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一、適用專業:環境工程
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新陳代謝、生長繁殖和遺傳變異等特點,同時了解環境微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應用。
二、試題類型:名詞解釋;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
三、考試形式:筆試,閉卷,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四、參考書目
1.《污染控制微生物學》(第四版),任南琪等編著,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五、基本內容
第一章緒論
了解微生物的定義;
熟悉微生物的特點,以及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的區別。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熟悉細菌的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質的內含顆粒物)、細菌的培養特征(菌落);
掌握細菌的染色方法及原理(革蘭氏染色法的步驟及原理);
了解細菌細胞的特殊結構(莢膜及菌膠團、芽孢、鞭毛),細菌的帶電性;
了解放線菌的形態結構(基內菌絲、基外菌絲、孢子絲)、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
熟悉放線菌與細菌的異同;
了解藍細菌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熟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芽殖)和菌落特征;
熟悉霉菌的形態(有隔菌絲、無隔菌絲)和繁殖方式;
了解藻類的特點(光能自養型);
了解水處理中常見的三類原生動物:肉足類(變形蟲、太陽蟲)、鞭毛類(綠眼蟲)和纖毛類(草履蟲、鐘蟲);
了解水處理中常見的后生動物:輪蟲、甲殼類動物(水蚤)和其他小動物(線蟲、顫蚯蚓)。
第四章非細胞生物—病毒
了解病毒的概念、結構(刺突、囊膜、衣殼、核酸)
熟悉病毒的增殖過程(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裝配和釋放);
了解烈性噬菌體和溫和噬菌體的概念;
掌握病毒的生長規律(一步生長曲線)。
第五章微生物的營養
了解微生物的營養物質種類(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
掌握物質的運輸形式(單純擴散、促進擴散、主動運輸、基團轉位)及其特點;
熟悉微生物的營養類型的劃分(光能自養、光能異養、化能自養、化能異養);
了解培養基的概念;
熟悉培養基的類型:按微生物種類分類(細菌、放線菌、酵母、霉菌、藻類);按培養基成分分類(合成、天然、半合成);按培養基的用途分類(基本、選擇、鑒別、加富);按培養基的物理性狀分類(固體、液體、半固體)。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謝
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
了解酶的概念及酶與一般催化劑的區別;
熟悉酶的化學組成(單純酶和結合酶)和兩種重要輔酶(輔酶Ⅰ和輔酶Ⅱ)的作用;
了解酶促反應動力學(酶的濃度、底物的濃度[米-門方程的概念]、溫度、pH值、抑制劑、激活劑等與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了解化能異養微生物的產能代謝中發酵、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
了解葡萄糖在糖酵解過程和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的能量產生情況。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了解純培養的概念以及微生物純培養的分離方法;
掌握測定微生物數量的方法:全數測定(直接計數法)和活菌計數(間接計數法);
了解分批培養和生長曲線的概念;
掌握細菌純培養的生長曲線中各時期的特點(遲緩期、對數期、穩定期、衰亡期);
熟悉活性污泥增長曲線的特征(對數生長期、減數生長期和內源呼吸期)。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態
了解生態因子的概念;
了解生態因子的分類:非生物因子(溫度、光、滲透壓、pH、氧化還原點位和營養物質等)和生物因子(競爭、捕食、共生、互生、拮抗、寄生等)。
第九章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了解DNA的復制過程(半保留復制)以及“中心法則”的含義;
了解微生物的突變的機制(點突變、移碼突變、染色體突變);
了解基因重組的概念以及細菌基因重組的方法(轉化、接合、轉導)。
第十一章廢水生物處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類群
了解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的基本原理(絮凝作用,吸附作用,氧化作用,沉淀作用);
了解水體自凈的概念和水體自凈的過程;
了解氧化塘凈化廢水的機理(藻菌互生體系)。
第十二章厭氧生物學原理及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了解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中非產甲烷菌(發酵細菌、產氫產乙酸細菌、同型產乙酸細菌)和產甲烷菌的特征;
熟悉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的優點和缺點。
第十三章水體的富營養化和氮磷的去除
了解水體富營養化的概念;
掌握生物脫氮的過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以及主要參與的細菌(氨化細菌、亞硝化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
掌握生物脫磷的基本原理(聚磷菌如何好氧吸磷、厭氧釋磷)。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