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河套酒業集團工業旅游區。該旅游區位于內蒙古杭錦后旗陜壩鎮建設街39號,即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所在地。旅游區內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秩序井然的生產廠區赫然在目,先進的生產線和釀酒設施讓您大開眼界,內蒙古第一家企業博物館——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會讓您充分了解內蒙古酒文化的源遠流長,區內設施齊全的職工文化活動中心,更會讓您感受到河套酒業深厚的人文關懷。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工業旅游區始建于2003年。其依托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充分利用河套酒業的各種資源,可以讓您領略到工業旅游帶來的無窮樂趣——既能使您心情得到舒展,又能讓您了解河套酒科普知識。旅游區建成以來,已先后接待旅客20萬人次,而且贏得游客很高的評價。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工業旅游區現有三條旅游路線,且各具特色。它們分別是企業文化游、釀酒工藝流程游和酒香四溢探源游。企業文化游本路線從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出發,經過職工文化活動中心,最后到達潤升園生活小區。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保存著內蒙古各地與酒密切相關的文物和見證河套酒業50多年發展的珍貴文物。該博物館占地面積
2800
平方米,有
1500
平方米的展廳,館藏文物
350
余件,以“金樽美酒,駿馬天驕——內蒙古酒文化展覽”和“河套酒業五十載奮斗歷程”為主題,概括了內蒙古地區
4500
年的釀酒歷史,具有典型草原民族特色。展覽共分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
“草原酒藝
千秋傳統”,展示了
4500
年來內蒙古草原的釀酒技術和釀酒器具。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時期的大罐、北魏大甕、金代的石磨、蒙元燒酒鍋等。
第二單元
“飲酒器具
容盡滄?!?,展示各時期內蒙古各民族的貯酒用具和盛酒器的變化。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彩陶罐、黑陶樽及內蒙古各民族歷代盛酒和貯酒器物。
第三單元
“飲酒器皿
百代風華”,展示從古至今的溫酒、斟酒和飲酒器具,從中可以看出時代的發展和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及藝術審美觀念。展示文物有:東胡族的紅陶觚、青銅杯等;匈奴族的青釉厄、青銅樽等;突厥族的胡人首銀壺、樽特式銀杯等;契丹族的內管注壺、白釉酒壺等;女真族的玉壺春瓶、鈞窯碗等;黨項族的純金酒碗、白釉酒瓶;蒙古族的高足金杯和銀碗等各種酒具。
第四單元
“酒風酒俗
八表豪情”,主要展示了幾千年來內蒙古的酒宴、酒禮、酒祭、酒令、酒樓、酒詩文等。
酒宴的文物有:陰山巖畫宴樂圖、元代蒙古族家宴圖。
酒禮文物有:東胡族雙聯罐、蒙古族銀碗、哈達一套。
酒祭文物:蒙古族銅頭壺、古代銅象棋。
酒嬉文物:公道杯、轉心壺等。
酒詩(文)文物:北魏嘎仙洞祭文、北齊敕勒歌等。
第五單元
“佳釀清淳
九州飄香”展示了河套酒業集團的基本情況及近30年來河套酒業集團的部分產品
400
多種,體現出河套酒業集團五十年來經過風風雨雨,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釀酒作坊發展到現在的內蒙古重點大型企業之一,展示了河套酒業的非凡實力。
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開館以來,以其豐富的陳列展覽,贏得了內蒙古文博界、造酒界和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成為企業文化形象的代表,企業文化底蘊的象征。感受完酒文化博物館的震憾,我們來參觀一下園區內企業文化活動中心和潤升園住宅小區。企業文化活動中心內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潤升園住宅小區居住著河套酒業員工,小區環境優雅,建筑造型別致,是內蒙古西部一流的生活小區。釀酒工藝流程游此游可以讓您充分領略到河套酒的生產過程。其路線是從糧庫、公主泉,再到原酒車間、包裝車間和酒庫,最后到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公主泉傳奇
河套系列酒飲譽中外,精湛的釀酒工藝自不必說,所用水井亦功不可沒。據有關部門化驗,井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水質之佳,與優質礦泉水相比毫不遜色。關于這口井的來歷,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相傳西漢末年,昭君姑娘出塞和親,被封為寧胡閼氏,呼韓邪單于禮遇有加,夫妻恩愛無比。雖是如此,昭君畢竟生長在中原,思鄉之情越來越濃。這一年,快要到中秋,這思鄉之情更加強烈,正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啊。單于見昭君整天郁郁寡歡,就勸她說:“愛妻這么想家,可是回去又是不可能的事,不如我們去西邊的狼山上吧,一來可以登高南望中原,緩解一下你的思鄉之心;二來,這山下水草豐茂,野味很多,現在已經是圍獵的好季節了,也可以借此排解心中的苦悶。不知愛妻意下如何?”昭君聽了非常高興?!丫龑斡谡f:“我是朝廷派來和親的,大單于對我非常恩寵。如果真有靈狐,我打算為大單于求來清泉,以度這美好夜晚。”說完就朝南跪下,取土為香,并念祝詞。念完后,解下脖子上的玉佩,朝前扔了出去。那玉佩落地后聲音清脆,軍士們朝著有聲響的地方找去,只見玉佩旁邊,兩支雕翎箭插在地上,昭君與單于感到很奇怪,就命令軍士在此挖掘,大約一丈多深時,只見清泉噴出,清泉中的兩只玉鐲更是閃閃發亮。撈上一看,只見玉鐲潔白如雪,晶瑩透亮,連一點瑕疵都沒有。單于高興地說:“恭喜閼氏得到寶玉,真是福份不淺?!闭f著親手給昭君戴上。昭
君頓覺遍體生涼,十分舒服。品嘗泉水甘甜無比,昭君也十分高興,說:“蒙上天垂憐,賜我神物,這清泉卻不可因此失卻靈氣。”就把玉佩和頭上玉簪投入到泉水中,以使泉水不因沒有玉鐲而失去原有的靈氣。據說這玉佩和玉簪兩件玉器是當朝皇太后與漢元帝賜給昭君的,雖然不是神物,但也不是一般的玉器。單于回到王庭之后,命令人重新修建這口井,取名公主泉,在井邊立了碑,并派人看護。為什么叫“公主泉”呢?據說因昭君是以皇太后義女、即漢朝公主的名義嫁給單于的,泉因昭君投玉而涌現,故得名公主泉。經千百年的滄桑,石碑不知去向,但過往商旅知道這口井的水很甘甜,常在這里歇腳。后來,這里逐漸有人定居,成為一個小村鎮。河套酒廠所用的水井正是這口井。聽完這個美麗的傳說,我們來參觀一下河套酒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分釀酒用水、釀酒原料、發酵及庫存、科學組合與勾調、包裝生產工藝流程、技術檢測六個部分。酒香四溢探源游在這里您既可以游覽河套酒業集團工業旅游區,還可以品嘗到醇香的河套酒。具體參觀路線是從酒文化博物館出發,先參觀檢測中心,這是釀酒的基礎;然后經過酒庫和純凈水公司、包裝車間、彩印車間、500噸酒庫、原酒車間、公主泉,最后到達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在酒文化博物館,您可以增添許多關于酒文化的知識。好了,河套酒業集團工業旅游區的游覽到此暫告結束,感謝大家真誠的配合,歡迎大家再度光臨。再見!
<更多信息請查看導游詞|現場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