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老家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的王鵬,2003年考入蘭州大學中文系就讀。王鵬因看不慣同學馬晶晶“不學無術”,心里覺得很不公平。而王鵬與馬晶晶的最大沖突,是馬晶晶在公務員考試中的諸多疑點。
在王鵬和他的同學看來,在學校4年期間,馬晶晶除了體育課,其他課程很多都因不及格而補考,總成績總是排名倒數幾位,但在共青團銀川市委學校部科員招錄——這個有400多人參加的招錄考試中,馬晶晶不僅筆試成績第一,而且面試也是第一名。面對這種反差,王鵬分別向國家公務員局、監察部和共青團銀川市委的相關領導寫了舉報信。
公開資料顯示,馬晶晶的父親馬崇林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委副書記、縣長,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其母丁蘭玉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委常委、總工會主席,分管婦聯和團委,現任吳忠市委常委、市政協主席。王鵬的舉報材料稱,正是家庭的“高官”背景,讓馬晶晶的公務員考試充滿了“內幕”。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王鵬舉報招錄內幕并非個例。近年來,被群眾舉報或是查實的公共職位招考內幕不斷升級,已經從所謂的“潛規則”進化到了“量身定制”:
廣東省某地曾出現一名“預測哥”,他發帖稱,當地事業單位招聘過程中,宣傳文化中心的兩個崗位“不僅限專業,最夸張的是10年或5年的經驗,而且招的工作人員兩名卻有完全不同的限制”,“幾乎可以肯定是量身定制”。
“預測哥”稱,經過自己打探,招聘信息中,前者為該單位一李姓主任,后者為一盧姓本地人,他們“所有條件完全符合”。
最后的結果顯示,“預測哥”的預測完全正確。
在公職招錄中,除了量身定制外,還有其他“陽謀”: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在2009年下半年進行了一次事業編制人員公開招聘,此次招聘最終錄用4人,但其中3人都是局領導的子女。
浙江省平陽縣人事局在其網站上公布“2009年公開考錄職高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擬錄用人員名單公示”的公告后,應聘該校法學專業教師考試的3人中,只有一人有成績,另外兩人均是零分。而這名唯一獲得成績、并最終進入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的“林廷耀”,就是該校校長林傳杯的兒子。
一名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干部告訴記者,某些領導干部“曲線”為子女安排工作的方式有幾種:“交叉安排,你的兒子進我的單位,我的女兒進你的單位,有利于繞開用人制度上的‘直系親屬回避’規定;量身定制,官員在學歷資格、基層任職經驗、機關工作經歷、黨派甚至性別等招錄條件上,為其子女量身定制種種門檻,以便過濾淘汰競爭者,讓某些官員子女順利入圍過關;提前內定,表面上公開招錄,實際上早就內定為特定的某些官員子女;考試作弊,在筆試、面試的各個環節均有操作空間,比如泄漏考題、收買考官、成績造假等?!?/P>
據這名干部介紹,除了上述較為常見的方式外,還包括“在公示上做文章——對人事招錄的公示日期進行巧妙操作,故意安排在長假前后時間跨度長、公眾不易關注的時段或者有較多社會焦點的時段,以繞開公眾關注點,讓某些官員順利通過公示關;還有的官員將子女送到國外,只要弄個帶有英文的文憑,就作為‘海歸’引進,直接任‘精英型干部’等等”。
引發社會“仇官”心態
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干部向記者感嘆說:“春節回老家過年,聽說了一個當點小官的親戚的事情,他有個初中沒畢業的兒子,現在安置在政府部門工作,前不久結婚了,居然娶了一個研究生?!?/P>
“聽了這事,難免覺得有些意外。我并不是學歷歧視,并不是說初中生就不能娶研究生,而是看到這些年以來,就連偏僻的老家都漸漸不把學歷當回事了,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說明依靠知識改變命運改變處境的夢想越來越飄渺了,在現實中,人脈關系和家庭背景甚至更能決定一切?!边@位老干部說。
一名從基層調入上級機關的公務員則向記者吐露,“這次我們單位是新組建的,通過內部公開考試招考了一部分人,所謂內部考試就是有限競爭。我這次算是僥幸的,竟然考上了。不過,我也還是沾了一些光,當時招考時找了個在省里工作的老鄉,打了聲招呼,由于我成績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沒有再費太多的力。但從我走進這個單位開始,明顯感覺到一種壓抑感”。
