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綿陽師范學院各學院及專業介紹
來源:綿陽師范學院招生信息網 閱讀:6413 次 日期:2014-06-16 15:45:35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4年綿陽師范學院各學院及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

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現有教職工6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達5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學院開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本科專業和語文教育??茖I,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古代文學團隊為四川省重點教學團隊。學院另設有省級人才培養實驗區——西部高師文科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及四川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并與人民文學、四川文學、劍南文學等雜志社聯合建立有文學人才培養基地。我院教師近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50余部,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獲教育部、四川省哲社及高等教育成果獎20余項。在新的發展時期,文學院將進一步抓住機遇,創造條件,凝心聚力,發揮正能量,向更高的目標挺進!

■□漢語言文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在中、小學進行教學工作,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秘書寫作、宣傳出版、公關策劃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古代漢語、訓詁學、語言學概論、民俗學、詞匯學、現代漢語、美學、寫作、學科教學論等。

就業方向:普通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學等工作;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管理、文化宣傳、公共關系及其它文字工作,或到文化、新聞、出版、影視等部門從事研究、采編等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英語言文學與文化方面的知識,具備漢英雙語聽說、寫作、翻譯和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能力,能夠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相關學校、文化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等語言文學類基礎課程;英語聽力、對外漢語教學通論、英漢翻譯、中外文化交流、中國通史等應用實踐型課程。

就業方向:國內外中小學從事雙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黨政機關和各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文化交流和涉外工作;各類研究機關從事語言文化研究工作。

■□秘書學(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綜合素質較高、人文素養良好、秘書學及其相關理論基礎扎實,并具備熟練的文秘、管理實務技能的高級復合型秘書人才,使之能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秘書工作、管理工作以及高職院校秘書學相關專業的教學工作。

主干課程:文學概論、現代漢語、寫作、邏輯學基礎等語言文學類基礎課程;公共關系學、談判學、現代秘書學、文秘寫作、文書與檔案管理、行政管理學等應用實踐型課程。

就業方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和文化宣傳、文秘公關工作;普通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的文秘類教學工作。

新聞與傳媒學院

新聞與傳媒學院現有廣播電視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2個本科專業,共有教師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22人,博士5人。建有影視制作編輯實驗室、攝影實驗室、語言實訓室、形體訓練實驗室、電視主持實驗室、廣播實驗室等。學院現有學生650人,學院在人才培養中堅持“夯實基礎、強化能力、鑄就品質、彰顯個性”的模式,狠抓學生行為養成、知識面的拓展、能力的實踐和強化,學生在校期間部分作品在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光明日報、華西都市報等媒體播放和刊出,獲得全國校園金話筒大賽金獎、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一等獎、上海國際電視節主持類優秀獎等。畢業生遍及省內外,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廣播電視學(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很強動手能力的合格記者和編輯,既能在各類媒體出任記者,又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廣告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新聞采訪與寫作、傳播理論、編輯學、新聞攝影、廣播電視概論、欄目策劃與編導等。

就業方向:在廣播電視臺、報社、出版社、網站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采訪、編輯、對內對外宣傳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現代傳媒業發展所需要的播音與主持專門人才,既能在廣播電視臺從事記者、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又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新聞發言人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語言表達、臺詞、表演、形體、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學、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文藝作品演播等。

就業方向:廣播電視臺從事記者、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在各種文化團體、傳媒公司從事主持與策劃、表演工作,企事業單位宣傳、新聞發言人等。

法學與社會學院

法學與社會學院現有教師38人,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講師16人,擁有博士8人(其中在讀3人),碩士19人,初步形成一支“三高”“三合理”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優秀的中學教師、公務員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人員的專業院系,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本科專業和社區管理與服務??茖I。建有中國西部第一個人學研究機構——“綿陽師范學院人學研究中心”和“綿陽市文化傳承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綿陽市涪城區和省婦聯共建有“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和“實踐實習基地”。教師近十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編教材10部,承擔校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省級18項,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被綿陽市社科聯評為2013年度社科學術研究先進集體。

