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專業垂詢0576-85137160)
學院現有教職工5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博士(含在讀博士)14人?!皣鴦赵禾厥饨蛸N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浙江省151跨世紀人才”3人,“浙江省教學名師”1人。全日制本科生1014人。
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師范)等全日制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浙江省重點專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古代文學與天臺山文化為臺州市重點學科。學院下設有臺州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臺州傳媒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臺州語文教育研究所、天臺山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學院全面落實學?!暗胤叫?、應用性、綜合性、高教性”辦學定位,堅持“學科引領、特色辦學”的發展道路,著力培育“專業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十分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文化修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
漢語言文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文史哲兼通,具有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文秘、廣告等學科的知識及相關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素質高,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文科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新聞學基礎、秘書學、傳播學、應用寫作、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現代漢語、管理學、文化產業學等。
就業去向:從事新聞傳播工作、企事業單位文秘工作、文化產業工作或相關管理工作。
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文史哲兼通,具有較為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師教育基本知識及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文科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史、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寫作、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語文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等。
就業去向: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或其他領域的相關工作。
經貿管理學院(專業垂詢0576-88661953)
學院成立于2003年4月,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旅游管理5個本科專業,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市場營銷為校級重點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433人。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151”跨世紀人才3人、臺州市終身拔尖人才1人,學院教師曾獲曾憲梓教師獎、陳香梅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浙江省優秀教師、臺州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獎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社科規劃課題等共36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62篇,出版著作20部。
學院建有設施較為完善的商貿實驗室,有一批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與杰克股份、偉星股份等50多家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春田分校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學生專業性社團活動豐富,各類學科競賽、職業資格考級考證成績優良,畢業生受用人單位歡迎。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的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中、高級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法、進出口單證實務、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談判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涉外經濟與貿易部門及外向型企業從事外貿業務、涉外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等工作,也適合在金融、保險等服務業從事管理、營銷等實際業務工作。
市場營銷——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通曉現代管理、營銷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國內外營銷有關政策法規,掌握營銷調研、診斷、策劃、推銷、談判、市場開拓等各項技能,勝任現代營銷運作和管理,能滿足社會需求發展、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管理學、基礎會計、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現代推銷實務、市場調研與預測、營銷策劃、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談判、廣告學、渠道管理、營銷組織與管理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各類工商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從事市場研究與開發、營銷策劃、營銷管理、推銷、公關、廣告等工作,也可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及其他非贏利性公共部門從事經營管理、教學科研、咨詢培訓等工作。
工商管理——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學科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和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規則,具有較強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和分析解決企業管理實際工作和問題等能力的高級工商管理人才。
主干課程:企業戰略管理、運籌學、消費者心理學、消費者行為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預測與決策、產業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跨國公司管理、勞動經濟學、公共關系、商務談判技巧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的企業管理工作,也適合從事機關、事業單位及咨詢顧問機構從事管理、咨詢、培訓等工作。
旅游管理——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合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文化素質、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各類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等,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和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主干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旅游學概論、旅游文化學、中國旅游資源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心理學、導游實務、旅游信息系統、旅行社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現代飯店管理概論、旅游商務英語、現代服務業管理等。
就業去向:適合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教育機構、旅游策劃公司、旅游景區、旅行社、飯店等管理與服務工作。
財務管理——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審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備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與投資分析能力,能勝任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部門的會計、財務、投資等領域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中、高級財務人才。
