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目 錄
Ⅰ 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的要求
Ⅱ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1章 信息系統開發概述
第2章 信息系統開發路線、方法與工具
第3章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第4章 需求獲取
第5章 過程建模
第6章 數據建模
第7章 應用架構設計
第8章 軟件過程設計
第9章 數據庫設計
第10章 輸入輸出與用戶界面設計
第11章 系統實現與運行
第12章 面向對象開發概述
第13章 UML
第14章 面向對象需求理解
第15章 面向對象分析
第16章 面向對象設計
第17章 面向對象實現
Ⅲ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附錄:題型舉例
Ⅰ 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信息系統開發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試計劃中的一門專業課,研究信息系統的開發。信息系統開發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書以整個信息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為主線,重點圍繞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開發方法,詳細闡述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以及系統運行與支持等各階段的主要內容,并介紹了項目管理工具以及系統分析、設計的case等,強調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使用開發信息系統的實踐能力。在每章之后提供了典型應用案例、思考題和練習題,使學生加深對系統開發的理解。Sybase PowerDesigner是一種具有強大功能、簡便操作的信息系統建模工具,被廣泛被用于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中。因此,本課程學習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針對性。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課程總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達到以下“知識”和“技能”兩方面目標。
知識方面:理解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搞懂信息系統的特點和方法,學會信息系統的開發。
技能方面:掌握信息系統開發的方法,PowerDesigner的使用和操作,在計算機環境下創建信息系統原型,對一些實際問題進行信息系統開發。
Sybase PowerDesiger是一個集成化的企業級建模以及設計解決方案,它能幫助設計人員快速、高效地進行企業應用系統各種分析與設計模型的構建,可以完成從定義業務需求到分析和設計整個流程的工作,并集成了對多種常用數據庫系統和Java、.NET、PowerBuilder和Web Services等開發平臺與技術的內在支持。
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統開發概述、信息系統開發路線、方法與工具、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需求獲取、過程建模、數據建模、應用架構設計、軟件過程設計、數據庫設計、輸入輸出與用戶界面設計、系統實現與運行、面向對象開發概述、UML、面向對象需求理解、面向對象分析、面向對象設計、面向對象實現。對于系統開發各階段的任務、過程、結構化方法和工具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分工或區別。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案例與實驗》是一門涉及計算機多種知識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類課程。信息系統開發需要在操作系統支持下工作。由于本課程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介紹PowerDesigner的使用操作的,所以要求學過計算機先導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特別是其中的Windows操作系統得使用部分。在學習信息系統開發的數據庫、數據字典和數據流程時,需要接觸到一些初步的數據庫和程序設計知識,這是以《關系數據庫設計》課程為基礎。
本書共分三部分:第1章至第3章是一般章,主要介紹信息系統的概念、主要開發方法以及貫穿項目生命周期的項目管理技術;第4章至第11章是重點章,講述系統開發各階段的任務、過程、結構化方法和工具;第12章至第17章是次重點章,講述面向對象需求理解、面向對象分析、面向對象設計和面向對象實現。
Ⅱ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1章 信息系統開發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組成
