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公共基礎知識(常識)
本部分包括兩種類型的試題(即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共70題,其中第1~60題,每題0.7分,第61~70題,每題0.8分,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60題,每題0.7分,共4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考試答題卡上把所選項的字母代碼涂黑。)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是( )。
A.地質學和胚胎學
B.動植物生理學和有機化學
C.機械力學
D.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這說明( )。
A.質變和量變是相互滲透的
B.量變是由質變引起的
C.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
D.量變在事物發展中不起作用
3.人類認識的基礎是( )。
A.感性直觀 B.理性思維 C.客觀精神 D.社會實踐
4.發展必須落實“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拔鍌€統籌”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B.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C.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D.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5.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狀態
C.結構和功能 D.源泉和動力
6.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是因為實踐具有( )。
A.普遍性 B.絕對性
C.客觀實在性 D.直接現實性
9.在生產關系各要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A.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B.生產過程中人們的相互關系
C.產品分配關系
D.消費關系
2008年12月1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指出,30年來,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我們的遠大目標相比,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固步自封。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據此回答10~11題。
10.從唯物論的角度看,上述認識( )。
A.堅持了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
B.看到了事物之間的聯系
C.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D.強調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11.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上述認識( )。
A.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
B.運用了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D.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2008年12月15日,備受海內外矚目的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及直接通郵正式啟動。據此回答12~13題。
12.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表示,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夢想終于成真,兩岸各界長達30年的努力終于得到收獲。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是符合兩岸同胞利益、符合兩岸關系發展需要、符合歷史前進潮流的事情,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遇到多少阻力,花費多少時間,終究都會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勢頭不可阻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景愈發光明。上述觀點所蘊含的哲理是( )。
A.新舊事物是普遍聯系著的,新事物是從舊事物中孕育出來的
B.在事物發展過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歷史是不斷發展的,舊事物阻擋不住新事物的產生和成長
D.事物內部的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13.以兩岸年貿易額1000億美元、年運輸量7000萬噸計算,海運直航后每年可減少運時11萬小時,降低運費逾1億美元。從經濟學看,實現海峽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有利于( )。
A.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B.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C.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
D.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宏觀調控的基調也在微調,從2007年底“防經濟過熱,防通貨膨脹”的“雙防”,到2008年4月的“既要抗經濟過熱,又要防經濟下滑”,再到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的“一保一控”,再到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宏觀調控在2008年奏響了“四部曲”。據此回答14-1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