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咨詢電話:010-68902412)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和心理學科始創于1954年,具有優良的學術傳統和積淀,著名愛國教育家傅任敢先生、著名心理學家林傳鼎教授和郝德元先生、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等都曾執教于此。歷經教育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系、教育科學學院四個階段,又于2006年成立了獨立建制的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2010年,在教育科學學院、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教育學院。
教育學院設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首都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及三個教學系、九個研究所和若干研究中心。學院擁有教育學和心理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80人,承擔50余項國家及部委級的科研項目。目前在讀學生972人,其中本科生266人,碩士和博士生706人。學院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為學生課堂教學與師生互動的多種規模的多媒體教室與討論室;為學生模擬課堂教學實訓的微格教室;為學生設計與應用教學軟件的計算機教室;為學生做科學研究的實驗室;以及豐富的國內外教育學類、心理學類書籍與資料。
近年來,學院在市級以上“質量工程”建設項目中收獲頗多。李新旺教授主持的《生理心理學》、王爭艷教授主持的《人格心理學》分別獲批北京市精品教材。寧虹教授主持的“教育研究概論”在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級精品課程;2010年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勞凱聲教授領銜的“教育原理教學團隊”獲得北京市教學團隊稱號;孟繁華教授主持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成為北京市級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在教學改革成果方面同樣取得了優異成績:2009年,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一等獎;2013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學院努力踐行“精細化培養”理念,為學生建立了穩定的專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基礎教育機構,如首師大附小、附中、二附中、北京市西頤小學等中小學校;一是教育研究成果采編的教育媒體機構,如,《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教育類雜志社;三是嘗試應用理論于實踐中的教育咨詢與培訓機構,如,新東方、學而思等主流校外教育培訓學校;四是從事心理測評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公司企業;以及做心理咨詢與服務的醫院等。與之相配套的是,建立了靈活、開放的見習、實習指導與管理制度,執行效果好;與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有協議,制度完善,帶教人員落實到位。
學院注重與國內外大學開展廣泛的合作交流,通過搭建平臺,互換學分、合作培養拓展學生視野。心理學、教育學專業每年各選派一名學生分赴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教育學專業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深入課堂,參與該校相關的全部教學與研究活動。一些國內國際重大的學術會議也吸納學生參與。如2013年4月21日,國際心理學本科生學術交流會議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心理學專業本科生李昊舫、鄭小陽在會上用英文進行學術報告。近年來,學院學生的境外交流機會越來越多。教育學專業每年遴選一名優秀學生赴境外或海外游學兩周,全部費用由學校提供;2014年1月,教育學專業選派2人赴挪威交流半年,且免全部學費;選派5人赴臺南大學、臺中教育大學交流半年,且免全部學費。此外,瑞典林雪平大學還提供了免費的教育碩士攻讀機會等。
學院心理學、教育學專業的考研出國率名列全校各專業前茅,2013年考研出國率在50%以上。各專業每年保送2-3名研究生,分別被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學、北師大、華東師大、西南大學等名校錄取。每年均有數名同學考入國外名校攻讀研究生。2012屆教育專業丁婉寧同學被美國哈佛大學人的發展與心理學專業錄取。此外,還有考入美國匹茲堡大學、波士頓學院、明尼蘇達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千葉大學等名校。
學院鼓勵本科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從大一開始就對他們進行科研培育,專業教師全程進行科研項目的指導,2013年本科生有4項課題被批為國家級項目,并有5篇學術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此外,學生在學科競賽、挑戰杯大賽等賽事中屢屢取得優異成績,2008級丁婉寧同學獲得國家級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任紀遠同學獲得“挑戰杯”創業大賽北京市銀獎,2010級沈英倫同學獲得今年“挑戰杯”學術科技大賽北京市三等獎。
學院自招收本科專業以來,已培養本科生近千名,為北京市和國家的教育與其他行業培養了諸多優秀人才,他們中有區縣教育局領導、重點學校校長、一線的教學名師,也有企事業的管理者與咨詢師。學生知識結構全面、實踐與社會技能較為豐富。他們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勤奮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作風,受到了社會的好評。
教育學
四年制本科授教育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教育學(非師范)專業的建設始于1955年,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是教育學科的奠基人。近六十年來,教育學科始終緊跟學術前沿,服務教育實踐,為本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幾代學者辛勤努力,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和較高的國內外學術影響。1984年,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教育系成立并招收了本專業第一屆本科生;2002年,教育學原理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成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006年,教育學一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教育學原理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現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教育學一級學科評估中,學科排名提升至國內同類專業第六名。近年來,教育學科根據形勢變化及學科發展需要形成了“教育學原理”、“教師教育”、“教育決策與學校發展”、“課程與教學論”等四個研究方向的學術格局。這一學科布局的變化,為本專業學生“精細化培養”奠定了扎實的學術基礎,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擇業出路,也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優良的學科素養。教育系下設“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經濟與管理”、“比較教育”、“教育政策與法規”等研究所。
