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管理學》
一.考試性質
專升本招生考試是由專業科畢業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試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試應有較高的信任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 參考書目
周三多主編:《管理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一、考試基本要求
要求考試理解和掌握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運用管理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具體含義是:
識記:能解釋相關的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的認識和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第一部分 總論
一、考核知識點
(一)管理與管理學
1. 管理的定義;
2. 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3. 管理的性質;
4. 管理的職能;
5. 管理者的角色;
6. 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 古典管理理論;
2. 行為管理理論;
3. 現代管理理論。
(三)道德與企業社會責任
1. 管理與倫理;
2. 幾種相關的道德觀
3.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
4. 改善企業道德的途徑;
4. 企業的社會責任。
(四)全球化管理
1. 全球化內涵;
2. 全球化與管理者;
3. 全球化與管理職能。
(五)信息與信息化管理
1. 信息及其特征
2. 信息管理工作;
3. 信息化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管理與管理學
1.識記:
⑴ 管理的概念;
⑵ 管理的基本職能
2.領會:
⑴ 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⑵ 管理學的特性;
⑶ 管理二重性;
⑷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
⑸ 管理者的角色;
⑹ 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識記:
⑴ 霍桑試(實)驗
⑵ 學習型組織;
⑶ 核心資源;
⑷ 核心能力。
2.領會
⑴ 泰羅科學管理理論要點;
⑵ 亨利.法約爾一般管理(組織管理)理論要點;
⑶ 馬克斯.韋伯行政組織管理理論要點;
⑷ 人際關系學說要點;
⑸ 現代管理理論主要學派(數量管理理論、系統管理理論、權變管理理論、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核心能力理論)的基本觀點。
(三)管理道德與企業社會責任
1.識記
⑴ 倫理道德的概念;
⑵ 功利主義、權力至上、公平公正、社會契約、推己及人等道德觀的含義;
⑶ 社會責任的概念;
2.領會:
⑴ 倫理道德的管理學意義;
⑵ 道德管理的特征;
⑶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
⑷ 改善企業道德行為的途徑;
⑸ 企業的價值觀;
⑹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3.應用:
能運用道德觀與社會責任觀分析問題。
(四)全球化與管理
1.識記
全球化管理的概念
2.領會
⑴ 全球化的內涵;
⑵ 全球化管理的環境因素;
⑶ 全球化管理者的關鍵能力;
⑷ 全球化經營的進入方式;
⑸ 全球化經營的組織模式;
⑹ 全球化經營的領導風格;
⑺ 全球化經營的管理控制。
(五)信息與信息化管理
1.識記:
信息化的定義。
2.領會:
⑴ 有用信息的特征;
⑵ 信息管理工作過程;
⑶ 信息系統的要素。
第二部分 決策與計劃
一、考核知識點
(一)決策與決策方法
1. 決策與決策理論;
2. 決策的分類;
3. 決策的過程;
4. 決策的影響因素;
5. 決策方法
(二)計劃與計劃工作
1. 計劃的概念及其性質;
2. 計劃的類型;
3. 計劃編制過程。
(三)戰略性計劃與計劃實施
1. 戰略環境分析;
2. 戰略的類型;
3. 戰略的制定方法;
4. 計劃的組織實施。
二、考核要求
(一)決策與決策方法
