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字表達
2.參考時限:閱讀材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資料一:
近幾年來,不少地方出現了“網絡募捐熱”:一些人紛紛自建網站,通過網上發布求助信息的方式開展募捐。對于這種做法,有些人認為應該提倡,也有些人認為應該禁止,還有些人主張既不應該提倡也不應該禁止。不管怎樣,網絡已經成為新的慈善平臺,網上募捐日漸成為一種公益文化。
2000年,河北省無極縣中醫院職工盧英紅建立了名為“愛心無限”的個人網站,并利用業余時間到河北各地農村尋找貧困孩子,把家庭確實困難、綜合素質良好的學生,作為資助對象在高上進行發布。全國各地網友寄來善款、文具、衣物后,他再分別轉郵給孩子們,有的還專程上門送考。為了增加“愛心無限”網站的點擊率,2002年,他拿出家里僅有的1萬多元錢,購買了服務器誓管在北京一家公司,并申請了國際域名。一批批被救助對象的信息上網了,大量愛心人士的現金匯入了盧英紅的賬號,再由他代理發往救助對象手中。他把每一筆資金、每一批衣物的來龍去脈都清清楚楚地公布到網站上。6年來,盧英紅募捐到的款物,折合人民幣已達30多萬元。
2005年11月27日,江蘇啟東的季吳畏因罹患白血病,在出生一年之后就離開了人世。盡管這個小生命因為醫學的無力挽回而逝去,但其短暫的一生,經歷了一次完美的網絡救助和臨終關懷。搖籃網上數千位年輕的媽媽向小吳畏伸出了援助之手,讓吳畏的父母在不幸之中感受到了人間溫情。截至11月27日,救助吳畏的捐款總額超過了11萬元。其中,已使用資金7.8萬元,剩余資金3.2萬元。捐款和款項使用情況,在搖籃網上都有網友“我愛季吳畏”的詳細公示。對于剩余的捐款,季吳畏父母表示將捐獻給更需要的孩子,希望好心的媽媽(爸爸)以后繼續關注其他需要關愛的孩子們。小吳畏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得到數萬網友的關心和救助,除了相關兒童救助機構和熱心網友的支持外,主要是由于搖籃網充分扮演了信息公開的中間人角色,既保護了當事人,也對廣大網友負責。
2006年7月,受4號臺風“碧利斯”影響,廣東韶關、清遠等地遭受了罕見的洪澇災害。位于粵北山區的小城樂昌,一夜之間被洪水淹沒,成為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各方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之處,便是網絡成為民間賑災的一個新的平臺。據不完全統計,7月底以來,熱心人通過網絡途徑,向樂昌市捐贈的各種物資達13噸之多,包括衣物、被褥、藥品、食品、瓶裝水等災區人民用得上的物品。洪災無情,網絡有情。網
2007年1月8日,銀川市興源回民中學“育龍閱覽室”面向學生開放,閱覽室的所有書籍都是由來自山西在該校支教的梁宏明等4名青年志愿者,通過互聯網發起的“貧困學生幫扶行動”募集而來。志愿者們還表示將繼續通過網絡募集的方式,再為寧夏山村學?;I建更多的閱覽室。
“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是江澤民同志倡導的。1995年底,他在陜西、甘肅考察時指出,要在全國大中城市開展經常性的捐助活動,支援災區和貧困地區。隨后,以“扶貧濟困送溫暖”為主題的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在全國普遍展開。胡錦濤總書記對這項工作也高度重視,2006年11月29日,專門就組織社會捐助、確保受災群眾過冬衣被等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同年,民政部等7部委決定將共產黨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與已經在全國開展的“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結合起來,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并確定每年的11月都要為困難群眾籌集款物。一個全國性、經常性的社會捐助機制已經形成,并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全新的聯系方式,互聯網的快捷廣泛以及它的交互性,是其他任何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信息、娛樂、知識和技術。當一個人的呼喊馬上可以傳遍全世界,而且立即就能得到回應的時候,網絡募捐就成為互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功能。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份的調查,我國網民總人數已達到11100萬人。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上網用戶都瀏覽一條網絡求助信息,且每人只捐出一分錢,那就有111萬元,更何況有些人并不只捐一分錢,那可就是相當大的一筆數目。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況且網絡聯系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向慈善機構在網上公布的一個固定賬戶打上自己愿意捐贈的數目,受助者立刻就能收到捐款。對于受助者可以說是解了燃眉之急,有助于他們較快地擺脫所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