主干課程: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經濟法、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稅法、審計、成本管理會計、財務制度設計、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信息化、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投資學、證券投資與管理、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工商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和銀行等金融企業、投資公司、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投資等領域的實務處理、專業咨詢工作。
外國語學院(專業垂詢0576-85139055)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9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講師69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94%。全日制在校生1362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擔負著全校外語教學以及科研任務,并長期聘請外籍教師來校講課、交流。外國語學院科研實力雄厚,教學經驗豐富?,F有省級精品課程兩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英語專業為浙江省普通高校重點專業。第二外語開設語種有:日、德、法、俄。
英語(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等學校英語教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全面踏實的專業文化知識,能較準確、流暢、得體地使用英語,具有初步運用第二外語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現代化教育手段并具有一定的教學、文字處理能力和較扎實的教師基本功。
主干課程:基礎英語、英語聽力、英語會話、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語音、英語語法、翻譯理論與實踐、英美文學史及選讀、英語語言學概論、中學英語教學法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小學從事英語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以及企事業單位的英語翻譯工作。
英語——本科——學制四年
設有商務、翻譯兩個方向,采取分方向開班。培養模式:以“外語+專業方向”作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模式。
商務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熟練掌握國際貿易業務基本理論及慣例,了解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方針、政策、法規,具備在外事、經貿、文化、科技及其他涉外部門從事商務談判、翻譯、管理及其他業務工作的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主干課程:基礎英語、英語聽力、英語會話、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商務英語會話、商務英語寫作、英美文學史及選讀、國際金融、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等。
就業去向: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國際貿易業務和英語翻譯等工作。
翻譯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而全面的專業知識、較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勝任包括外事、文學、經貿、旅游、科技等的口譯、筆譯工作,具有初步運用第二外語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中高級翻譯人才。
主干課程:基礎英語、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英語會話、英語寫作、英語語音、英語語法、英美文學史及選讀、英語語言學概論、翻譯理論與實踐、商務翻譯、旅游翻譯、連續傳譯、同聲傳譯。
就業去向: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英語翻譯和國際貿易業務等工作。
商務英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寬厚的國際視野、專門的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掌握應用語言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和國際法學等學科相關知識和理論,了解國際商務活動規則,具備較強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與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參與國際商務競爭與合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經濟學原理、管理學(英文)、英美文學史及選讀、綜合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寫作、學術論文寫作、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跨文化交際、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等。
就業去向: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等工作。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專業垂詢0576-85137074)
學院現有教職工88人,教授、副教授33人,博士21人。學院下設數學系、計算機系和信息管理系,擁有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3個本科專業,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校級重點專業。學院現有全日制學生1000多人。
學院擁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一個省級重點學科,基礎數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個市級重點學科,建有數學研究所、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研究所等。
學院所屬實驗教學中心為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學院重視實習基地建設,與40多所省市重點中學、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學院與美國杰克遜威爾州立大學、新西蘭林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研究所、復旦大學軟件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建立合作關系,著力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人才。
學院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立了數學建模協會、計算機協會、多媒體課件制作協會、IT設計工作室等社團,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省高校大學生程序設計、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等競賽及各類考級考證中屢創佳績,畢業生備受用人單位好評。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使之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初等學校教師、教育研究人員、教育管理工作者,或其它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統計與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實變函數、復變函數、計算方法、數學建模、有效教學、教育研究方法、數學教育學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各中等學校或中學從事數學教學、教學研究及教育管理工作;經濟、金融等部門管理人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能夠進行計算機技術研究與應用工作,具有教書育人的良好素養,能在中、初等學校從事計算機教學工作的教師和其他計算機相關教育的工作者。
主干課程:電路與電子、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字邏輯、有效教學、教育研究方法、班級管理、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論、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從事信息技術、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的計算機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電路與電子、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字邏輯、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編譯原理、軟件工程等。
就業去向:從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計算機軟硬件開發及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經濟學、會計學基礎、市場營銷學、生產與運作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管理學原理、概率與數理統計、運籌學、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概論、信息組織原理、管理信息系統等。