1.識記
⑴ 決策的概念;
⑵ 確定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風險性決策的概念;
⑶ 戰略決策、戰術決策與業務決策的概念。2.領會
⑴ 決策的原則;
⑵ 決策的依據;
⑶ 決策理論;
⑷ 決策的分類(戰略決策、戰術決策與業務決策,個人決策與集體決策,程序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確定決策、風險型決策與非確定性決策);
⑸ 決策的過程;
⑹ 決策的影響因素;
⑺ 決策的基本方法(定性決策方法和定量決策方法中的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與非確定型的決策的方法)
3.應用:
能結合實際進行簡單定量決策分析。
(二) 計劃與計劃工作
1.識記:
⑴ 計劃的概念;
⑵ 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⑶ 戰略性計劃與戰術性計劃;
⑷ 指導性計劃與具體計劃。
2.領會:
⑴ 計劃的性質;
⑵ 計劃的類型;
⑶ 計劃編制過程。
3.應用:
能結合實際編制計劃。
(三)戰略性計劃與計劃實施
1.識記
⑴ 成本領先、特色優勢、目標積聚戰略的定義;
⑵ 目標管理的定義;
⑶ 滾動計劃法的定義;
⑷ 網絡圖的定義。
2.領會
⑴ 戰略環境分析法的內容;
⑵ 戰略的類型;
⑶ 戰略制定的波士頓矩陣法、SWOT分析法
⑷ 目標管理的基本思想;
⑸ 目標的性質;
⑹ 目標管理的過程;
⑺ 目標管理的特點;
⑻ 滾動計劃法的基本思想;
⑼ 網絡計劃技術的基本原理。
3.應用:
能運用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 組織
一、考核知識點
(一)組織設計
1. 組織與組織設計;
2. 組織的部門化;
3. 組織的層級化;
(二)人力資源管理
1. 人力資源計劃;
2. 員工的招聘與解聘;
3. 員工的培訓;
4. 效績評估的程序與方法。
(三)組織變革與組織文化
1. 組織變革的一般規律;
2. 管理組織變革;
3. 組織文化及其發展。
二、考核要求
一、組織設計
1. 識記
⑴ 組織設計的概念;
⑵ 組織結構的概念;
⑶ 職能部門化、產品或服務部門化、地域部門化、顧客部門化、流程部門化的含義;
⑷ 管理幅度的含義;
⑸ 職權的定義;
⑹ 直線職權、參謀職權、職能職權的定義;
⑺ 集權、分權的定義;
⑻ 授權的定義。
2. 領會
⑴ 組織設計的目的;
⑵ 組織設計的任務和原則;
⑶ 組織設計的影響因素;
⑷ 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原則;
⑸ 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形式及特征比較;
⑹ 管理幅度與組織層級的關系;
⑺ 扁平式組織結構與錐形式(瘦長型)組織結構的優缺點;
⑻ 管理幅度設計的影響因素;
⑼ 職權的形式;
⑽ 組織層級化設計中的集權與分權;
⑾ 組織層級化設計中的授權;
⑿ 組織結構的典型形式(直線制、職能制、直線-職能制、事業部制、二維矩陣制、網絡組織、控股型組織)及其優缺點。
3. 應用:
能結合實際進行組織設計。
(二)人力資源管理
1. 識記
⑴ 員工招聘的概念;
⑵ 效績評估的概念。
2. 領會
⑴ 人力資源計劃的任務;
⑵ 人力資源計劃的過程;
⑶ 人力資源計劃編制的原則;
⑷ 管理人員招聘的標準;
⑸ 外部招聘與內部提升的優缺點;
⑹ 員工招聘的作用、程序與方法;
⑺ 員工的解聘;
⑻ 員工培訓的目標與方法;
⑼ 管理人員培訓的方法;
⑽ 效績評估的程序與方法。
(三)組織變革與組織文化
1. 識記
⑴ 組織變革的含義;
⑵ 組織文化的概念。
2. 領會
⑴ 組織變革的動因;
⑵ 組織變革的類型和目標;
⑶ 組織變革的內容;
⑷ 組織變革的過程與程序;
⑸ 組織變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⑹ 組織沖突及其管理;
⑺ 組織文化的特征;
⑻ 組織文化結構及其內容;
⑼ 組織文化的功能;
⑽ 組織文化的塑造途徑。
3. 應用
能運用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 領導
一、考核知識點
(一)領導概論
1. 領導的內涵;
2. 領導風格類型;
3. 領導理論。
(二)激勵
1. 激勵原理;
2. 激勵的需要理論;
3. 激勵的過程理論;
4. 激勵實務。
(三)溝通
1. 溝通的原理;
2. 組織溝通;
3. 溝通管理;
4. 組織沖突與談判。
二、考核要求
(一)領導概論
1. 識記:
⑴ 領導的含義;
⑵ 領導權力的概念;
⑶ 領導風格的主要類型(集權式領導者;民主式領導者、魅力型領導者、變革型領導者;事務型領導者、戰略型領導者)。
