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來源:易賢網 閱讀:1078 次 日期:2014-12-24 13:10:0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李重元《憶王孫·春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注釋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樣子。王孫:這里指游子,行人。杜宇:即杜鵑鳥,鳴聲凄厲,好象在勸說行人“不如歸去”。

譯文茂盛的芳草,仿佛也憶念著在外的王孫。我憑倚在高樓之上,望著柳外的遠天徒自傷神。杜鵑的叫聲凄厲悲哀,令人不忍再聞。天色臨近黃昏,無情的風雨吹落梨花,我無可奈何地關上深深的院門。

就其所用詞語看,全詞所用也無非是宋詞中慣用的語匯,如柳外高樓、芳草斜陽、梨花帶雨、黃昏杜鵑。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僅憑借七個音符的不同組合就能構成無數美妙的樂章一樣,這首詞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組合和不露痕跡而天然精巧的構思,描寫了一個獨立、不可替代的藝術形象。

我們先看一看這首詞的結構。這首詞主要是寫景,通過寫景傳達出一種傷春懷人的思緒。那一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過景色的轉換而逐步加深加濃,逐步顯示的。在場景的轉換上,詞作又呈為一種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詞終而趨于封閉的心態特征。此詞起筆展示的是一種開闊的傷心碧色:連天芳草,千里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輕飄揚到天盡頭了。這一句,情與景都呈現出一種杳眇深微的特征。接下來,場景收束為田間路頭楊柳、柳外高樓。繼而,在杜鵑聲聲中,將到黃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場景再次收束為小院梨花帶春雨。最后,螟色入庭院,場景收束為一個無言深閉門的近鏡頭??梢韵胍?,閉門人游蕩在千里外的芳心也將最后回到常日緊閉的心扉內。詞作結構由大而小,由外而內,由景生情,總體上表現為收束的特征。這一特征又準確地表現了古代婦女那種內向型的心態。

這首詞的另一個特點是,不以錘煉字句為能,因為可以看見詞中選用的都是一些最常見的意象。這些意象大多在前人詩詞中反復出現過,積淀了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感情。意象本身就有很強的美的“張力”,足以調動人們的生活文化積累,從而幫助讀者想象美麗的意境。比如,詞中寫到的芳草、楊柳、高樓、杜宇、梨花,無一不是中國雅文學中的基本意象。這些意象經過歷代詩人傳唱,已具有一觸即發、聞聲響應的高度感發能力。即以“柳”而論,從《詩經》中的“楊柳依依”到韋莊的“無情是臺城柳”,從李白的“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到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那一縷柳絲寄寓了多少中國文人的愁緒??!人們讀到這個字,就會隨著各自的文化積累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那種縈繞在心頭的憂怨。再如“芳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隱士》):“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那無處不在的芳草,承載了游子思婦的無窮相思。

這首詞中的其他意象也大多具有這種美的聯想性。因此,當作者把這些意象巧妙組合到一起時,就形成了一種具有更豐富的啟發性的畫面。于是人們在熟悉中發現了陌生,有限中找到了無限。

讀這樣的詞,應當是回味大于思索,聯想重于分析。這樣可以得到比幾句詞的字面意義更多的東西。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詩大全

更多信息請查看宋代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相關閱讀宋代
夜登金山03月02日
詠鸚鵡12月29日
詠杜鵑花12月29日
詠零陵12月29日
詠愁12月29日
東湖新竹12月29日
詠初日12月29日
詠草12月29日
殘葉12月29日
還自廣陵12月29日
趙昌寒菊12月29日
暗香疏影12月29日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