就業去向:各級管理、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工作。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專業垂詢0576-88661939)
學院下設物理系、材料系和電子系,有物理學、材料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五個本科專業,其中材料物理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省級優勢專業和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
學院建有二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個市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和材料學,一個校級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并成立了與以上學科相關的三個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金屬材料和信息與控制研究所。學院還建有工量刃具檢測與深加工技術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物理與電子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市級材料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現有實驗室用房面積9500余平方米,實驗設備固定資產2600余萬元。
學院現有教職工87人,專任教師58人,教授7人,博士36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省教科研先進個人1人,省本科教指委副主任1人、委員1人,省優秀青年教師項目資助5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500精英人才”3人,市“21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12人。
近年來,學院教師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EI論文220多篇;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余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科研項目30余項、市廳級科研項目近50項;申請專利40余項,起草刀具國標3項、行標1項;獲省科研成果獎等各級各類獎項40多項。聯合企業獲科技部國家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2項、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完成企業橫向課題60多項。學院開展的產學研合作主要有:嵌入式技術、電力電子、電機控制技術、工業控制、信號處理、材料失效分析、高性能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工藝、工量刃具材料及其涂層技術、能源與環境新材料等;開展的社會培訓主要有:中高級熱處理工、中高級金相檢驗工、高級維修電工、維修電工技師等。
學院堅持教學中心工作地位,始終以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己任,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了基于“三證”(學歷證、學位證、執業資格證或職業技能等級證)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技能的培養。近年來,學院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共計399人次,其中國家級競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學生承擔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項、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項、成果推廣項目5項;學生獲專利30余項、發表論文40余篇;學生獲各類職業資格證書比例達到95.4%。
材料物理——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物理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測試、分析、設計、合成、改性、加工和應用等領域從事材料檢測與選用、生產營銷與管理、技術應用與開發、科學研究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普通物理、大學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制備技術、材料分析與檢測技術、無損檢測與材料失效分析、金屬材料理化分析、金相檢驗、功能材料、現代表面技術、普通物理實驗、大學化學實驗、材料物理基礎實驗、材料物理專題實驗。
就業去向:適合在各類加工制造業擔任工程師或技術員,從事材料的選材、生產、檢測、銷售、性能改進和技術管理等工作;也適合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材料檢測與選用、研發與改性、生產與銷售、技術管理等工作;還可在材料學、物理學及相關學科進一步深造。
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金屬材料、能源材料等相關領域從事工程應用、技術開發、技術管理及產品銷售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機械設計制圖與CAD、電工電子技術、電化學原理與方法、機械設計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制備與加工、材料分析方法、金屬工藝學、金屬學原理、熱處理原理及工藝、新能源材料、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材料科學基礎實驗、材料科學與工程專題實驗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機械、模具、五金和汽車等行業以及其他金屬制品生產加工企業中擔任工程師或技術員職務,從事金屬材料的選材、檢測、性能改進和營銷等工作;也適合在新能源(如太陽能、鋰電池和電動汽車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和環境材料領域從事材料的選材、檢測、性能改進和營銷等工作;還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材料科學與工程相關的工作,還可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一步深造。
物理學(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物理學(自然科學)、教育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中小學物理教師、科學教師、通用技術教師、勞動技術教師,同時也培養能將物理學應用于技術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模擬電子電路、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中小學物理(科學)課程與教學論、中學科學實驗與教學技能訓練、技術與設計概論、自動控制基礎、普通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近代物理實驗、模擬電子電路及實驗、數字電路及實驗。
就業去向:適合在各類中小學擔任物理、科學、通用技術、勞動技術等課程的教師和實驗員,從事相關課程的教學與輔導工作及相關實驗室的管理工作;還適合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與物理學與通用技術相關的技術應用與開發、管理與服務等工作;還可在物理學及相關學科進一步深造。
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電子信息領域從事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科學研究、生產銷售和技術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移動通信、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電子線路CAD、EDA技術、集成電路原理及應用、數字圖像處理、嵌入式系統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電子與通信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擔任電子工程師或技術員,從事電子技術應用、信號處理、信息通信等方向的產品設計開發、工藝制造、試驗分析、信息處理、生產銷售、技術管理等工作;也適合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控制與計算機技術應用工作;還可在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學科進一步深造。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學制四年
實施“3+0.5+0.5”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在電氣工程相關領域從事產品設計、系統運行、工藝制造、應用開發、科學研究、生產銷售和技術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氣學科概論、電機與拖動基礎、電機測試技術、變頻技術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過程控制與儀表、電力系統基礎、電力系統繼電保護、供配電技術、測控電路技術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電力系統、電子電氣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擔任電氣工程師、維修電工或技術員,從事檢測與控制、電機與電器、供配電等方向的系統設計、運行、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技術管理等工作;也適合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工作;還可在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進一步深造。