(2)理解系統開發的基本過程,系統開發各階段的主要內容
(3)了解圍繞信息系統開發主要過程的角色分配
(二)課程內容
1.1 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1.2 信息系統開發過程
1.3 信息系統的相關角色
1.4 案例分析——校園二手書交易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三)考核知識點
1、信息系統
2、信息系統生命周期
3、信息系統的相關角色
4、系統開發案例分析
(四)考核要求
1、信息系統
(1)領會:系統的概念與九大要素
(2)領會:信息系統的概念與九大要素
(3)識記:信息系統的結構和類型
(4)領會:各類信息系統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信息系統生命周期
(1)識記: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五個階段
(2)領會:信息系統生命周期五個階段的主要任務
3、信息系統的相關角色
簡單應用:信息系統的各個角色
4、系統開發案例分析
綜合應用:系統開發案例的設計與實現
第2章 信息系統開發路線、方法與工具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幾種典型的信息系統開發路線
(2)掌握合適的開發路線與方法
(3)掌握自動化工具與技術
(二)課程內容
2.1 信息系統開發路線概述
2.2 模型驅動開發路線
2.3 快速應用開發路線
2.4 商用軟件開發路線
2.5 選擇合適的開發路線與方法
2.6 自動化工具與技術
2.7 案例分析——case工具在系統開發中的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
1、信息系統開發路線
2、模型驅動開發路線
3、快速應用開發路線
4、商用軟件包
5、開發路線與方法的選擇
6、CASE
(四)考核要求
1、信息系統開發路線
簡單應用:信息系統各種開發路線
2、模型驅動開發路線
綜合應用:模型驅動開發的三種方法及它們之間的比較
3、快速應用開發路線
(1)識記:快速應用開發路線的兩種開發方式
(2)識記:原型方法的三種類型
(3)簡單應用:原型設計和開發的具體步驟
(4)領會:極限編程方法的步驟和特點
4、商用軟件包
(1)簡單應用:商業應用軟件包開發路線的基本思想
(2)簡單應用:選擇商業軟件包的兩種方式及其步驟
(3)領會:現成軟件包二次開發的優缺點
5、開發路線與方法的選擇
簡單應用:選擇開發路線與方法的原則
6、CASE
(1)領會:CASE的工具分類及特點
(2)綜合應用:CASE工具在系統開發中的應用
第3章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了解信息系統項目的管理過程
(2)了解作為高效的項目經理所需要的技能
(3)掌握項目發起、項目規劃、項目執行和項目終結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及活動
(4)掌握關鍵路徑規劃的含義和甘特圖和網絡圖的創建過程
(5)理解項目管理軟件如何應用于支持項目進度的表示和管理
(二)課程內容
3.1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生命周期
3.2 項目組織
3.3 項目管理技術
3.4 案例分析——某系統開發項目管理失敗原因分析
(三)考核知識點
1、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過程
2、項目組織
3、工作分解結構
4、關鍵路徑規劃
5、甘特圖和網絡圖
6、項目管理軟件
7、項目經理技能
(四)考核要求
1、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過程
(1)領會: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過程的四個階段及其核心
(2)綜合應用:項目發起、項目規劃、項目執行和項目終結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及活動
2、項目組織
簡單應用:項目組織的三種形式及各自的優缺點
3、工作分解結構
簡單應用:工作分解結構的各種方式和分解原則
4、關鍵路徑規劃
領會:關鍵路徑規劃的含義
5、甘特圖和網絡圖
簡單應用:甘特圖和網絡圖的創建過程
6、項目管理軟件
綜合應用:項目管理軟件如何應用于支持項目進度的表示和管理
7、項目經理技能
綜合應用:作為高效的項目經理所需要的技能
第4章 需求獲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怎樣設計并執行訪談的選擇,制定訪談計劃
(2)掌握觀察工作者方式和分析業務文檔方式以確定系統需求的優缺點
(3)了解如何為需求獲取提供支持
(4)了解怎樣計劃一個聯合應用設計會議
(5)掌握在需求獲取過程中使用原型
(6)了解確定需求的現代化方法
(7)掌握需求獲取技術在網絡應用開發中的應用
(二)課程內容
4.1 系統需求概述
4.2 需求獲取過程
4.3 需求獲取的方法
4.4 案例分析——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需求獲取
(三)考核知識點
1、系統需求分類和獲取
2、系統需求獲取方法
3、需求獲取技術的應用
(四)考核要求
1、系統需求分類和獲取
(1)識記:系統需求的分類
(2)簡單應用:系統需求的獲取過程
2、系統需求獲取方法
