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差及預防方法
影響口腔健康調查結果真實性的因素主要有隨機誤差和偏倚。隨機誤差是在抽樣調查過程中產生的變異,由于機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測量其大小,并能通過抽樣設計和擴大樣本來加以控制,可以做到減少抽樣誤差。偏倚則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檢查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屬于系統誤差,應該設法防止,現將常見的偏倚種類和控制方法介紹如下:
1.選擇性偏倚在調查過程中樣本人群的選擇不是按照抽樣設計的方案進行,而是隨意選擇,由于調查對象的代表性差,破壞了同質性,使調查結果與總體人群患病情況之間產生的誤差,稱為選擇性偏倚。
2.無應答偏倚無應答偏倚實際就是漏查。在隨機抽樣時,屬于樣本人群中的受檢者,由于主觀或客觀原因未能接受檢查,如未接受檢查的人數達到抽樣人數的30%,應答率僅有70%,結果就難以用來估計總體的現患率。防止方法是在調查前做好組織工作,對受檢者做好教育宣傳工作,努力改善調查方式,使受檢者積極配合。
3.信息偏倚在獲得信息的過程中出現各種誤差,結果產生了偏倚,稱信息偏倚。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因檢查器械等造成的測量偏倚:檢查器械不規范,現場工作條件差,如光線不足等,可造成系統誤差。防止的辦法是按規定使用標準檢查器械,并保持穩定的環境條件。
(2)因調查對象引起的偏倚:在詢問疾病的既往史和危險因素時,調查對象常常因時間久遠,難以準確回憶而使回答不準確,這種偏倚稱回憶偏倚。有時調查對象對詢問的問題不愿意真實回答,使結果產生誤差,這種偏倚稱報告偏倚。防止的辦法是設計中盡量提供可能的回憶目標,對一些敏感的問題采用間接詢問法、對象轉移法等技術以保證信息的可靠。
(3)因檢查者引起的偏倚:由于檢查者的某種原因造成檢查結果有誤差,為檢查者偏性。檢查者偏性有兩種:①檢查者之間偏性:一個調查隊伍中往往有數名檢查者,當他們對同一名受檢查者做口腔檢查時,由于標準掌握不一致,導致結果有誤差,為檢查者之間偏性;②檢查者本身偏性:指一名檢查者給一名患者(或健康者)做口腔檢查時,前后兩次檢查結果不一致。
防止檢查者偏性的辦法是:①疾病的診斷標準要明確;②調查前要認真培訓,對于診斷標準要統一認識;③調查前要做標準一致性試驗。
(4)標準一致性試驗:標準一致性試驗也就是可靠度的檢驗,包括檢查者本身可靠度檢驗和檢查者之間可靠度檢驗。有多種方法可以用來評估檢查者之間與檢查者本身的一致性,最簡單的方法是記分之間一致的百分比,即兩名檢查者對受試者檢查時,給予相同記分的百分比。如果患病率低,如齲病,這種方法的可重復性差。更可靠的評估檢查者之間一致性的方法為Kappa統計法。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