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Q群和同事討論關于C用戶電視劇的互聯網產品形態,思維過度發散。
在這里把碎片化的東西記錄下來,多年以后看看思路不對的地方,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對于電視劇這一塊,目前的產品定位格局是[不全]
1)看電視劇 {剛需} 在優酷、土豆、奇藝、迅雷,QVOD等視頻網站和客戶端,這個不需要解釋,大家都懂的。
2) 電視劇評論,簽到{弱需求}[電影的評論點評是強需求]在豆瓣,貼吧,verycd。
豆瓣是一個奇怪的社區,我們來看一下我的使用軌跡。
豆瓣搜索{主題分類,關鍵詞,標簽}->評分{排序}->百度{qvod,百度影音}->返回豆瓣看好的影評。
這是我使用豆瓣電影的 軌跡,但對電視劇這種播放總時間較長,偏重電視劇情節,人物討論的物而言,豆瓣做的其實并不好,為什么?豆瓣是一個以搜索,評分,推薦的地方,允許小眾的、長時間的沉淀物的地方;而不是一個短時間爆發的討論的,話題熱議的百度貼吧這么一個地方,因此從物{電影、電視劇}之間的差異性而言,我認為 百度貼吧的產品形態在電視劇方面甚至比豆瓣更貼近用戶。
進一步闡述原因和理由 電視劇是一個貼近普通大眾的,茶余飯后的,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 kill time 閑聊的主要的物。 它天生需要熱播期間扎堆閑聊的剛需,你不能和周圍的人閑聊 1年前的某部電視劇吧?別人不說你是瘋子,就認為你是傻子。但電影不同,電影是一個可以短時間爆發聚焦話題的東西,也可以長尾小眾的討論的物,它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失去點評和再次觀看需求的價值。
因此豆瓣的電影是非常優秀的,雖然這個產品我認為有少量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單純的物的簽到而言{看過,想看,正在看}除了內容相關性之外,我看不到任何用戶與用戶社交的剛需。還有對于網絡文學{非正規出版物},UGC的電影短片,豆瓣沒有拓展下去,當然豆瓣的今日成功更多在于社區{群組,活動,本地化},暫不做討論。
貼吧 其實就是一個論壇,一個扎堆閑聊的地方{剛需,2,3城市老少皆宜,和國粹麻將有的一拼}。
百度貼吧是一款 一目了然的,普通C用戶再熟悉不過的,簡單到無注冊可以參與討論的 產品,國內沒有其他產品比貼吧更簡單了。
貼吧是 扎堆閑聊的地方,一個聚焦實時熱點討論的地方,話題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的讓人淡忘,這就是貼吧的定位。
貼吧注定不是電視劇 結構化信息的地方{評分,喜歡的人},不能告訴用戶什么電視劇的評分。相同的電視劇推薦。
verycd 這個老牌的下載站,在吃幾年前攢下的口碑和品牌,算是電視劇播放流量的一個入口,用戶會在討論區討論,和貼吧一致,不做發散了。
3)電視劇節目預告,{tvmao} ,網頁版的這東西,沒啥有趣和前途的,不做發散了。
4)關于電視劇 一些莫名奇怪的需求,在百度知道(比如某部劇某個明星的手機鈴聲,衣服哪里有賣),電視劇里面的內容-》淘寶這個也是弱需求,電視劇的物品導購流量的CPS ROI遠低于硬廣告的價值,歷史常識告訴大家 ROI的層級太多,效果降低是幾何級數的。
一款成功的C用戶產品有那些特征呢?
我自己總結認為有3點
1)創造內容(UGC)
2)縮短用戶與內容的距離 (搜索、推薦)
3)社區內容的再組織能力
關于第1點和第2點這個不闡述原因和理由了,大家都懂的。知乎有各種問題和答案提供給大家解惑。
關于第3點 內容的再組織,如 最近的國外很火的瀑布流,我認為它屬于這一分支,不過我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理論去支撐 轉帖應用的價值到底有多大?至今看衰這種模式的東西,至少在中國不適用。
蘑菇街 也是瀑布流,你可以認為蘑菇街也是再組織的,不過蘑菇街也屬于縮短了用戶與內容的價值,蘑菇街通過產品的策略,把淘寶的質量不一的圖片過濾成 非常漂亮的圖片集合,縮短了用戶與內容的距離,因此對用戶而言也是有價值的。
對于一個電視劇的C用戶產品形態,如果你不能符合上面講的3點,或是和現有產品的諸多形態有沖突,我勸各位還是洗洗睡吧,互聯網上已經有太多重復內容了,做點其他事情也許會更好。
更多信息請查看IT技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