生命科學學院(專業垂詢0576-88660169)
學院設有生物科學、生物科學(師范)、科學教育、生物工程和環境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科學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F有教職工6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27人、碩士29人,省“151”跨世紀人才5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劃人選2人,臺州市“21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11人,獲曾憲梓教師獎、臺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20多人次。
學院樹立“以人為本、分類培養”的辦學理念,以學生成才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依托“平臺+模塊+實踐”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實踐創新體系,分類實施“學科型”、“訂單式”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就業競爭力強的“三強”人才。
學院教學科研氛圍濃郁,2010年以來,教師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市級以上課題36項,橫向課題70余項;取得科研成果300余項,已被SCI/EI檢索收錄科研論文80余篇,獲國家授權專利8項,獲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市級以上獎勵19項;學生獲全國科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創新展示活動一等獎、省高校生命學科競賽一等獎、省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省高校生物專業實驗技能大賽二等獎、省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臺州“最具影響力青年人物”等市級以上先進個人和競賽獲獎100余項。
生物科學(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具有生物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可在中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生物科學教學及管理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學、動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心理學、教育學、生物教學論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等學?;蚵殬I技術學校從事生物學教學、教學研究及教育管理工作。
生物科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具備生物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等行業的企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科學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生物科學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學、動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統計學、生物信息學等。
就業去向:主要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等行業的企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科學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環境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掌握城市、區域和工業企業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等領域的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可在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科研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等單位,從事環境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以及環境保護領域里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基礎化學、儀器分析、物理化學、環工原理、工程力學、工程制圖、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及管理等。
就業去向:主要從事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科研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等單位,從事環境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以及環境保護領域里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等工作。
科學教育 (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教育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初級中學科學學科師資,同時也能適應高級中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教學的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課程:心理學、教育學、科學教學論、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物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大學物理學、自然地理學等。
就業去向:主要從事初中和小學科學學科教師、學科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
生物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掌握生命科學和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研究方法以及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設計和工藝過程等理論和技能,具有研究和開發生物化工產品、生物保健品、生物藥品的能力,能夠在生物技術和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生物工程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發酵工藝及設備、物理化學、機械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學等。
就業去向:適宜于醫藥、食品、環保、商檢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企業中從事生物產品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及產品性能檢測分析等工作及教學部門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醫藥化工學院 (專業垂詢0576-88660179)
學院現有教職工99人,教授7人,副教授37人,博士38人,碩士25人。學院下設化學系、化工系、制藥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建有工業催化研究所、藥物化學研究所、分析科學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5個校級研究所。學院現有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制藥工程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應用化學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A類),分析化學學科、有機化學學科為臺州市重點學科?!稛o機化學》、《儀器分析》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建有制藥化工省級示范實驗教學中心和臺州市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擁有液質聯用儀、核磁共振波譜儀、智能傅立葉紅外光譜儀、氣質聯用儀等一批性能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總值近3000萬元。
