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
第一編 政 治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 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史上的革命性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物質和意識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 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物質和意識、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關系
第三節 唯物辯證法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 觀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 質量互變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 唯物辯證法的主要范疇
第四節 認識和實踐
實踐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認識的辯證過程 真理及其檢驗標準
第五節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社會意識的構成和一般特點
第六節 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發展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
第七節階級、國家與革命
階級的起源和本質 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 革命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第八節 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對立 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九節 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
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 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章 毛澤東思想概論
第一節 毛澤東思想含義和意義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確立的歷史必然性與重大意義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獨創性的理論貢獻
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思想關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
第三節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辯證關系 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群眾路線——黨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針和路線獨立自主——革命和建設的立足點
第三章 鄧小平理論概論
第一節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第二節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及其重大意義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 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改革社會主義的對外 開放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政策 “一國兩制”的構想與祖國統一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地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中國共產黨80多年奮斗歷程的經驗總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
第三節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
第五章 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和意義
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和形成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 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依據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五個統籌”的實質和內涵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第三節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意義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科學決策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樹立正確政績觀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現,關鍵在于努力實現五大轉變
第四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概述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和特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第五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牢牢把握的幾個原則
第六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加強制度建設 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加強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