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海城區2014年特崗教師培訓項目的實施工作,根據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的培訓需求,參照上級指導性文件,特制訂海城區2014年特崗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和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師〔2013〕6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提升海城區基礎教育教師教育教學素養和能力,加快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整體發展。
二、培訓對象
海城區2014年特崗教師22人。
三、培訓目標
(一)通過培訓,培養和提升特崗教師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使其盡快掌握中小學教育教學規律,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崗位工作,增強教育教學技能,成為懂規范、能教學的合格教師。
(二)通過培訓,加強特崗教師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特崗教師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前沿知識,向綜合全面發展。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適應和勝任海城區教育教學工作,成為師德高尚、教學精湛的優秀教師。
四、培訓任務
結合分散自學、網絡交流等研修形式,完成120學時的集中培訓任務,課程安排見附件。
集中培訓結束時,完成“五個一”材料:一份《個人職業發展計劃》,一份學習心得(不少于1500字),一份以師德為主題的參賽論文,一份主研學科的參賽教案,一份主研學科的參賽課件。
五、培訓內容
(一)職業規劃:著眼于專業發展與成長,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二)師德修養:著眼于師德規范、職業素質,確立特崗教師敬業愛崗、為海城教育事業奉獻聰明才智的專業思想。
(三)教育科研:著眼于教育理論的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引領開展重大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探討,指導開展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四)教學管理:著眼于教學常規管理,規范特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明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流程、規范、要求和教師的基本職責。
(五)教學技能:著眼于掌握教學基本功的能力,提升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進行備課、上課、評課、制作課件以及運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輔助教育教學等教學基本功的訓練。
六、培訓形式
培訓采取集中培訓與自學研修相結合、自由研討與網絡交流相結合、理論實踐與典型帶動相結合、自學與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一)集中培訓
集中培訓由外聘的專家學者、海城區省級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海城區中小學骨干教師承擔。為使特崗教師盡快實現角色轉變,將結合實際需要組成強大的教師培訓隊伍。邀請專家對教育改革的現狀和發展形勢進行分析,通過案例展示對教育政策法規進行深入解讀;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教育教學資源的作用,通過和名師交流,對特崗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引領;邀請中小學一線師德標兵、教學能手、學生管理行家作報告,談體會,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影響特崗教師、激勵特崗教師、帶動特崗教師,促進特崗教師的成長。
(二)自學研修
自學研修是特崗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自學自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促進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提升。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培訓,使特崗教師學會發現問題、篩選問題、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形成報告等一系列教學科研的一般方法,形成反思教學、完善教學、提升教學的良好習慣。
(三)網絡研修
以梯子網(www.tizi.com)為學習平臺,運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輔助教育教學,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會建立個人資料、創建網絡學習班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帳號、引導有條件的學生通過網絡同步自我學習、與其他師生分享文件、利用網絡資源和通過平臺技術命制試卷、給有條件的學生在網上留學習作業、學會運用教學網盤、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同步備課、建立自己的題庫資源等,并結合實際把自己在集中培訓和自學自悟過程中形成的觀點、見解、體會,通過在線分享、互動交流等形式,加強網絡在線教育、網絡資源運用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提升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
七、培訓考核
培訓考核主要從課程學習、作業完成、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對參訓人員進行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考核評價。各項評價指標相加得分之和達到60分者為合格,達到或超過90分者為優秀。合格者繼續教育計集中學習15學分,網絡7學分,共22學分;優秀者繼續教育計集中學習18學分,網絡7學分,共25學分。根據考核結果頒發培訓證書和學會證書。
八、培訓經費
本次培訓經費從教師培訓專項經費中開支。
說明:培訓從8月11日至8月25日,共計15天,上課時間為每天8:00—12:00,15:00—18:00。
北海市海城區教育局
2014年8月8日
更多信息請查看廣西特崗教師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