學院積極推進與企事業單位的橫向合作,加速產學研一體化進程,目前已經與中科院成都有機所、巨化集團、尖峰集團、華峰集團、偉星集團、永高集團、海翔藥業、九洲藥業、浙江萬盛、天臺中學等幾十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學院積極實施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計劃,圍繞“篤學、篤行、求實、求進”院訓精神,著力打造“素質教育、創新創業、學風建設”三個平臺,牢牢抓住學風建設這一工作重心,積極開展“黨建促學風、科研助學風、考研帶學風、競賽推學風”系列活動,努力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助推學生成長成才,培養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六年來,學生參加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推廣)項目27項,以學生為第一作者在《浙江大學學報》、《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等雜志上發表論文162篇,213人次在各類國家級和省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120名學生考上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
化學(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適應教育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具有化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較強實踐能力的中等學?;瘜W學科教師,并能在化學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產品)開發和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結構化學、生物化學、基礎實驗(Ⅰ、Ⅱ、Ⅲ)、中級實驗(Ⅰ、Ⅱ、Ⅲ)、綜合性實驗(Ⅰ、Ⅱ)等課程。
就業去向:應用化學方向畢業生可在化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管理等工作;師范方向畢業生可在中小學從事教學、教育研究與教育教學管理等工作。
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養和健康的身心素質,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動手實踐能力,較熟練掌握化工生產過程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和研究方法,能在化工、環保、輕工、制藥、食品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工廠操作與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基礎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驗等。
就業去向:主要從事化工、醫藥、食品、環保等行業生產控制和管理,產品和過程的研究開發,化工設計等部門的工作。
制藥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大三開始分為生物制藥、化學制藥兩個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能適應制藥工業發展的專業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具備制藥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從事藥品、醫藥中間體及其他相關產品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產品生產質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產品質量意識和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和社會交流能力,能在制藥及其相關領域的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生產技術與質量管理和科技服務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生物化學、工程制圖、藥物化學、制藥設備與車間設計、藥理學、藥劑學、制藥工藝學、課程設計、專業實驗、綜合實驗等。
就業去向:主要在醫藥、醫藥中間體、農藥、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門從事醫藥產品的生產、技術開發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材料化學——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適應經濟建設需要,培養具備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材料合成與制備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的領域從事教學、科研、開發及其相關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材料合成與制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材料現代測試技術等。
就業去向:主要在材料化工及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產品和過程的研究開發、生產控制及其相關管理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適應經濟建設需要,培養具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高聚物合成工藝學、材料現代測試技術、聚合物成型機械、高聚物改性原理等。
就業去向:主要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控制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體育科學學院 (專業垂詢0576-85137181)
學院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專任教師63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7人(其中在讀1人),碩士研究生25人(其中在讀1人),師資力量雄厚?,F有在校學生近500人。教學設施齊全,建有標準田徑場、游泳池和體操館、籃球館、乒乓球館、健身房等運動訓練設施;現建有運動生理生化實驗室、體育保健實驗室、運動心理實驗室、體育測量與評價實驗室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心和體能訓練與運動康復中心等,與生命科學學院聯合組建運動解剖實驗室,并配置體質測試智能化系統、運動肺功能系統、肺功能儀、運動跑臺、動態心肺分析系統、乳酸鹽分析儀、全方位身體成份分析儀、尿十項自動分析儀、有氧功率自行車、無氧功率自行車、超短波治療儀等多種高端儀器設備。2000-2013年,承擔國家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省教育廳課題、省社聯課題、省體育局課題等近92項。在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66篇,其中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3篇,一級學術刊物以上發表88篇;出版教材編著9部。
學院建有競技健美操、武術、游泳、田徑、籃球、排球、乒乓球、定向運動、跆拳道等體育專業及公共體育近22支專項運動隊,并致力于打造競技健美操、武術、板球、跆拳道、田徑等品牌運動項目,武術、健美操、板球被列為省第二批特色項目建設。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歷年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健美操、武術、游泳、排球等運動項目水平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
學院推行多元培養模式,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和專業技能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歷屆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較強,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體育教育(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善學習,強能力,精技術,愛創新”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
主干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田徑、球類、體操、武術、體育社會學、體育測量與評價、運動訓練學等。
就業去向:各類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及各單位、社區的體育活動組織與管理。
藝術學院(專業垂詢 0576—85137071)
學院有音樂、美術兩個系,有音樂學(師范)、美術學(師范)、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4個本科專業。有學生967人,31個班級,教職工7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講師46人,博士2人,碩士27人。已出版專著12部,編著16部,發表論文、作品兩百余篇(幅),獲國家、省、市多項嘉獎30余人次,獲浙江省新世紀教改項目一項,省、市立項課題40余項。
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條件。藝術樓建筑面積5468平方米,設有音樂、舞蹈、美術、設計、數碼鋼琴、電腦音樂教室,有中小琴房130余間,并有排練廳、演奏廳、欣賞廳、美術展覽廳、實習工場等,功能齊全。有數量充足的圖書資料和音樂、美術教學設備,如鋼琴、數碼鋼琴等各類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錄像機、數碼投影儀、實物投影儀、激光彩印機、各類寫生道具等,保證了現代化教學和學生的發展需要。目前臺州學院椒江校區藝術樓新址的籌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中,規劃占地面積16000多平米。