2. 領會:
⑴ 領導與管理的關系;
⑵ 領導權力的來源;
⑶ 領導的作用;
⑷ 領導風格劃分的依據及其類型;
⑸ 領導理論(領導特性理論、領導行為理論、領導情景理論)。
3. 應用:
能用領導理論分析問題。
(二)激勵
1. 識記:
⑴ 激勵的概念;
⑵ 保健因素、激勵因素;
⑶ 正強化、負強化。
2. 領會:
⑴ 激勵的對象;
⑵ 激勵與行為;
⑶ 激勵產生的內因和外因;
⑷ 激勵的需要理論(需要層次論、雙因素論、成就需要論、X理論和Y理論);
⑸ 激勵的過程理論(公平理論、期望理論、激勵的強化理論);
⑹ 激勵實務。
3. 應用:
激勵理論和方法的應用。
(三)溝通
1. 識記:
⑴ 溝通的定義;
⑵ 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
⑶ 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平行溝通;
⑷ 單向溝通、雙向溝通;
⑸ 團隊溝通。
2. 領會:
⑴ 溝通的作用;
⑵ 溝通的過程;
⑶ 溝通的類別;
⑷ 組織溝通;
⑸ 溝通管理;
⑹ 組織內沖突的原因;
⑺ 有效談判的實現。
3. 應用:
有效溝通的障礙;有效溝通的實現;沖突的管理。
第五部分 控制
一、考核知識點
(一)控制與控制過程
1. 控制活動;
2. 控制過程;
3. 有效控制。
(二)控制方法
1. 預算控制;
2. 生產控制;
3. 財務控制方法;
4. 綜合控制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控制與控制過程
1. 識記:
⑴ 控制的概念;
⑵ 前饋控制、同期控制、反饋控制的概念;
⑶ 統計性標準的含義。
2. 領會:
⑴ 控制的必要性;
⑵ 控制的基本原理;
⑶ 控制類型(程序控制、跟蹤控制、自適應控制、最佳控制;前饋控制、同期控制、反饋控制;正式組織控制、非正式組織控制、自我控制);
⑷ 控制過程的主要環節及其工作內容;
⑸ 有效控制的特征。
(二)控制方法
1. 識記:
⑴ 預算控制的概念;
⑵ 全面預算的含義;
⑶ 庫存控制的概念;
⑷ 標桿控制的含義;
⑸ 平衡積分卡。
2. 領會:
⑴ 預算的編制;
⑵ 預算的總類;
⑶ 預算的作用及其缺點;
⑷ 生產控制的內容;
⑸ 財務控制的方法;
⑹ 綜合控制的方法(標桿控制、平衡積分卡控制)。
3. 應用:
控制原理與方法的簡單應用。
《旅游學》
一、考試性質
以確??荚嚨男哦群托Ч麨槟康模茖W、公平、準確、規范地檢驗考生對旅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較為全面地掌握旅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參考教材:
王娟等主編:《旅游學》,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四、考試內容
考試范圍為旅游學的基礎知識,涉及面較廣。要求考生掌握大綱中規定的內容,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主要測試考生運用旅游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能力。
第一章 緒論
一、旅游及其相關概念
二、旅游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體系
三、旅游學的研究進展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發展的歷史
一、旅行活動的產生
二、奴隸社會的旅行發展
三、封建社會的旅游發展
四、近代旅游和旅游業的開端
五、現代旅游活動與旅游業
第三章 旅游活動的性質和特征
一、旅游活動的類型
二、旅游活動的性質
三、旅游活動的特征
四、旅游活動的構成
第四章 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概念與界定
二、旅游者產生的條件
三、旅游需求
四、旅游者的類型及特點
第五章 旅游資源
一、旅游資源的概念和分類
二、旅游資源的美學觀賞
三、旅游資源的開發
四、旅游資源的保護
第六章 旅游業
一、旅游業的定義和特點
二、旅行社
三、旅游飯店
四、旅游交通
五、旅游景區
六、旅游產品
第七章 旅游組織
一、國家旅游組織
二、中國旅游組織
三、國際旅游組織
第八章 旅游流
一、旅游流的概念及特征
二、全球國際旅游流分析
三、中國入境旅游流分析
四、中國國內旅游流分析
第九章 旅游影響
一、旅游的經濟影響
二、旅游的社會文化影響
三、旅游的環境影響
第十章 旅游容量
一、旅游容量的概念和類型
二、旅游容量的測定
三、旅游可持續發展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