■□社會工作(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社會工作方法等知識能力,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等部門和領域從事社會工作服務與社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統計學、行政管理學、社會管理學等。

就業方向: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教育及科研機構、社會服務等部門從事服務和管理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堅實的思想政治學科基礎知識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社會學等。

就業方向:在黨政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在中小學擔任教學等。

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現有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40人,其中“教學名師”1人,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博士8人、碩士27人,高學歷、高職稱人數占全院教師總數的90%。已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行“一元三維”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專業實行“雙元雙向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F有全日制在校學生800余人,全日制本科專業2個:歷史學、旅游管理,專科專業3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學科建設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學科優勢明顯。擁有省級歷史學特色專業、省級歷史學教學團隊,省級精品課程“世界近代史”、“史學概論”等課程。有科研機構3個: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企業服務研究中心、綿陽市史學會。有30余個穩定的五星級以上酒店──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地。近三年來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80余篇(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5部,主編教材20部,承擔校級以上科研項目30項(省級以上15項),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項。五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為95%以上。

■□歷史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歷史學基礎知識,較高的理論水平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人民共和國史、世界古代及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史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概論、考古基礎及文物鑒賞、當代國際關系史等。

就業方向:在各級中學從事教學工作;在黨政機關、各類企業、服務業等從事相關工作;在各類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攻讀碩士研究生。

■□旅游管理(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扎實的服務技能,從事旅游服務與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旅游經濟學、旅游營銷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美學、旅游開發與規劃、演講與口才、形體與禮儀、飯店管理概論、旅游信息管理、民俗學概論等。

就業方向: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酒店、景區從事旅游和酒店管理工作;攻讀碩士研究生。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現有教職工9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碩士45人,長期堅持引進教學經驗豐富的外籍教師5人。現有本??茖W生1900余人。長期以來,學院一貫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既有扎實的外語基本技能,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還具有國際商務知識背景的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復合型人才。英語專業被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為四川省2013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立項建設項目。學生考研錄取率達20%,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英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化基礎和語言技能、能夠勝任中學英語教育或者涉外經貿業務的英語專業人員。

主干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英語口譯、應用文翻譯、外語教學理論與流派、英語教學技能訓練、英語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商務英語、商務英語翻譯、國際貿易與金融、單證與報關、創業與投資等。

就業方向:中、小學校,涉外企、事業單位,旅游和文化交流服務機構。

■□德語(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德語語言文化基礎和語言技能,能夠勝任涉德經貿業務翻譯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基礎德語、中級德語、高級德語、德語視聽說、德語口語、德語閱讀、德語寫作、德漢互譯、商務德語等。

就業方向:涉德企業、事業單位,旅游和文化交流服務機構。

商學院

商學院現有專任教師近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余人,博士5人,碩士31人;在校學生近1000人,學院建有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學院建有“經濟與管理實驗實訓中心”,已與綿陽市商業銀行、華西證券、沃爾瑪、家福來、花園投資集團、富臨集團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擁有校外實訓實習和就業基地10余個。學院不斷強化和拓展實踐教學環節,基本形成了商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1234”基本框架,即“1個目標、2輪驅動、3種能力、4大模塊”。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索出商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5個層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具備信息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能在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從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與開發等方面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信息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VB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網頁制作與設計、數據庫技術、計量經濟學等。

就業方向:在經濟管理部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行業和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與開發、電子商務等工作。

■□農村區域發展(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基礎知識、方法和技能,能在地方政府和基層管理單位、企事業單位、農村金融機構等從事農村發展戰略的研究與制定、區域發展項目的管理與評價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農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農村政策學、農業發展設計與規劃、企業管理、普通生態學、農業信息技術等。

就業方向:在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農村協作服務組織、農村金融機構等從事農村發展戰略的研究與制定、區域發展規劃的設計與實施、區域發展項目的管理與評價、農業綜合開發與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與管理學院

