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融資難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加強金融創新。近年來,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銀行”)積極探索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以農業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中心,鏈接各個市場主體,創新金融產品,滿足客戶需求,有效增加了對農業的貸款、控制了涉農信貸業務風險,進而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現代化。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創新之處
農業是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條,鏈條上的各個參與主體包括農民、農場、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貿易公司、食品加工企業等,都被上下游節點的需求和供應關系結合在一起,通過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鏈接形成農業供應鏈。在各節點上,龍江銀行注重抓住加工與生產這兩個環節的核心企業,開展資金流、物流全封閉的農業供應鏈金融嘗試。2008年,在肇東市開展新模式農貸業務——“五里明”農業供應鏈貸款,針對五里明農業集約化經營的大規模資金需求,設計了“公司+合作社+農戶+銀行+政府+科技”貸款模式。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作為核心企業與龍江銀行、玉米種植合作社通過一系列合同和協議形成物流和資金流的閉環操作,同時由地方政府給予政策支持,由科研機構提供技術指導,各參與方在同一平臺上通過業務關聯實現合作,產生了協同效應,實現了多方共贏。
在此基礎上,龍江銀行探索出“公司+農戶(協會、合作社、中小企業)+銀行+保險+科技+信托”的模式,針對供應鏈上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的融資需求,采取“農資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收儲加工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核心企業+中小供應商”五種風險可控的具體形式,提供農資貸、種植貸、農機貸、農信通、糧貿貸、養殖貸六類產品?;灸J椒譃樗膫€層面:“公司+農戶(協會、合作社、中小企業)”層面體現基本的供應鏈交易關系,銀行層面提供金融服務功能,保險層面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系統性風險,政府、科技和信托層面以及為供應鏈服務的物流、電子商務等為供應鏈增加價值和穩定性。
可見,農業供應鏈金融不同于傳統農村授信業務單戶考察、單筆監測、自上而下的點對點模式,而是立足農業供應鏈全局,以特色農業和優勢農產品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為中心,對上下游中小企業、農戶或消費者利益進行捆綁,通過科學合理設計金融產品,滿足供應鏈各環節融資需求,推進農業整體協調運轉的系統性方案。
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綜合效益
由于農業供應鏈金融既有助于解決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和農戶的融資難問題,又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和競爭能力,因而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增加了對農業的貸款,支持了農業發展。截至2011年末,龍江銀行累計發放農業供應鏈貸款256億元,惠及農戶和就業人群550多萬人。其次,促進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推動了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第三,控制了涉農信貸業務風險。通過引導核心企業與農戶及上下游中小企業簽訂生產訂單,防范市場風險;通過引入科技指導機制以及鼓勵借款人投保農業保險,降低農業生產風險;通過核心企業提供擔保和上下游企業、農戶履行訂單約定的連帶保證責任,控制客戶違約風險。第四,實現了銀行差異化、特色化經營,帶動了銀行業務穩步發展。在短短兩年內,龍江銀行資產規模從400多億元增加到1500多億元,不但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思考與啟示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龍江銀行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實踐證明,創新農村金融是破解農村融資難題、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杠桿。
這啟示我們: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支農、助農、強農之路。把農村資金留在農村,并吸引城市資金流向農村、農業,僅僅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夠的,而傳統農村金融又面臨收益低和風險高的問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在商業利益與服務“三農”之間尋找平衡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金融機構只有尊重市場規律,通過創新尋找贏利模式,才能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應當通過完善相關制度安排、推進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形成支農、助農、強農的內生動力和長效機制,形成“銀政攜手”、“銀企聯姻”共謀發展的金融支農新格局。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