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學院2010年38個本科專業介紹
1.漢語言文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懷與科學素養,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滿足新聞宣傳、文秘編輯和教育事業等相關工作的需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處理能力、創新精神和一定的國際視野,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美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漢語史、中外語言學史等。
2.歷史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與科學素養,政治素質合格,歷史學專業基礎理論扎實、專業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勝任教學、科研機構、黨政機關、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滿足社會各界各部門對于具有一定史學功底的應用型人才的廣泛需求,能夠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文化史、當代國際關系熱點問題等。
3.思想政治教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素養,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思想政治領域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一定國際視野,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政治學原理、倫理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宏觀經濟學等。
4.廣播電視新聞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一定國際視野,知識遷移能力強,能夠適應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從事編輯、采訪、節目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技術基礎、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廣播電視編輯與節目制作、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電視攝影、電視作品分析、新聞學概論、新聞編輯學等。
5.政治學與行政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基礎,掌握行政管理學和法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一定人文科學素養和視野開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適應地方政治、經濟發展需要,能在地方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政務、行政管理、行政執法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學原理、行政學概論、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中國社會政治分析、中國政治與行政制度史、中國政治與行政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比較政治制度、比較政黨制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市政學、領導科學、人事行政學、公共政策概論、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等。
6.廣告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廣告學理論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新聞媒介廣告部門、廣告公司、市場調查及信息咨詢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創意和設計制作、市場營銷策劃及市場調查分析工作的廣告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史、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經營與管理學、廣告媒體研究、廣告攝像與攝影、國際廣告創意、實用美術與廣告設計、電腦圖文設計、廣告效果研究方法、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共關系學、中外廣告法規與廣告職業道德等。
7.國際政治(本專業要求考生參加英語口試且成績合格)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國際法和國際經濟、外交學和涉外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并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外事調研、宣傳和國際交往能力以及計算機等輔助工具應用能力,能勝任黨政機關、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國際組織機構、新聞出版機構、社會團體、科研單位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外事工作,能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外交學、國際法、國際關系理論、當代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學概論、當代中國外交、政治學原理、國際關系研究方法、國際政治傳播學、比較政治學、地緣政治學等。
8.物理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或專業技術,受到一定的基礎或應用研究的訓練,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和固體物理、光電子技術基礎、激光物理、電磁光學、軟物理、原子核物理、天文學、宇宙學初步等。
主要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相關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亦可到企業從事研究和應用工作。
9.化學
培養目標:通過“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課程設置,奠定終身學習和自我學習的基礎,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掌握化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國際視野,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能勝任化學及相關領域科研、教學及其它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結構化學、儀器分析、儀器分析實驗、化學工程基礎、化學工程基礎實驗、食品貯藏與加工、天然產物化學、波譜學基礎、環境監測與分析、材料制備技術等。
主要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他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也可在食品和藥品、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化工環境檢測等崗位就業作為。
10.冶金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冶金物理化學、有色金屬冶金和鋼鐵冶金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冶金領域從事生產、設計、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課程設置,奠定終身學習和自我學習的基礎,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并且根據紅河州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立足冶金支柱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以濕法冶金為主要的研究應用方向,能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金屬學、冶金傳輸原理、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學、鋼鐵冶金學、冶金傳輸原理、冶金設備基礎,冶金原理實驗、冶金學實驗、金工實習等。
主要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具備冶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冶金及與冶金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他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還可在材料、化工、環保等行業所屬的相近專業性質的崗位工作。
11.生物科學
根據云南生物資源豐富的實際,生物科學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生物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實驗技能,獲得進行科學研究和資源開發初步訓練,能在生物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動物學及實驗、植物學及實驗、微生物學及實驗、生物化學及實驗、細胞生物學及實驗、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及實驗、植物生理學及實驗、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普通生態學、生物統計學等。
12.生物技術
培養具備生物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有創新思維能力,能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在工業、農業、醫藥、食品、環保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微生物學及實驗、細胞生物學及實驗、遺傳學及實驗、生物化學及實驗、分子生物學及實驗、基因工程及實驗、細胞工程、發酵工程、植物學及實驗、植物生理學、生物信息學等。
13.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設施農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現代理念,能在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從事與設施農業有關的技術推廣與開發、工程設計、經營與管理、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植物學及實驗、植物生理學及實驗、基礎生物化學及實驗、微生物學及實驗、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氣象學、植物保護通論、農業設施環境控制、農業設施設計建造、無土栽培、設施栽培學原理與技術、自動化原理與控制、園藝植物組織培養等。
14.農學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人文與科學素養,具有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獲得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在農業生產企業及其它相關單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植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田間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農業氣象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推廣學等。
1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自然科學和數學知識、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理論和軟硬件應用知識,并具有創造性地將這些知識應用于信息系統構建和綜合的潛力,具備信息技術的理解、評估、選擇、實施能力,能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的應用型人才。就業方向如:各行業的IT職位,能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應用和應用開發,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類學科的碩士學位。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多媒體技術基礎、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系統工程與實踐、集成原理與工具、Web系統與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
16.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在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及電力拖動、自動控制原理、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運動控制系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及實驗、供配電技術、過程控制系統、工業控制網絡與現場總線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
17.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和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具備機械設計、制造、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與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有關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如在國家機關、工業企業、科研機構和院校,從事機械設計、制造、技術改造、產品開發、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工程制圖、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材料、計算機系列課程、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制造基礎、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數控技術應用、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等。
18.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團隊精神,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掌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國民經濟的相關部門從事通信工程、計算機網絡的設計、開發、制造、應用和維護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如在通信與信息工程企業、電信部門、移動通信公司、民航、銀行系統、國家機關和科研院所、部隊、學校等單位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現代交換技術、光纖通信、通信網絡及組網技術、數字移動通信、微波與通信、交換機與路由器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