交通運輸與管理學院現有物流管理、汽車服務工程、機電技術教育3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530余人。學院現有教職工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6人,四川省物流專家1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高達95%;學院現建有校級汽車零部件技術研發中心、汽車及機電技術實驗室和實訓中心,現代物流模擬仿真實驗室。

我院教師研發的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專利產品)在2013年第二屆中國科技城(綿陽)國際科技博覽會上,獲得了五位院士的首肯,研究成果在該領域處于全國較為領先地位。我院教師近3年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學生科研獲國家專利16項;在全國普通高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決賽技術發明賽、“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大賽個人、全國物流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中分別榮獲一、二等獎。

重慶長安集團、四川長虹集團、四川重汽、富臨精工、中國遠成物流、丹馬仕(成都)國際物流、中海運綿陽分公司、安運物流等知名企業均為我院實習、就業一體化實踐基地,學生選擇這些單位進行帶薪畢業實習,實習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我院實習合格的畢業生。

■□物流管理(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管理學、經濟學、物流管理等理論知識,掌握現代生產經營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物流規劃和分析解決物流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集采購與供應、銷售物流、信息、倉儲、配送及供應鏈等于一體的綜合管理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物流學原理、物流企業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國際貿易、物流技術與設備、供應鏈管理、報關實務、物流系統規劃、數據庫應用、市場營銷學、超市采購管理實務、倉儲與配送管理等。

就業方向:外運外貿企業,國際貨代與報關,大中型第三方物流和企業內部物流管理,政府物流管理部門,海關,商貿流通部門,物流園區管理,中高職院校物流師資等。

■□汽車服務工程(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現代汽車工程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具備全面的汽車職業教育能力的人才,能用當代高科技手段從事汽車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實踐。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跨學科的工程和教育知識,有全面的現代汽車維修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并熟練掌握汽車維修設備,可從事汽車及其零部件設計與研發、汽車技術服務與人才培養的復合型科研和教學的高級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汽車構造、發動機原理、汽車制造技術基礎、汽車運用工程、汽車維修工程、汽車檢測與診斷、汽車液壓與氣壓傳動、汽車市場營銷,汽車保險與理賠等。

就業方向:汽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產品設計與研發,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汽車4S店汽車營銷與技術服務,定損與理賠,亦可在中高中職業院校從事專業課程教學。

■□機電技術教育(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電器控制技術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用當代高科技手段從事機電領域的研發、制造和教學工作,能在職業院校從事教學工作,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工程制圖、電工電子技術、測試技術與信號處理、機械設計基礎、液壓傳動、機械制造工藝學、電機與拖動、機械制造基礎、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金工實習等。

就業方向:機械制造企業產品研發和過程控制,機電一體化工藝設計,自動控制技術開發,機電企業管理、中高職業院校機電課程教學。

教育科學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064人,有專任教師4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講師23人;博士研究生7人,碩士研究生24人。學院設有心理學綜合實驗室、認知心理學實驗室、基礎心理學實驗室、音樂治療實驗室、感覺統合訓練教學實驗室等。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部級、市廳級、校級等各級項目70余項;在國內外SSCI、SCI收錄刊物、國家級核心期刊等各級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編、參編教材及學術專著20余部。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成效顯著,先后多次獲得四川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近年來,畢業生有近20%考取研究生,且其中大部分被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211”、“985”高校錄取,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應用心理學(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心理學應用能力強,能從事心理教育、心理咨詢與治療、違法心理矯治,并能適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其他領域工作的心理學應用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輔導、認知心理學、心理與教育統計學、人格心理學、心理診斷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就業方向:到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與治療、人力資源研究與管理工作。

■□學前教育(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教學理念,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具備學前教育基本專業素養的高素質學前教育教師、管理工作者和研究者。

主干課程: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營養學、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法、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幼兒英語口語、音樂、美術、舞蹈、幼兒園環境布置、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等。

就業方向:主要在學前教育和早期教育機構從事學前與早期教育的教學、研究與管理工作。

■□小學教育(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與教育理論素養,具備扎實的教師職業技能,掌握比較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勝任并創造性地開展小學教育、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研究型的小學教師。

