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自動化學院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電子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控制工程”、“工業工程”2個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和在職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學院建有工業物聯網與網絡化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汽車電子與嵌入式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7個省部級科研基地,與6所國內著名重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和國外10余所大學、著名研究機構共建“重慶郵電大學——思科公司(CISCO)綠色科技聯合研發中心”、“中韓(重慶)嵌入式軟件和系統研發中心”、“中韓(重慶)傳感器網絡研究中心”、“中韓(重慶)泛在網絡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中歐智能系統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等7個國際合作研究機構,聯合進行科學研究和研究生交換培養,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中國四聯集團等著名單位聯合建立“工業通信技術研發中心”、“物聯網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四聯——重郵聯合研發中心”等產學研合作平臺。
自動化學院是我??蒲袑嵙ψ顝姷膶W院之一,是唯一一個以學校名義牽頭獲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的學院,獲得第一批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稱號和第一批優秀教學團隊稱號。師資隊伍中現有博導5人、高級職稱43人、博士26人、IEC專家3人。近年來,學院獲得25項國家級項目、50余項省部級項目的資助,累計科研經費近億元,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0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三大檢索250余篇)。
學院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一系列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工業以太網、工業無線、傳感器網絡和物聯網技術方面的部分成果處于國際前沿。研制了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核心芯片——渝芯一號和制訂了部分主難度國際標準,參與制訂的“EPA標準”成為我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場總線國際標準,獲2008年度“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支持生產設備集成運行的網絡化制造系統及支撐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一代控制系統高性能現場總線——EPA”獲2009年度國家發明二等獎,“流程工業現場總線核心芯片、互操作技術及集成控制系統開發”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與控制系列關鍵技術及整機設備”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制定的中國WIA-PA標準成為國際三大主流標準之一,獲2013年度“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
學院研究生就業情況良好,有著較為穩定的就業市場和暢通的就業渠道,畢業研究生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認可與肯定。學院近三年的畢業研究生,就業率都保持在97%及其以上。就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通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科研設計院和高校,比例為80%左右,其中在中興、華為、騰訊等大型非國有企業就業的研究生比例達50%以上;就地域分布來看,畢業研究生的生源地域與畢業流向地域基本持平,流向東部地區占30%左右,中部地區占20%左右,西部地區(主要是四川省和重慶市)占40%左右,其他地區占10%左右;就就業崗位來看,畢業研究生就業崗位集中在技術研發、技術支持和技術測試,占85%左右。
081100控制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包含“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代碼081101)、“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代碼081102)、“系統工程”(專業代碼081103)、“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代碼081104)和“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代碼081105)5個二級學科。本學科擁有1個工信部重點學科和2個重慶市重點學科,擁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臺,與韓國大學共建的“中韓(重慶)泛在網絡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獲得韓國政府研究經費的持續支持,并選派優秀學生免費到韓國學習;與世界500強企業——思科公司(CISCO)共建“綠色科技聯合研發中心”,聯合研發基于WSN、3G與IP v6三種技術的高可適性多用途“物聯網”技術標準與產品架構,共同推進IETF標準的制訂;與英國ESSEX大學、德國Hamberg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大學等共建“中歐智能系統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與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建有“物聯網技術聯合研發中心”;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聯合建立“工業通信技術研發中心”。
本學科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系統及其應用、網絡化控制理論與技術、汽車電子與嵌入式系統、智能傳感技術與測控裝置、傳感器網絡與智能測控系統、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系統論及其應用等研究方向。近年來牽頭“基于IP v6的無線傳感器網的網絡協議研發及驗證”和“面向工業無線網絡協議WIA-PA的網絡設備研發及應用——專用芯片研發”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承擔了40余項國家863重大專項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點項目,累計科研經費近億元,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0項,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三大檢索200余篇)。在工業無線、傳感器網絡與物聯網技術方面的研究處于國際前沿,標準制定與國際同步。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線性系統理論、智能控制理論與技術、優化理論與最優控制、非線性控制理論與技術、系統辨識與自適應控制、模式識別理論與技術、大系統控制理論、嵌入式系統及應用、網絡化控制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電子產品制造等。
080400儀器科學與技術