(1)簡單應用:收集系統需求的方法
(2)綜合應用:計劃并執行訪談的選擇,以及制訂訪談計劃以確定系統需求
(3)簡單應用:觀察工作者方式和分析業務文檔方式以確定系統需求的優缺點
(4)簡單應用:計算如何為需求獲取提供支持
(5)綜合應用:在需求獲取過程中使用原型
(6)綜合應用:確定需求的現代化方法
3、需求獲取技術的應用
綜合應用:需求獲取技術應用于網絡應用的開發
第5章 過程建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邏輯過程建模
(2)掌握數據流圖的繪制
(3)掌握數據流圖的分解
(4)理解平衡高層和底層數據流圖
(5)了解4種類型的數據流圖之間的區別
(6)掌握使用數據流圖作為工具以支持信息系統的分析
(二)課程內容
5.1 過程建模概述
5.2 數據流圖
5.3 過程邏輯
5.4 數據字典
5.5 案例分析——百貨商店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過程建模
(三)考核知識點
1、數據流圖
2、過程邏輯
3、數據字典
(四)考核要求
1、數據流圖
(1)識記:數據流程圖的概念、作用 和基本符號
(2)簡單應用:數據流圖的繪制
(3)簡單應用:數據流圖的規則
(4)領會:數據流圖的分解
(5)簡單應用:數據流圖的平衡
(6)領會:4種類型的數據流圖之間的區別
(7)綜合應用:使用數據流圖作為工具,支持信息系統的分析
2、過程邏輯
(1)識記:過程邏輯的表述方法
(2)識記:結構化語言的表示方法
(3)簡單應用:構造決策表的基本步驟
(4)簡單應用:決策樹的繪制
(5)綜合應用:三種描述工具各自的適用性
3、數據字典
(1)領會:數據字典的內容
(2)領會:數據字典的作用
(3)簡單應用:數據字典的描述格式
第6章 數據建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數據模型的一些術語
(2)掌握實體-聯系圖的繪制
(3)了解概念數據建模在整個信息系統分析和設計中的作用
(4)理解一元聯系、二元聯系和多元聯系的差異
(5)理解E-R圖與類圖在數據建模中的性能差別
(6)掌握將數據建模與過程建模、邏輯建模聯系起來,作為描述信息系統的各種視圖
(二)課程內容
6.1 數據建模相關概念
6.2 邏輯數據建模過程
6.3 規范化
6.4 數據-過程模型映射
6.5 案例分析——某網上商店概念數據建模
(三)考核知識點
1、數據建模相關概念
2、邏輯數據建模過程
3、規范化
4、數據-過程模型映射
(四)考核要求
1、數據建模相關概念
(1)識記:實體類型、屬性、多值屬性、子集準則、聯系、度、基數、業務規則、關聯實體等術語概念
(2)簡單應用:繪制E-R圖弱實體來描繪業務中的數據特性與關聯
(3)綜合應用:一元聯系、二元聯系和多元聯系的區別
(4)綜合應用:概念數據模型在整個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中所起的作用
(5)簡單應用:概念數據模型中的4種基本業務規則
2、邏輯數據建模過程
綜合應用:邏輯數據建模過程
3、規范化
(1)簡單應用:數據模型設計的標準
(2)識記:第一、二、三范式的定義以及設計這些范式的基本方法
4、數據-過程模型映射
綜合應用:數據模型與過程模型之間的映射
第7章 應用架構設計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系統應用架構的定義
(2)理解應用架構與框架的異同
(3)了解典型的系統應用架構及其特點
(4)了解怎樣選擇有效的應用架構設計方式
(二)課程內容
7.1 架構概述
7.2 典型的系統應用架構
7.3 應用架構舉例
7.4 應用架構設計內容
7.5 案例分析——某服務臺系統架構設計
(三)考核知識點
1、系統應用架構
2、典型的系統應用架構
3、MVC架構
4、應用架構設計
5、系統架構設計應用
(四)考核要求
1、系統應用架構
(1)識記:系統應用架構的定義
(2)簡單應用:系統應用架構的框架
(3)領會:構架的邏輯層次及其作用
2、典型的系統應用架構
(1)簡單應用:系統應用架構的幾種主要架構形式
(2)領會:幾種典型應用架構的優缺點和工作原理
3、MVC架構
(1)領會:MVC架構的原理
(2)領會:MVC架構的組成
4、應用架構設計
(1)簡單應用:應用架構設計的內容
(2)綜合應用:數據架構設計的兩種方式及其策略
(3)領會:過程架構設計的主要內容
(4)領會:網絡架構設計的主要內容
5、系統架構設計應用
綜合應用:如何選擇有效的應用架構設計方式
第8章 軟件過程設計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軟件過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2)理解軟件設計的基本原理
(3)了解各種軟件設計工具
(4)了解軟件結構設計各種方法,理解每種設計方法的適用情況
(5)掌握軟件詳細設計的目標和方法
(二)課程內容
8.1 過程設計主要內容
8.2 軟件設計的基本原理
8.3 軟件設計工具
8.4 軟件結構設計方法
8.5 軟件詳細設計
8.6 案例分析——百貨商店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過程設計
(三)考核知識點
1、軟件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2、軟件設計的基本原理
3、軟件設計工具
4、軟件結構設計方法
5、軟件詳細設計
6、軟件過程設計的應用
(四)考核要求
1、軟件過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綜合應用: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的內容