主干課程:課程與教學論、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學困生心理與教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鋼琴、舞蹈、美術(簡筆畫、手工制作)、書法、中國古代文學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各類小學、基層基礎教育研究機構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可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和小學教育的研究與管理工作。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現有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71人,其中高級職稱30人;教師中博士、碩士研究生比例達51%,在校學生1400余人;學院設有網絡安全與計算機安全與服務中心等多個科研機構,近年來學院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余部,承擔校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獲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獎一項。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數學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課程:高等代數、數學分析、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數、高等幾何、運籌學、中學數學教材教法、數學軟件、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模型、復變函數、實變函數等。

就業方向:從事大、中、小學數學教育、教研和管理工作。

■□信息與計算科學(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知識,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和應用開發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運籌學、數學建模、網絡工程、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與算法、基于網絡數據庫系統開發、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信息論與編碼。

就業方向: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礦企業、經濟管理、金融領域等部門從事計算、軟件開發、計算機應用、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邏輯、抽象思維和軟件設計、硬件維護和網絡管理能力的全面發展的計算機方面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微機原理與匯編、編譯原理、軟件工程、TCP/IP協議、路由技術、網絡程序設計等。

就業方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教育及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計算機教育、計算機應用及網絡管理、維護工作。

■□數字媒體藝術(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又具有藝術設計知識與表現能力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數字媒體技術導論、數字色彩、計算機二維動畫技術、游戲設計與開發基礎、計算機三維動畫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數字影像制作技術基礎、虛擬現實技術、攝影與編輯技術、網絡游戲開發、片頭與視頻合成、景觀表現技術等。

就業方向:面向電子信息領域大中型企業、國家機關、高等院校、電視臺、廣告業、電子出版業、游戲制作業、動畫制作業、建筑設計業等眾多領域從事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工作。

■□物聯網工程(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與知識創新能力,能夠從事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電力等行業的系統集成與物聯網協議開發工作,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ZigBee網絡原理與應用開發、高頻電子線路、近場無線通信技術、物聯網移動通信技術、模式識別與狀態監控、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RFID技術及應用、多媒體通信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原理、物聯網編程技術、物聯網定位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通信技術、網絡融合原理及技術。

就業方向:主要就業于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行業,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無線傳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13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獲得博士、碩士學位24人。近三年全院教職工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主研、參研各類科研項目53項,其中校級20項,省級14項,橫向項目19項。出版專著、主編教材19部,參編18部。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現有學生879人,近年來學生獲各類國家專利授權13項,2人榮獲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冠軍。參加全國物理教學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四川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工信部“天華杯”電子設計大賽、“藍天杯”電子設計大賽等競賽均獲得一、二、三等獎;近三年畢業生考研錄取率近20%,且半數以上的學生考入“211”和“985”學校。我院與烏克蘭哈爾科夫航空航天大學簽訂了“2+2”國際聯合培養協議,與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電子企業建有實習實訓基地,并獲得四川省卓越工程師項目支持,該項目的實施將深化企業參與培養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物理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勝任中學物理教育和通用技術教育教學工作,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以及為高一級學校培養輸送后備人才。

主干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等。

就業方向:從事中學物理、科學、通用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及相關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夠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教學、電子產品的研發與管理等工作,成為電子信息類學科的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為高一級學校培養輸送后備人才。

主干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數字信號處理等。

就業方向:面向大中小型企業及電子行業,從事電子工程設計、生產管理、設備維護、市場運營、技術培訓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電氣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與檢測、電力電子技術、信號處理、研制開發、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高一級學校培養輸送后備人才。