學院堅持以學生成才為本的理念,大力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藝術人才。積極探索地方高校藝術學院人才培養特色,狠抓教風學風,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平臺+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建立了穩固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經常性地舉辦音樂會、畫展等藝術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200多名學生先后在全國、省、市各級音樂、美術比賽中獲獎。畢業生就業能力居全省同類學校前列,在全省各縣市教育系統舉行的招聘考試中,我院近5屆師范類畢業生每年均有30%左右學生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他們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音樂學(師范) —— 本科 ——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在中等學校進行音樂教學和教學研究能力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社會需要的音樂工作者。
主干課程:視唱練耳、樂理、聲樂、鋼琴、和聲學、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歌曲寫作、曲式與作品分析、合唱指揮、復調音樂基礎、音樂美學、藝術概論、舞蹈創編、樂器演奏、電腦音樂、音樂教學論等。
就業去向:適合于中等學校和中小學從事音樂教學及研究工作和團隊管理,適合于文藝團體、群文系統、廣播電視等部門從事音樂相關工作。
美術學(師范) —— 本科 ——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掌握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在中等學校進行美術教學和教學研究能力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社會需要的美術工作者。
主干課程:素描、色彩、國畫、油畫、藝術設計基礎、版畫、雕塑、透視解剖學、電腦美術、中外美術史、美術鑒賞與批評、藝術概論、美術教學法等。
就業去向:適合于在中等學校從事美術教學及研究工作,以及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藝術設計、教學、文化宣傳等相關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 —— 本科 ——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為系統的視覺傳播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富有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有較寬厚的藝術文化素養,掌握傳統平面(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技術,在專業設計領域、企事業單位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和研究、管理及設計教學的應用型創意人才。
主干課程:藝術概論、中外設計藝術史、大眾傳播學、廣告學、設計心理學、公共關系學、裝飾與圖案、圖形創意、文字與版式、印刷設計與制作、展示與陳設、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標志與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策劃、構成、透視解剖學、造型基礎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裝潢包裝設計企業,專業廣告設計工作室,大型廣告策劃設計企業,廣告策劃設計企業,企事業單位企劃部門從事平面視覺傳播創意策劃設計工作,以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中小學美術教學等相關工作。
產品設計 —— 本科 ——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寬廣的文化視野和市場經濟視角,具備產品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敏銳的設計感悟力,能在產品設計等創意產業領域從事設計、開發和研究的人才。
主要課程: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人機工程學、工程制圖、模型制作與工藝、工業設計史、產品調研方法與報告書制作、數字化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開發設計、中外工藝美術史、設計概論、透視解剖學、構成、造型基礎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產品造型設計公司、平面設計公司、模型制作公司、工程、制造型企業的設計部門等相關單位,從事產品外觀造型設計、廣告設計、電腦繪圖、模型制作、產品展示設計等工作,以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中小學美術教學等相關工作。
教師教育學院(專業垂詢0576-85137183)
學院培養對象均為師范類學生?,F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0人,高級職稱占46%;博士和在讀博士7人,碩士學位22人,占專任教師的60%。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1人,省“三育人”先進個人1人,臺州市拔尖人才2名,校級名師1人。學院以做精師范為導向,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強化口語、書法、音樂、舞蹈、美術、計算機等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幾年來學院取得了全國教師教育推薦使用課程資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省重點專業、省新世紀教改項目、省重點建設教材等多項標志性成果。學生曾獲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英語知識競賽一、二、三等獎、第六屆“德藝雙馨”中國文藝展示活動舞蹈節目金獎,浙江省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浙江省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一等獎、演講比賽二等獎等比較突出的榮譽。
小學教育(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小學教育主要培養小學語文、英語、數學和科學等課程師資。
培養目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現代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本科程度的小學師資。
主干課程:教育基本原理、小學生認知與學習、有效教學、班級管理、教師口語、書寫、音樂、美術、漢語通論、小學(語文、數學、英語)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微積分D、綜合英語、科技概論、小學科學教學論。
就業去向:適合于從事小學相關課程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教育、行政、經濟、科技、新聞采編、文秘等相關部門工作。
學前教育(師范)——本科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學前教育知識和技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專業能力,能勝任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且具有與學前教育相關的社會服務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
主干課程: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史,幼兒文學,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兒保育技能,音樂、舞蹈、鋼琴、美術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幼兒園、托兒所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幼兒園教師、幼教科研人員、社區幼教機構工作人員、兒童社會工作者等工作,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工作。
機械工程學院(專業垂詢0576-88661912)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博士26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市211人才9人,具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目前在校學生935人。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承擔企業科技產品研發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教材10部。學院機電工程實驗中心為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數控加工中心、三坐標測量機、快速成型機、3D打印機等先進科研教學儀器設備,設備總價值1600多萬元。學院擁有臺州市先進制造技術公共創新平臺和臺州市機械制造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積極探索機械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本院學生在機械設計等競賽中屢創佳績。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領域內的理論基礎知識,較好地掌握機械產品的現代設計方法及制造技術,具有較強的機電產品設計、開發能力,較強的CAD/CAM和數控技術的應用能力、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理論力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機械制造技術、機械制造裝備與自動化、數控加工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電工與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機電傳動與控制、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就業去向:適合在機械與機電產品制造行業從事機械制造工藝及工裝設計、數控加工技術、CAD/CAM軟件應用與開發、機械自動化設備的設計與改造,以及其它行業的機械與機電設備運行、維護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金屬鈑金成形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數字化技術(CAD/CAM/CAE)應用能力、模具設計與制造及相關行業標準化作業與質量管理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工程材料及其應用、材料成型工藝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設備、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冷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模具設計與制造相關企業從事冷沖模、塑料模、壓鑄模等模具的數字化設計、制造與維護,沖壓與注塑設備的安裝、使用、維護以及模具生產一線控制、技術管理等工作。