2、軟件設計的基本原理
(1)簡單應用:軟件設計的幾種基本原理
(2)領會:模塊的基本屬性
(3)識記:模塊化的定義
(4)識記:抽象和信息隱蔽的概念
(5)簡單應用:模塊獨立性的定義及其衡量標準
(6)領會:耦合性和內聚性的類型與各種類型的特點
3、軟件設計工具
綜合應用:各種軟件設計工具及其特點
4、軟件結構設計方法
(1)識記:軟件結構設計方法的分類
(2)簡單應用:變換分析設計的主要步驟
(3)簡單應用:事務分析設計的具體步驟
(4)綜合應用:綜合數據流圖和分層數據流圖的映射
5、軟件詳細設計
(1)識記: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概念
(2)簡單應用: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
(3)簡單應用:程序設計的目標和方法
6、軟件過程設計的應用
綜合應用:如何進行軟件過程設計
第9章 數據庫設計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了解邏輯模型與物理模型的區別
(2)了解邏輯模型轉換成物理模型的規則
(3)掌握將E-R圖轉換為關系并合并冗余的關系
(4)掌握為關系設計字段并選擇合適的數據類型
(5)理解代碼的含義及其作用
(6)掌握如何在實際模型中設計合理的代碼
(二)課程內容
9.1 邏輯數據模型和物理數據模型
9.2 關系數據庫模型
9.3 將e-r圖轉化成關系
9.4 設計字段
9.5 代碼設計
(三)考核知識點
1、邏輯數據模型和物理數據模型
2、將E-R圖轉化成關系
3、為關系設計字段
4、設計代碼
(四)考核要求
1、邏輯數據模型和物理數據模型
(1)領會:邏輯數據模型和物理數據模型的區別
(2)領會:邏輯數據模型到物理數據模型的轉換規則
2、將E-R圖轉化成關系
(1)簡單應用:E-R圖轉化成關系的步驟
(2)簡單應用:將E-R圖轉化為關系的原則
(3)綜合應用:視圖整合時可能出現的4個問題
3、為關系設計字段
(1)識記:字段的含義
(2)簡單應用:如何選擇數據類型
(3)領會:4個通用的數據完整性控制方法
(4)簡單應用:設計文件的控制策略
4、設計代碼
(1)領會:代碼的含義和作用
(2)識記:代碼的種類
(3)簡單應用:代碼的設計方法
(4)簡單應用:代碼的校驗
第10章 輸入輸出與用戶界面設計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輸入與輸出的基本目的、設計原則、方式選擇、格式設計、設計過程及設計說明等
(2)掌握用戶界面設計是遵循的原則、交互方式及設計步驟
(3)理解用戶界面設計的應用
(二)課程內容
10.1 輸出設計
10.2 輸入設計
10.3 用戶界面設計
10.4 輸入輸出界面示例
(三)考核知識點
1、輸出設計
2、輸入設計
3、用戶界面設計
(四)考核要求
1、輸出設計
(1)領會:輸出設計的目的
(2)識記:輸出設計的分類和每種分類的含義
(3)簡單應用:輸出設計的原則
(4)識記:輸出的方式
(5)簡單應用:輸出格式的設計
(6)領會:輸出設計的主要過程
(7)綜合應用:寫一份完整的輸出設計說明書
2、輸入設計
(1)簡單應用:輸入設計的目的
(2)領會:輸入設計的原則
(3)識記:輸入設備和輸入方式
(4)簡單應用:輸入格式的設計
(5)簡單應用:輸入控制技術
(6)簡單應用:輸入的校驗方法
(7)領會:輸入設計遵循的主要步驟
3、用戶界面設計
(1)綜合應用:用戶界面設計的常見錯誤與正確做法
(2)領會:用戶界面設計的原則
(3)識記:用戶界面設計的交互方式和設計步驟
(4)綜合應用:輸入輸出界面的設計
第11章 系統實現與運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以及編程的基本規范
(2)了解軟件測試的基本步驟和主要方法
(3)了解系統實現階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4)了解系統運行階段的主要工作
(二)課程內容
11.1 軟件實現
11.2 軟件測試
11.3 白盒測試技術
11.4 黑盒測試技術
11.5 網絡實現
11.6 數據庫實現
11.7 系統轉換
11.8 系統運行與支持
11.9 案例分析——某網站系統測試
(三)考核知識點
1、軟件編程
2、軟件測試
3、系統實現
4、系統運行
5、系統測試
(四)考核要求
1、軟件編程
(1)簡單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
(2)識記:軟件編程的基本規范
2、軟件測試
(1)領會:軟件測試的目標和準則
(2)簡單應用:軟件測試的基本步驟和主要方法
3、系統實現
綜合應用:系統實現階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4、系統運行
領會:系統運行階段的主要工作
5、系統測試
綜合應用:對系統進行測試
第12章 面向對象開發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了解面向對象的基本思想
(2)理解類與對象、消息、屬性、操作以及封裝、繼承、多態等基本概念
(3)掌握面向對象開發的幾種主要方法
(二)課程內容
12.1 面向對象相關概念
12.2 面向對象的特性
12.3 面向對象開發的主要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
1、面向對象
2、面向對象開發
(四)考核要求
1、面向對象
(1)領會:面向對象的基本思想
(2)領會:對象的特點
