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人們經常在不經意間就會給自己的身體造成一些小傷口。這些傷口如果護理方法不正確的話,也會成為無窮的隱患甚至是致命傷。
燙傷水泡處理不當,傷口潰爛化成窟窿
27歲的付小姐是一名來自安徽的患者,今年一月初在外地醫院住院期間,因為不慎,燙傷了雙腳 的腳后跟。由于傷口處理不當,加上細菌感染,一個月后,雙腳后跟開始潰爛、流膿,雖經當地醫院多次治療,可是病情卻越來越重。這種久治不愈的傷口,不僅讓付小姐行動不便,每次換藥或洗澡時,潰爛的雙腳都讓她鉆心般的疼痛。三個月后,付小姐來到江蘇某醫院換藥室,此時的傷口已經變成了一個直徑4厘米,深度達 2厘米的窟窿,窟窿周圍的皮膚也變成了黃色的壞死組織。
經過門診換藥室護士長等護理人員的細心察看,發現付小姐的傷口之所以久治不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付小姐的傷口清創不到位,他們發現,付小姐傷口邊緣的壞死和腐爛組織根本沒有徹底的清除掉,導致新的肉芽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第一次清創和傷口敷料整整用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
一個月后,付小姐的傷口完全愈合了。
術后造瘺口兩月流膿不止
六十八歲的徐奶奶身患糖尿病多年,今年6月底因為急性腸梗阻接受手術,術后傷口感染,脂肪液化,住院兩月也未能出院。看著傷口每天不斷流出膿液,醫生也愛莫能助,遲遲不能出院回家,老人痛苦不堪,暗自不知流了多少回眼淚。
剛到門診換藥室時,徐奶奶的傷口長約8-10厘米,深度近2厘米。當時正值盛夏,劉奶奶第一次換藥時,惡臭的液體散發出的氣味立即彌散在整個換藥室,熏得其他患者扭頭就走。
護士多次根據劉奶奶的病情翻閱各類資料,悉心為她清理傷口,想方設法將藥物精確地送到傷口中去,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治療,徐奶奶的傷口終于痊愈了。
五百元的換藥費節省了兩萬元的植皮費
自蘭州來寧打工的小劉是一家面館的廚師,工作中他的右腳不幸被沸水澆到。兩個多月后,小劉的右腳腫脹得像個饅頭,而傷口不斷感染、潰爛,傷口看上去就像一個碗口。
疼痛難忍的小劉第一次前往醫院就診時,醫生告訴他,腳背的皮膚全部壞死,只能接受植皮手術,但是至少需要兩萬元人民幣,由于無法承擔高額的治療費,小伙 幾乎要放棄治療,后來,通過對傷口的精心清創、對壞死組織的反復修剪及細心的上敷料,二十幾天后,碗口大的傷口被新長出的肉芽組織填平了,腳背部的皮膚也重新長了出來。所有治療費用總共才五百元不到。
囊腫壁切除不凈傷口久不愈合
皮脂腺囊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易并發感染。常用的治療辦法是手術切除,但是如果術中清除不凈,囊腫壁殘留,極易復發,如果再出現傷口感染則會導致傷口久不愈合。
年近六十的蔣先生10月上旬因背部皮脂腺囊腫發炎做了手術,但由于術后切口小引流不暢,誘發傷口感染,加上有囊腫壁殘留,導致傷口久不愈合。
對于這種傷口,要徹底的修剪掉殘存的囊膜,再敷上潰瘍糊和潰瘍貼,促使創面愈合。
傳統的換藥一般采用的是干性換藥,即簡單清創后,給傷口貼上紗布、油沙即可,給傷口創造一個透氣的環境,全部過程也就十多分鐘結束。
但是新的傷口護理理論則認為,應該給傷口尤其是下肢性、難治性的傷口采用濕性換藥,即給傷口一個密閉潮濕的環境,徹底的清除傷口周圍的壞死組織,再使用潰瘍糊、潰瘍粉和貼劑,使新的肉芽組織可以快速的生長,這樣的換藥時間一般要都在半個小時甚至二個小時以上。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