主干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機與拖動、電氣控制及PLC技術、工廠供電等。

就業方向:面向大中小型企業及電力行業,從事電氣工程設計、生產管理、設備維護、市場運營、技術培訓等。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現有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5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博士12人,碩士23人,教學名師2人,在校學生近800人;有碩士生導師10人。學院現有基礎實驗室8個、專業和大型儀器實驗室13個、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天然產物研究所、理論化學研究中心、新能源新材料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F應用化學專業為學院重點建設特色專業,現已獲得化學學科副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學院教師承擔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部級科研課題70余項,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綿陽市科技進步獎1項;教師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50余篇,出版專著4部。建立了包括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西普化工、長虹新能源、雅化集團、北控水務集團等近40個教育實習實踐基地;學院加強學生師范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學生在“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全國高等院?;瘜W專業師范生教學素質大賽”等各種全國性比賽中多次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學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申報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學生就業渠道暢通,就業前景廣闊,學院與國家知名水務企業、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中國500強公用事業的北控水務集團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集團為優秀學生、貧困學生提供獎、助學金和實習機會,并為公司在全國各地自來水和污水處理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近四屆學生考研錄取率達20%以上,大部分學生被中國科學院、四川大學等“211”和“985”高校錄取。學院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

■□化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在化學及其化學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技術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能在中等學校進行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研究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主干課程: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試驗設計方法、結構化學、儀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學教學論、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材分析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可繼續攻讀化學及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也可在中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研究,以及在化學及其化學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技術管理工作。

■□應用化學(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掌握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踐和實驗操作技能,受到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科技管理初步訓練的應用化學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現代儀器分析、精細化工產品分析及鑒定、食品檢驗與分析、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制備科學與技術、現代分析測試方法、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工制圖、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及實驗、精細化工工藝學、化工原理及實驗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可繼續攻讀化學及相關的高新技術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領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化學化工類大中型企業、科研機構、職教等事業單位從事材料的制備、加工、開發新材料(工藝)、精細化工產品技術開發等科學研究、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有碩、博士生導師8人;博士11人,碩士28人;建有生態安全與保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制藥重點實驗室、省級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以及川西北保護大熊貓教育研究中心、分子診斷與藥物研究中心、動物應用技術研究所、珍稀動物生態與系統進化研究所。近年來,學院承擔和完成有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外基金項目等。近幾年本科生就業率均達95%以上,考研錄取率占畢業生人數的34%。

■□生物科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植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態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分子生物學、中學生物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等。

就業方向:普通中小學、職業技術學校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教學、管理或科技開發工作。

■□生物制藥(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生物制藥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生物藥物及其它生物工程領域的研究開發單位、藥檢和藥事管理等領域從事生物藥物的研究、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的高級生物制藥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制藥工程制圖、生物技術藥物學、生物制藥工藝學、工業發酵工藝學、生理藥理學、藥劑學等。

就業方向: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生物信息等領域、醫療衛生部門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物藥物的研究、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術(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生化藥學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熟練操作技能和較強的研發能力的醫藥人才;培養掌握微生物學理論知識、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實用微生物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生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制藥工藝學、發酵工程與設備等。

就業方向:在藥檢部門、藥物研究機構、制藥廠、醫藥公司、食品、衛生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物醫藥產品的檢驗、研發、生產、銷售工作。

城鄉建設與規劃學院

城鄉建設與規劃學院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教師中有博士5人,碩士18人,學院設有4個本科專業,建有“綿陽師范學院城鄉規劃與設計研究所”,學院的教學管理井然有序,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良好,生均設備6200元左右,充分滿足人才培養要求。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努力服務社會,近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36篇,國外2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國外出版一部)、主編教材4部,承擔各類科研、教研項目20余項,參與地方城鄉規劃設計項目累計經費二百余萬元;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項,教學成果獎3項。學院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為地方培養了一大批城鄉規劃與建設專門人才,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7%以上,考研錄取率30%左右,其中半數以上的學生被“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錄取。

■□風景園林(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生態學、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技能,能從事國土和區域、城鄉綠地系統、各類城市綠地及環境等規劃設計、工程管理以及相關科學研究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城鄉規劃原理、景觀表現技法、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植物配置與造景、園林建筑設計、風景園林工程、園林施工圖設計、建筑結構與構造、工程造價、景觀生態學等。