(3)識記:類與對象、消息、屬性、操作以及封裝、繼承、多態等基本概念
(4)領會:面向對象的特性
2、面向對象開發
(1)領會:面向對象開發的主要方法
(2)綜合運用:各種面向對象開發方法
第13章 UML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理解UML的基本概念、特點及其構成
(2)掌握UML中的各種圖,各種圖的含義、應用場合、表示方法等
(二)課程內容
13.1 UML概述
13.2 用例圖
13.3 類圖和對象圖
13.4 狀態圖
13.5 活動圖
13.6 順序圖
13.7 協作圖
13.8 組件圖
13.9 部署圖
13.10 包圖
(三)考核知識點
1、UML
2、用例圖
3、類圖
4、對象圖
5、狀態圖
6、活動圖
7、順序圖
8、協作圖
9、組件圖
10、部署圖
11、包圖
(四)考核要求
1、UML
(1)識記:UML的概念和特點
(2)識記:UML的構成
(3)識記:UML視圖的構成
(4)領會:UML的各種類元及其功能
(5)領會:UML中的各種圖及不同類型圖的用處
(6)領會:UML中的通用機制
2、用例圖
(1)領會:用例之間的關系
(2)綜合運用:繪制用例圖
3、類圖
(1)領會:類之間的關系
(2)簡單應用:繪制類圖
4、對象圖
(1)綜合應用:繪制對象圖
(2)領會:對象圖與類圖的區別
5、狀態圖
綜合應用:繪制狀態圖
6、活動圖
(1)識記:活動、泳道、判定點、并發路徑、對象流、信號的含義
(2)綜合應用:繪制活動圖
7、順序圖
綜合應用:繪制順序圖
8、協作圖
(1)識記:迭代的表示方法
(2)識記:控制點條件表示法
(3)綜合應用:繪制協作圖
9、組件圖
綜合應用:繪制組件圖
10、部署圖
綜合應用:繪制部署圖
11、包圖
(1)識記:包之間的關系
(2)綜合應用:繪制包圖
第14章 面向對象需求理解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了解基于UML系統開發的步驟
(2)理解用例建模方法及其優缺點
(3)掌握需求用例建模的過程
(4)了解用例說明包含的要素以及各種類型的用例說明
(5)掌握用例模型檢測方法及過程
(二)課程內容
14.1 基于uml的系統開發過程
14.2 理解需求
14.3 案例分析——電子培訓系統的需求理解
(三)考核知識點
1、基于UML系統開發
2、需求理解
(四)考核要求
1、基于UML系統開發
識記:基于UML系統開發的步驟
2、需求理解
(1)領會:用例建模的基本思想和優缺點
(2)簡單應用:用例建模的過程
(3)識記:用例說明包含的要素
(4)領會:各種類型的用例說明
(5)簡單應用:用例模型檢測方法及過程
(6)綜合應用:對項目的需求理解
第15章 面向對象分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面向對象分析和領域建模的概念
(2)掌握發現類的4種常用方法
(3)理解關聯、屬性的意義
(4)了解圖的應用范圍及畫法
(二)課程內容
15.1 領域建模
15.2 行為建模
15.3 案例分析——網上商店客戶訂單處理系統分析
(三)考核知識點
1、領域建模
2、分析圖
(四)考核要求
1、領域建模
(1)識記:面向對象分析和領域建模的概念
(2)識記:對象建模的步驟
(3)領會:發現類的4種常用方法及每種方法的內容
(4)識記:關聯的各種形式
(5)領會:關聯和屬性的意義
2、分析圖
(1)簡單應用:分析圖的應用范圍和畫法
(2)綜合應用:繪制分析圖
第16章 面向對象設計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控制器、耦合、內聚、協作圖、設計類圖、組件圖、部署圖、關聯、導航、包、范化以及聚合等基本概念
(2)了解通用職責分配軟件模式(GRASP),GRASP中的幾種模式和應用
(3)了解協作圖、設計類圖、組件圖、部署圖等UML模型圖
(4)掌握接口設計的原則
(5)掌握包的概念和設計原則
(6)理解從UML圖映射到數據庫表的過程并能完成整個數據庫的設計
(7)了解關系約束檢查策略
(二)課程內容
16.1 系統設計與UML
16.2 通用職責分配軟件模式
16.3 類的設計
16.4 接口設計
16.5 包設計
16.6 數據庫設計
(三)考核知識點
1、系統設計與UML
2、通用職責分配軟件模式
3、類的設計
4、接口設計
5、包設計
6、數據庫的設計
(四)考核要求
1、系統設計與UML
(1)識記:面向對象設計的概念
(2)簡單應用:面向對象分析與面向對象設計之間的區別
(3)領會: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
(4)識記:控制器、耦合、內聚、協作圖、設計類圖、組件圖、部署圖、關聯、導航、包、范化以及聚合等基本概念
2、通用職責分配軟件模式
綜合應用:通用職責分配軟件模式的幾種模式及其應用
3、類的設計
(1)識記:類的分類
(2)識記:設計關系的分類
(3)領會:設計類圖的步驟
4、接口設計
領會:接口設計的原則
5、包設計
(1)識記:包的概念
(2)領會:包設計的原則
(3)簡單應用:包設計的步驟
6、數據庫的設計
(1)領會:UML類圖映射為庫表的原則
(2)識記:類之間的幾種關聯
(3)簡單應用:泛化實現的幾種策略
(4)綜合應用:關系約束檢查策略
第17章 面向對象實現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面向對象實現的兩項工作
(2)掌握程序設計后的測試工作
(二)課程內容
17.1 設計映射到代碼
17.2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17.3 面向對象測試策略
17.4 設計測試用例
(三)考核知識點
1、設計映射到代碼
