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投資與結算)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對外投資及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跨境貿易結算、對外投資結算等跨國業務高速發展的基本發展趨勢而設立,主要培養能夠適應國際投資運營與管理、銀行國際業務管理需求,熟悉國內外金融市場實際和國際投資實務、國際項目管理與營運、信用證業務規則、銀行保函與外匯業務等各項工作,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從事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及其結算實際業務、管理、研究和宣傳策劃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通過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經過科學和充分的實踐鍛煉,畢業時應達到以下要求:
1.基本素質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2.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知識;了解國內外金融市場,通曉國家經濟金融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國際規則與管理;熟悉各類國際投融資工具及現代公司金融管理技能,能夠熟練處理公司國際投融資及跨國并購等方面的業務;系統掌握經濟學、投資學、金融學、管理學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追蹤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先進的金融市場分析方法和國際投融資技術;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3.了解國際結算方向的基本理論框架,系統掌握本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深厚的學科理論基礎,并通過有系統的副(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獲取多樣化的專業技能;熟知國際結算相關知識,掌握國際間常用的資金轉移方式、貿易結算的支付方式及其業務程序的基本操作;追蹤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先進的分析方法和國際結算技術;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4.培養良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譯能力以及運用外語處理經濟金融基本業務的能力,掌握必備的數理知識、統計分析工具和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等,并具備將其應用于實際業務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經濟應用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交往能力。
三、培養特色
本專業方向要求學生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基本理論和方法、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項目評估、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工程承包、國際項目管理等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從事國際貿易融資、國際結算、外匯銀行業務、跨國銀行會計等業務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運用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等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投資理論發展的動態;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其投資政策和發展動態;能利用計算機和其他經濟分析工具從事涉外投資工作。
四、主要課程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可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主要課程如下:
1.專業基礎課:開設《國際貿易與金融Ⅰ、Ⅱ》、《國際投資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規則》、《國際結算》等國際貿易專業核心基礎課程,對學生進行厚實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整體的專業素質。
2.國際投資方向專業基礎課:開設《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國際企業經營與管理》、《國際證券市場分析》、、《期貨與期權市場導論》、《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跨國銀行會計》等國際投資與結算方向基礎課程。
3.國際投資方向特色課程:開設《區域與國別投資環境分析》、《財務管理與報表分析》、《衍生工具與投資戰略》、《國際結算系統與實訓》、《國際貿易融資》、《國際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等特色課程。
五、學位與學制
本專業學生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學習及實踐環節訓練。修滿182學分,其中,通識課程55學分、學科基礎課40學分、專業必修課32學分、創業教育必修課4學分,專業選修課不得少于20學分,通識選修課程不得少于6學分、實踐教學22學分。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合格,方可準予畢業。主干課程加權平均達到70分,英語類課程加權平均70分以上或通過國家大學英語4級,可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