壓抑感從何而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我漸漸發現,這里面竟然有很多玄機。比如有的人得到領導的照顧,有的人一進來就從事比較輕松而有權的工作,等等。后來接觸多了,大家在一起吃飯、喝酒時聊天才知道,他們大多數都是官員子女,比如是某某廳長的侄女、某某處長的外甥、某某書記的女兒、某某主任的遠房親戚等等。而更為不解的是,居然還有一部分人沒有通過招考就進入單位工作了,不知道他們的神通在哪里?”這名公務員說。
“平心而論,在一個正常的職業環境中,如果官員們沒有特權,沒有區別于其他社會人群更高的福利、地位和權力,那么,人人都能夠平等地享受社會職業所帶來的生活樂趣,某些官員子女子承父業也就不可能演變成一種‘仇官’的社會心態。只有當某些官員子女的成長,成為一種破壞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的官場體制或官場形態的時候,才會觸及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并飽受輿論的指責?!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青苗說。
“隨著某些官員子女的上位,社會上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低收入人群躍升到中產人群、中產人群躍升到富有人群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僅有的幾個上升通道也機會渺茫?!庇袑<姨岢觥?/P>
據了解,早在數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當代社會流動》這一研究報告中就提出,處于經濟社會位置較低層級的子女進入較高層級的門檻明顯增高,兩者間的社會流動障礙在強化。
公職招錄積弊亟待清除
“我國公務領域裙帶關系現象還存在一些問題,其弊端正在一一顯現。某些官員子女憑借父輩的權力獲取利益這一現象從法律意義來講,不僅與現代憲法精神背道而馳,而且也是對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一種背離?!敝醒朦h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說,她習慣將憑借父輩的權力獲取利益的人群稱之為“權貴二代”。
林喆認為,就現在普遍受到關注的“權貴二代”問題來看,其出現已不是個別現象。尤其是在我國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進入官場或事業單位“吃財政飯”早已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由于官場職位稀缺,競爭人數眾多,就造成往往只有當地權貴子弟才能被選拔到比較重要的崗位。
對于治理這種現象,林喆認為,應該從公開和回避兩方面入手進行制度建設。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監督到位。制度上需要加強監督,加強單位內部的監督,讓沒有利害關系的人員參與到招考中來制定程序,這樣就很難鉆空子。監督者不應該僅限制在本單位的人員,還應該外聘專門的監督人員,因為旁觀者是最容易發現問題的??荚嚨谋O考人不能都是熟人,而應該是和本單位沒有利害關系的人員,比如一些學校的老師、居委會的干部或者是其他行政機關的人員來參與監考,一旦發現作弊現象,不管他是不是官員子女都不要留任何情面。這些是很容易做到的,關鍵是一些人不愿意這樣做,不愿意做的目的就是因為有貓膩,想讓招考過程受到控制?!绷謫凑f。
此外,林喆還認為,應建立官員回避制度。
“從世界各國反腐實踐來看,為了保證公民的機會平等,在法律中禁止政府機構中的裙帶關系以及官員為親屬開后門,建立官員回避制度,早已成為一種普遍做法。其中對‘親屬’一詞的解釋涉及了公務員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舅嬸姨、侄甥、岳父母、婿媳、姻兄弟姐妹等,涵蓋面很大?!绷謫凑f。
不僅如此,林喆說,在公務人員的聘用及其晉升和報考公務員上,許多國家也沒有對官員子女特殊照顧或網開一面的做法。相反,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或考核,使一批優秀的人才進入政府部門,保證國家機關內部的純潔,則幾乎成為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李青苗則提出,撫平社會的裂痕,一要改變產生官員子女憑借父輩權力獲利的土壤和條件,建立和完善公務員的退出機制,改變公務員一考定終生的職業模式,探索領導干部“單方退出”機制和任期退出制度。二要建立起鼓勵優秀青年投身產業的政策環境和文化氛圍,從而幫助他們理性地建立起穩定的職業預期,選擇好自己的職業。三要重視收入分配公平問題,重點解決不同社會人群公平享受社會保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