2、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3、面向對象測試策略
4、設計測試用例
(四)考核要求
1、設計映射到代碼
(1)領會:如何根據設計類圖創建類的定義
(2)簡單應用:如何根據協作圖創建方法
2、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1)領會: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三個原則
(2)簡單應用:三個原則的詳細準則
3、面向對象測試策略
(1)識記:面向對象測試的三個層次
(2)簡單應用:面向對象測試策略
4、設計測試用例
綜合應用:測試用例的設計
Ⅲ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一)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
本考試大綱是根據專業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確定。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定。
本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的內容以及深廣度,規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編寫自學考試教材和輔導書的依據,是社會助學組織進行自學輔導的依據,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
(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與教材的關系
大綱是進行學習和考核的依據,教材是學習掌握課程知識的基本內容與范圍,教材的內容是大綱所規定的課程知識和內容的擴展與發揮。課程內容在教材中可以體現一定的深度或難度,但在大綱中對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適當。
大綱與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內容應基本一致;大綱里面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知識點,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過來教材里有的內容,大綱里就不一定體現。
(三)關于自學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指定使用教材:《信息系統開發—方法、案例與實驗》,新編高等院校信息管理類規劃教材,專業課系列,郝曉玲、韓冬梅、韓松喬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四)關于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大綱明確地規定了課程的基本內容和對基本內容的掌握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識構成了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考生應仔細體會考試大綱中對考核知識點要求掌握程度的提法,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區別對待。凡是要求“識記”的內容,就不要自行上行到更高層次上去;反之,也不應隨意降低,以免達不到考試要求。本大綱在各章內容的基本要求中已指明了知識點,但因某些知識點可能會引出另一些知識點,例如多個數據流程的設計和功能結構分析等基本操作,大綱中是作為兩個知識點對待的,再教材中并未對這類知識點嚴格區別列出來,但卻是考生應該了解的。類似這種情況,要求考生根據教材自行領悟和體會。
信息系統開發是一門融合了方法、案例和實驗的實踐性課程,以整個信息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為主線,重點圍繞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開發方法,詳細闡述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以及系統運行與支持等各階段的主要內容,并介紹了項目管理工具以及系統分析、設計的CASE等,使其更具實踐性。在每章之后提供了典型應用案例、思考題和練習題,用以加深理解。
為有效地指導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本大綱已指明了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忌詫W本課程時,建議先粗讀一遍教材,大致了解一下課程的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再回過頭來循序漸進地按章節次序精讀教材。精讀時一定要參考大綱的要求,力求搞懂各個知識點的內容和要求。當結束一章的學習時,應按大綱的知識點進行自我考核,檢查一下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充分利用章末所附的習題,獨立認真地完成習題作業是自我考核的一種有效方法。充分利用上機實踐機會,上機實驗是學習PowerDesigner不可缺少的環節。