本一級學科包含“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代碼080401)、“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代碼080402)2個二級學科。本學科是檢測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學等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學科。本學科擁有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臺,研制了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核心芯片——渝芯一號,核心技術正在形成專利保護群;與韓國大學共建的“中韓(重慶)傳感器網絡研究中心”獲得韓國政府研究經費的持續支持,并選派優秀學生免費到韓國學習;與英國ESSEX大學、德國Hamberg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大學等共建“中歐智能系統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與CISCO聯合研發基于WSN、3G與IP v6三種技術的高可適性多用途“物聯網”技術標準與產品架構,共同推進IETF標準的制訂;牽頭制定無線傳感器網絡測試國際標準,是無線傳感器網絡安全國際標準的聯合編輯。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車電子與嵌入式系統、智能傳感技術與測控裝置、傳感器網絡與智能測控系統、智能通信儀表技術、通信網測試理論、圖像處理與檢測技術、智能技術及其在儀器科學中的應用、互聯網安全監測技術等。近年來承擔了近30項國家863重大專項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省部級重點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5項,發表近200篇高水平學術論文,申報了20余項發明專利,并著有20部學術專著和教材,部分研究成果處于國際前沿。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信號處理基礎、光電檢測理論、機電系統分析與設計、智能傳感技術、誤差理論與儀器精度分析、多智能體系統與智能機器人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等。
080202機械電子工程
本學科擁有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臺,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汽車電子基礎軟件自主研發與產業化聯盟”、“重慶市汽車電子產業技術聯盟”,成立了“長安——重郵汽車電子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承擔了國家“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核高基)”科技重大專項等一批重點科研課題;與韓國大學共建的“中韓(重慶)嵌入式軟件和系統研發中心”獲得韓國政府研究經費的持續支持,并選派優秀學生免費到韓國學習;與英國ESSEX大學、德國Hamberg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大學等共建“中歐智能系統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與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聯合進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電系統控制與汽車電子技術、智能系統及機器人、檢測技術與智能傳感器等。近年來得到了8項國家級項目、20余項省部級項目的資助,其中與長安集團聯合申請的“核高基”重大專項——“汽車電子控制器嵌入式軟件平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總經費達2億元,共獲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三大檢索70余篇),申請或獲發明專利授權12項。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機電系統控制理論及應用、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智能控制理論與技術、信息融合技術與應用、機器人技術、嵌入式系統及應用、智能儀器儀表設計、機器視覺與圖像處理等。
085210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本領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科領域。
本領域依托重慶市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汽車電子與嵌入式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智能儀表及控制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智能電網輸配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基地,工業通信技術研發中心、四聯——重郵聯合研發中心、長安——重郵汽車電子工程研究中心、重郵——新世紀智能電網聯合研發中心等產學研基地,充分利用車載網絡設計工具(CANOE)、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開發與測試工具(MC Fieldbus ToolKit)、電磁兼容測試系統、高低溫交變測試系統等工程化設計開發與產品測試平臺,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包括:
1.控制系統:現場總線的控制系統、工業無線測控系統和傳感器網絡等。
2.智能儀表:智能變送器、生物檢測儀表、醫療器械、智能傳感器等。
3.汽車電子:汽車ECU測試標定工具、汽車ABS電子控制單元、汽車車身電控模塊、重型燃氣發動機控制器、汽車組合儀表等。
本領域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智能控制理論與技術、線性系統理論、優化理論與最優控制、模式識別理論與技術、嵌入式系統及應用、機電系統控制理論及應用、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系統設計與集成技術、SoC與FPGA技術及其應用等。
085236工業工程(專業學位)
本領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科領域。
本領域是重慶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專家組組長單位和重慶市經委企業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單位,建有重慶市高校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重點實驗室、重慶郵電大學企業信息化研究所、重慶郵電大學物流技術研究所等科研基地,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系統論及其在物流中的應用:①以物流系統為對象,運用系統論、優化理論等方法建立物流系統的仿真模型,按時限和成本等指標優化物流配送系統的方法與技術,對物流系統提出準確、及時、高效、低成本的優化方案,并進行技術實現;②制訂基于RFID的汽車生產線物流管理相關標準,建立RFID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建設基于RFID的共享式物流信息化業務處理平臺。
2.企業信息化技術:主要包括ERP系統、商業智能(BI)分析、綜合信息系統、分布式應用軟件系統、信息安全等內容。
本領域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先進制造技術、庫存控制與物料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信息化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現代控制工程、物流系統設計與優化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