工業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既具備扎實的機械工程技術基礎,又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生產、服務及其管理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控制、評價、決策、持續改善與創新,既懂技術又懂管理,能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管理人才。
主干課程:人因工程學、基礎工業工程、運籌學與系統工程、物流配送與倉儲、數據庫與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學原理、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生產計劃與控制、會計學與財務管理、機械原理及設計、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生產企業和工程領域從事生產規劃、組織管理、工程管理、生產過程精益財務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咨詢等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金融或政府部門從事相應崗位的技術或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學院(專業垂詢0576-88665790)
建筑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專業為臺州市首批區域優勢特色專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為教育部特設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12人,博士16人。教師中具有國家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設備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建造師等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16人,有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資助人選1人,浙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土建水利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浙江省151人才2人,臺州市拔尖人才1人,臺州市211人才培養人員10人。學院還聘請了多名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工程經驗的設計、管理和施工企業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作為兼職教授,指導本科實踐教學。學院教師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多人獲得省、市優秀教師、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稱號。
學院確立了“實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能設計、會施工、懂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在浙江省本科高校的土建專業中,率先實施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三明治”(3+0.5+0.5模式)人才培養新模式。畢業生中持有建筑行業中級以上上崗證的人數超過50%,16人次主持過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余人次獲得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力學競賽、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等省級競賽的一、二等獎。畢業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獲得用人單位廣泛好評,受到建設單位的歡迎和重視。
學院實驗室為浙江省本科高校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心設有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巖土工程測試、材料力學性能分析、建筑模型制作、給水排水以及結構分析設計等8個實驗分室,并通過開放實驗、大學生創新實踐計劃、產學研結合、工學交替的校企合作等四個平臺,構建了土木工程測試技術、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技能、施工技術及管理技能、建筑節能技術以及工程結構創新技術等5個實驗技能訓練模塊,全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學院還定期組織結構設計、測量技能、CAD制圖等專業技能競賽,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
學院的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為臺州市重點學科,業已形成“軟土地基工程的減災防災研究”、“建筑結構及基礎的防臺減災研究”、“交通基礎設施的防災減災研究”、 “市政設施的防災減災研究”等4個區域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學科組教師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主持省科技廳、教育廳、市科技局、教育局等省市項目30多項。在社會服務領域,學科組緊密結合臺州地方經濟建設需求,先后完成臺州市國省道橋梁檢測、臺州市防臺防汛技術培訓、臺州市中小學危房加固改造、洪疇橋加固關鍵技術研究、施工企業工法編制、舊橋外觀評定以及中小橋涵加固技術研究等60多項橫向課題,幫助企業部門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深受地方部門和企業的好評。
土木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經過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勝任土木工程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模式:采用3+0.5+0.5“三明治”式人才培養模式。即,3學年的課內集中理論和實踐教學(1~6學期)+0.5學年的工程實習(第7學期)+0.5學年的校內集中畢業設計(第8學期)。其中第7學期工程實習分為建筑結構設計和建筑施工管理兩大類實習崗位。建筑結構設計崗位包括建筑、結構方案設計、PKPM建模、結構內力計算、建筑施工圖繪制和結構施工圖繪制等五個實踐教學環節;建筑施工管理崗位包括測量放線、工程識圖、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預算和內業資料整理等五個實踐環節。
主干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圖及CAD、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建筑工程經濟學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土木建筑行業的設計、施工、管理、咨詢、監理、投資和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并可報考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工程制圖及CAD、工程測量、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水質工程學、工程力學、水力學、水泵及水泵站、給水排水管道系統、給水排水工程結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水工藝儀表與控制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政府、規劃、經濟管理、環保、設計、工礦企業和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工業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管理等工作,并可報考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經過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勝任公路與城市道路、橋梁等的設計、施工、管理、咨詢、監理、投資和開發部門的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道路建筑材料、工程測量、結構設計原理、水力學及橋涵水文、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基礎工程、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工程經濟學、公路工程造價分析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交通市政等管理部門、設計院、施工企業、監理企業、公路養護管理等單位,從事道路、橋梁、隧道的設計、施工、管理、養護、監理、咨詢以及投資開發等技術或管理工作,并可報考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醫學院(專業垂詢0576-88661985)