(五)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助學單位和輔導教師應熟知大綱的各項要求和規定
2、輔導老師進行輔導時,應以本大綱中指定教材為基礎,以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也不要更改要求。
3、助學輔導時應重視基礎和實驗,根據考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
4、助學單位應具備上機實驗條件和環境。
(六)對考核內容和考核目標的說明
1、本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容都作為考核的內容。由于各個知識點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特點的不同,自學考試將各個知識點分別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能力層次確定其考核要求。
2、四個能力層次概念的解釋
識記:能正確認識和表述科學事實、原理、術語和規律,知道該課程的基礎知識,并能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判斷。
領會:能將所學知識加以解釋、歸納,能領悟某一概念或原理與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間的聯系,理解其引申意義,并能做出正確的表述和解釋。
簡單應用:能用所學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確分析和解決較簡單問題,具有分析和解決一般問題的能力。
綜合應用:能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簡單而言,識記,要求考生能夠指出什么,需要對此項知識點進行必要的記憶;領會,要求考生能回答為什么,需要對此項知識點達到基本描述水平;簡單應用,要求考生針對簡單問題回答干什么、怎么做,需要對具體步驟和主要項目設計達到熟練水平;綜合應用,要求考生針對較復雜問題或延伸問題回答干什么、怎么做,需要對相應知識點達到掌握和應用的水平。
(七)關于考試命題的若干規定
1、考試方式
理論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100分制,60分為及格??荚嚂r,只允許攜帶筆和橡皮,不允許帶計算器,答卷規定用藍色或黑色墨水筆。
2、本大綱各章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都屬于考核的內容??荚嚸}既要覆蓋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課程的重點、章節重點,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度。
3、命題不應有超出大綱中考核知識點范圍的題,考核目標不得高于大綱中所規定的相應的最高能力層次要求。命題應著重考核自學者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是否了解或掌握,對基本方法是否會用或熟練。不應出與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題或怪題。
4、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識記占20%,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30%,綜合應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試題的難易程度,試題的難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和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6、課程考試命題的主要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設計題。
在命題工作中必須按照本課程大綱中所規定的題型命制,考試試卷使用的題型原則上不能減少,也不能超出規定。
附錄:題型舉例
一、單向選擇題
1、不屬于白盒測試的技術是( )
A、路徑覆蓋 B、判定覆蓋 C、循環覆蓋 D、邊界值分析
2、( )可以看作類圖和順序圖的交集
A、協作圖 B、組件圖 C、部署圖 D、活動圖
二、填空題
1、封裝是把對象的_______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獨立的對象
2、系統生命周期包括了系統規劃、系統分析、_________和系統實施。
三、判斷題
1、系統構造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將業務需求轉換成課實現的技術方案,形成技術藍圖》。 ( )
2、弱實體一定是關聯實體,但關聯實體不一定是弱實體。( )
四、簡答題
1、請寫出UML系統開發的步驟。
2、請簡述原型法開發過程的步驟。
五、設計題
請根據以下描述設計某圖書管理系統的E-R圖。
在一個圖書館管理系統中,每一個學生可以借多本圖書。學生的屬性有學號、姓名、性別。圖書的屬性有編號、書名、作者。學生每次借閱圖書時,都要登記借出日期;學生每次歸還圖書時,都要登記歸還日期。
要求:
(1)根據上述語義畫出ER圖,要求在圖中畫出實體的屬性并注明聯系的類型;
(2)試將ER模型轉換成關系模型。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