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巖畫導游詞
來源:易賢網 閱讀:1234 次 日期:2015-01-23 13:40:17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陰山巖畫導游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陰山南北廣袤的草原,是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之地,匈奴、鮮卑、突厥、回鶻、黨項、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這里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他們重要的生活資料來源,同時也成為了他們藝術創作活動的重要題材,他們在露天的石壁、山崖或盤石上敲鑿出了著名的“陰山巖畫”,雖經千百年的日曬雨淋和風化侵蝕,許多巖畫仍然清晰可見。早在公元5世紀時,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在此發現了陰山巖畫,他在著名的《水經注》中作了詳細的記述,這些記載是世界上對陰山巖畫最早的記錄。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紀里,再沒有人去問津。直到20世紀30年代末,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才發現了幾幅巖畫。對巖畫的全面考察是從1976年開始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這一藝術寶庫不斷進行探索,并在深山幽谷中找到了千余幅各種內容的巖畫?,F在,每年都有許多專家、學者和游人到包頭北部陰山山脈中考察和參觀,先后共發現巖畫1萬多幅,其中做過拍照和臨摹的巖畫有近千幅。這些巖畫不僅反映了陰山地區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學觀和世界觀,同時也揭示了他們的游牧生活狀況。陰山巖畫的內容很豐富,它從各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生活面貌。巖畫的題材廣泛而龐雜,陰山巖畫的動物題材占全部巖畫的90%以上。特別是鹿造型遺物的大量發現,除了可以證實它是一種為草原民族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題材外,還可能是一種意識形態反映。大型石刻“鹿回頭”為其代表作之一。陰山巖畫的題材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生活,藝術特色質樸、生動,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寫實為基礎,記錄了人類童年及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生活。陰山巖畫并不是對自然原封不動的照搬,作者往往把從生活中捕捉來的形象給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現對象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圖,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動。許多動物動感強烈,或引頸長嘶,或回首短鳴,或慢步緩行,或四蹄騰躍,或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互舔吻親昵。作者為了強調某一事物,運用夸張、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突出作者表現的中心,如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間斗爭的圖畫,均在構圖和比例上往往突出勝利者的形象,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陰山巖畫的題材和分布地點有一定的規律性:野生動物圖像多出現在山巔巖石上;狩獵場面一般在山腰和山頂;神靈頭像和天體星象幾乎全部磨刻在山溝的垂直立壁或溝邊坡岸的巨石上(原始人認為神靈居住在水流湍急之處)。這些規律與作畫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人們的認識水平是相一致的。

陰山巖畫大體分為四個時代:第一代巖畫是舊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巖畫。這是巖畫的鼎盛時期,數量多,分布廣,制作認真;第二代巖畫是春秋時期至兩漢時期匈奴人的巖畫;第三代巖畫為中世紀巖畫。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巖畫和五代至宋代回鶻、黨項人的巖畫。突厥人巖畫數量較少,內容以表現家畜為主,其中山羊占有突出地位。表現手法有抽象化、圖像化的特征;回鶻巖畫的突出特點是用鐵刃畫刻而成,線條細而淺,題材多為仿前代作品,并有少數植物圖案和回鶻文字;黨項人巖畫大都是敲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澤新鮮,多如新作一般,并伴有西夏文字,其藝術特點是形象性很強;第四代巖畫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稱為近代巖畫。巖畫分敲鑿巖畫和顏料巖畫兩種。顏料巖畫為蒙古民族所特有,巖畫內容除一部分反映生活、生產(如奔馬、雙峰駝、牧工圖等)之外,多數是與喇嘛教有關的圖案。

陰山巖畫的作畫方式主要有敲鑿法和磨刻法兩種。敲鑿法是利用比畫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屬器或石器,在畫面上打擊成點,點連成畫。用敲鑿法制成的巖畫,線條深淺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亦稱研磨法,用此法制成的巖畫,痕深面光,斷面呈“U”形。此外,還有劃刻法,即用金屬工具劃刻,其劃痕細而淺,此類作品多為晚期作品。

陰山巖畫以其年代久遠,分布廣泛,數量眾多,藝術精美,成為我國北方游牧民對人類文化的重大貢獻,是“舉世罕見的珍貴古代民族文物”。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研究陰山巖畫,專家們將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巖畫從陰山深處取回,在包頭市博物館開辟了巖畫館進行專題展出,如果您有興趣的話,可以一睹為快,您定會為古人深邃的藝術思想和作畫技法而折服,驚嘆于他們的偉大。

更多信息請查看導游詞|現場導游

更多信息請查看導游詞|現場導游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陰山巖畫導游詞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