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醫學基本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專門醫學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理論和醫療技能,能夠正確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對急、難、重癥進行初步處理,獲得預防醫學、中醫學基本知識以及臨床醫學科學研究能力。
課程設置: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綜合醫院、醫學教學和醫學科學研究機構工作。
預防醫學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通科衛生醫師。學生應掌握預防醫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畢業后能從事公共衛生及相關領域的各項工作。
培養要求:通過系統學習基礎醫學課、臨床醫學課和預防醫學專業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既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又具備預防醫學專業能力,成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及系統預防醫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專門公共衛生人才。
課程設置: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衛生統計學、衛生微生物學、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監測機構、食品安全監督監測機構、健康教育機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及科研機構、衛生行政管理等部門工作。
護理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和掌握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急慢性病人的護理原則、操作技術及??谱o理和監護技能,應用護理程序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具有社區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護理科研能力。
課程設置: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醫院、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單位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口腔醫學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改革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醫學知識、醫療和科研能力,能夠從事口腔醫療和保健工作的醫學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以及系統扎實的口腔醫學各學科的理論和技能,能夠進行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難、重病的初步處理,以及口腔修復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具有口腔醫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課程設置:系統解剖學、醫用物理學、基礎化學、生物化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微生物學、口腔材料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牙體牙髓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牙周病學、口腔粘膜病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正畸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綜合醫院、口腔專科醫院從事口腔臨床醫療工作,也可在醫學院校或口腔醫學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醫學檢驗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衛生防疫等部門從事檢驗技術工作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知識和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技術,接受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的系統訓練;掌握常用檢驗儀器的基本構件和性能;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具有從事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
課程設置: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檢驗儀器學、病理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技術、臨床生化檢驗技術、臨床基礎檢驗學、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醫學概論、實驗室質量管理、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醫院、衛生防疫部門、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單位從事臨床醫學檢驗、教學、科研工作。
醫學影像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的專門醫學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醫學影像學范疇內各項技術;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掌握醫學影像設備的工作原理及構造,具有排除故障與維護保養的能力;具有能夠運用影像診斷學和介入放射學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
課程設置:系統解剖學、人體斷層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高等數學、醫學電子學基礎、介入放射學、醫學影像診斷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內科學、外科學、醫學影像設備與防護、醫學影像物理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醫院、醫學教學和醫學科學研究機構工作。
麻醉學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牢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麻醉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麻醉技術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麻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麻醉的操作技術,能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癥監測治療病房(ICU)、藥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蘇、術后監測、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
課程設置: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麻醉解剖學、麻醉生理學、麻醉藥理學、麻醉物理學、內科學、外科學、急救醫學、疼痛診療學、臨床麻醉學、危重病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醫院、醫學教學和醫學科學研究機構工作。
康復治療學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從事醫學科學技術和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掌握較扎實的自然科學知識、生物醫學基本理論和康復治療學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以及康復技能、殘疾預防及預后的處理能力。
課程設置:功能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臨床疾病概要、人體發育學、人體運動學、康復醫學概論、康復功能評定學、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言語治療學、傳統康復方法學、肌肉骨骼康復學、神經康復學、內外科疾患康復學等。
就業方向:適于在各級醫院、康復治療中心、療養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康復治療、教學和科學研究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