核心課程:教育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教育基本原理、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學論、課程論、德育原理、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研究方法、比較教育學、教育統計與應用、教育政策法規、教育軟件應用與開發。為了奠定堅實的學術基礎、拓展就業領域,本專業還開設了諸多選修課程,如心理學概論、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教育文化學、教育政治學、高等教育研究、青少年專題研究、教師專業化、教育咨詢與治療、中外教育改革專題研究、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投資專題、質性研究等。
專業特色:教育學專業以為國家和北京市培養教育領域專業人才為基本定位,確立了“精細化培養”理念,基于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教育工作者。畢業生考研與出國率名列學校前茅,與部屬師范大學相近。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1.擁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由教育學科首席專家勞凱聲教授引領的博士生導師團隊已經獲得了教育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96%的教師擁有博士或博士后學位,特聘教授石歐先生為“國家名師”;著名教授寧虹先生為“北京市名師”。2.營造了充滿人文氣息的育人環境:精心設計的課程結構、合理安排的教學體系、充滿愛心的敬業教師、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為每一位教育學專業的學生發展營造了最佳氛圍。3.收獲了滿意的學生發展。近幾年畢業生考研出國率、簽約率大幅增長,連續多年高于學校出國、考研率(2012屆教育學專業畢業生以65.6%的考研出國率位列全校各專業第2名,簽約率達到94%;2013屆教育學專業畢業生以56%的出國考研率位列全校第4名)。
就業方向:報考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學術研究生與教育碩士;在中小學從事教育教學、研究與管理工作;在相關公司、企事業單位、社區從事教育培訓、教育咨詢以及教育管理等工作,例如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月壇街道辦事處、北京逸思博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
心理學
四年制本科授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
心理學專業前身是教育教研室心理學組。自1955年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傳鼎先生、郝德元先生等就在我校開展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1956年成立心理學教研組,眾多心理學前輩共同培養了大量人才,為心理學專業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84年獲“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招收第一屆心理學本科生;2000年4月成立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2009年“心理學”專業獲批北京市特色專業。心理學系現擁有“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后流動站、北京市一級重點建設學科、“學習與認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及“心理學教學實驗中心”等。心理學系下設“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等三個研究所;現有的28位專職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講師10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8人。
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等;專業方向課包括心理學史、變態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認知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治療、團體心理咨詢、心理測評與診斷、學校心理學、高級統計、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人類工效學、消費與廣告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
專業特色:心理學專業本著“突出基礎、強化應用”的理念,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形成多渠道、高素質、有特色的辦學局面,為北京市教育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心理學實踐活動,鼓勵并資助學生主持課題研究、社會調查等多種實踐性研究活動,努力向社會輸送掌握扎實的心理學基本理論與知識、具有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能力、符合社會需求的不同層次的心理學人才。許多畢業生已經成長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或學術帶頭人。
就業方向:報考研究生;到心理咨詢機構、醫院、社區、學校、企業等從事心理咨詢、心理測評工作;到學校、教育機構、培訓機構從事幼兒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園問題處理、學習成績改善、課程設計、教師培訓等工作;到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測評工作,為企業發展從心理角度出謀劃策,幫助企業制定招聘、面試計劃,增加生產率、員工減壓、建立企業文化、協調員工關系等,例如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機關服務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管理保障部京西賓館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單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