學院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恩澤醫局創辦的本科醫學班。至今,醫學院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培養了近16000名合格的大中專醫學生,他們中多數已成為醫療衛生單位的業務骨干和衛生行政管理者。醫學院下設基礎醫學部、臨床學院、護理系、醫學檢驗系四個教學機構。設有臨床醫學、護理學(護理、助產方向)、醫學檢驗技術等3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1535人。
學院擁有一支實力比較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8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8人,博士13人,碩士25人。醫學實驗中心被評為浙江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中心下設實驗教學網絡管理中心、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形態學實驗平臺、機能學實驗平臺、分析測試實驗平臺、臨床技能實踐平臺及護理技能實踐平臺,學院還建有臺州市科普教育基地《人體科學館》;實驗室總建筑面積14538M2,生均10.59M2,800元以上的實驗設備價值1500多萬元,生均實驗設備價值11228元。學院擁有一家直屬型附屬醫院,五家非直屬型附屬醫院,同時還擁有多家教學、實習醫院,均為三級綜合性醫院。
臨床醫學——本科——學制五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現代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良好的職業素質,能從事臨床醫療、預防保健、康復、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等工作,符合執業醫師要求的應用型臨床醫學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預防醫學。
就業去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醫療、預防保健、醫學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護理學——本科——學制四年
設有護理和助產兩個方向,采取“平臺+模塊”即入學兩年后分方向的培養模式。
護理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比較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比較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全面和系統的護理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把握現代護理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具有護理綜合執業能力,具有護理教育、管理和科研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健康服務的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人體解剖與組胚學、生理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病理解剖學、藥理學、基礎護理學、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護理倫理學、社區護理學。
就業去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學等工作。
助產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比較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比較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全面和系統的基礎護理、臨床護理及助產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能把握現代護理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具有護理、助產的綜合執業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心理素質,能夠從事助產及護理、母嬰保健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人體形態學、生理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病理解剖學、藥理學、基礎護理學、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助產學、母嬰護理學實訓、急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護理倫理學。
就業去向:各級綜合性醫院和婦女、兒童專科醫療機構從事助產、護理、母嬰保健等工作。
醫學檢驗技術——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醫藥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需要的,具有基礎醫學、醫學檢驗技術等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及臨床疾病診療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儀器設備及先進醫學檢驗技術,具有較寬廣的科學文化知識,具備良好綜合素質、較強職業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應用型檢驗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生物化學、醫學統計學、分析化學、檢驗儀器分析、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臨床檢驗基礎、微生物學及檢驗、寄生蟲學及檢驗、免疫學及檢驗、血液學檢驗、生物化學檢驗、診斷學、分子生物學及檢驗技術、內科學、外科學、實驗室管理學。
就業去向:各級醫療衛生、衛生防疫、血站、檢驗檢疫等機構從事檢驗工作及醫學院校、科研單位、生物制品和試劑公司從事教學、科研、產品開發等工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部(專業垂詢0576-85137198)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部(簡稱思政部)于2011年6月成立,為臺州學院黨委直屬單位。思政部承擔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并設有思想政治教育(師范)、歷史學(師范)2個本科專業。
思政教研部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兼職教師3人。教師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0人;“浙江省151跨世紀人才”3人,“曾憲梓教師獎”2人。2002至2012年,學院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360篇,出版著作43部,獲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38項,科學研究成績顯著。
宗教學為臺州市和學校重點學科。2003年,宗教學批準為與山東大學聯合招收宗教學碩士研究生。多年來,該學科在天臺宗佛學思想研究,天臺宗與日本、韓國天臺宗關系研究,天臺佛教文化研究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方向,在大陸、港臺學界及韓國學界都有相當影響?!端枷氲赖滦摒B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學校精品課程。
思想政治教育(師范)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教育發展需要的中等學校合格政治教師和能適應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專業工作的人才。
主干課程:哲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法學概論、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思想政治工作概論、現代西方哲學、邏輯學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學從事政治及社會學科教學、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適合在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宣傳、文秘等工作。
歷史學(師范)——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文史哲兼通,具有比較扎實的歷史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從事歷史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以及相關領域的文科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史學概論、史學史、論文、寫作、歷史教學論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中學從事歷史、社會等人文學科教學工作,以及在行政、文教、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宣傳和管理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