就業方向:可在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研究院所、城市建設局、城市規劃局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還可以在高等學校從事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建筑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園林(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部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風景區、城鎮各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及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園林植物學、園林工程制圖、園林建筑設計、園林工程、景觀生態學、花卉學、園林規劃與設計、室內設計與綠化、植物造景等。

就業方向:在城市建設、園林管理、房地產企業及其相關的規劃與設計、園林綠化工程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和教學科研單位從事園林綠化管理、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生產與開發以及園林教學科研等工作。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堅實的城鄉規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能力,能在專業規劃設計機構、管理機構、城鄉建設領域從事城鄉規劃設計及其相關的開發管理、研究與教育等工作的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城市規劃原理、經濟地理學、城市設計、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景觀規劃與設計、建筑設計、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與設計、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工程系統與綜合防災等。

就業方向:在城建部門、國土部門、環保部門、科研院所、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所及其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或自主創業。

鄉村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是十二五規劃及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事業,需大量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城鄉規劃(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城鄉規劃設計與管理技能、城鄉規劃學科相關知識,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高速發展需要的高級規劃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城市規劃概論、城市規劃原理、建筑構造、建筑力學與結構、GIS、城市設計、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小城鎮規劃、景觀規劃與設計、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建設項目管理與施工組織、新農村建設規劃設計、規劃師業務基礎等。

就業方向:國家城鎮化發展規劃需要大量城鄉規劃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在規劃設計、規劃管理、建筑設計、房地產等行業,從事城鄉規劃、設計、管理、策劃、研究等工作或自主創業。

資源環境工程學院

資源環境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35人,其中教授4人,客座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7人,碩士18人,現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科學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本科專業以及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科專業。建有“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校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土資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測繪、環境分析等9個基礎實驗室。擁有大型高精度繪圖儀、工程掃描儀、全球定位系統、全站儀等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及齊全的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處理、數字測圖等軟件。在中地數碼、北京超圖、南方測繪、四川均輝等20家企事業建有人才培養實訓與就業基地。近三年公開發表論文85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30篇;主編教材2部;承擔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20項、橫向課題50余項,近幾年學生考研錄取率達20%以上,50%以上的學生均在市縣國土資源國土、城市建設規劃部、環境保護、旅游等相關部門及領域從事資源管理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工作。

■□地理科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地理科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基本思維方法和實踐技能,能夠在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從事相應的地理教學、科研及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高等數學、概率統計、地圖學、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學引論、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環境學概論、地理教學法等。

就業方向:從事中等地理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教學、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在市縣國土資源、城市建設規劃部、環境保護、旅游等相關部門及領域從事資源管理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工作。

■□資源環境科學(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資源科學與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3S技術應用技術,能勝任資源調查與評價、規劃和管理,能進行環境監測與評價、規劃管理與執法工作。

主干課程:自然資源學、環境保護概論、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圖象處理、環境監測、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水污染防治工程等。

就業方向:國土資源、水利水務、城鄉規劃與環境保護部門的技術支持和執法工作;土地資源與水資源調查評價、利用規劃和信息管理相關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技術應用工作。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偏重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方向培養,使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與資源環境學的基礎理論和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基本技能,能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整治、自然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自然地理學、環境科學、自然資源學、環境地學、環概率論等。

就業方向:能在測繪、國土、環保、農業、IT等相關企事業或政府部門從事3S技術應用或管理工作;能在地理信息高新產業企業從事空間數據獲取、空間數據處理分析、空間數據輸出與信息服務等技術應用工作。

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

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現有音樂學、音樂表演、音樂表演(音樂舞蹈)3個本科專業和音樂教育??茖I,在校學生近千人。現有在編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具有碩、博士學位教師22人;綿陽市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音樂學科學術帶頭人1人。并聘請了國內外數十名著名專家、教授擔任我院兼職教授。學院先后與德國威斯巴登音樂學院、埃森富特旺根藝術大學等四所德國音樂專業院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我校與德國埃森富特旺根藝術大學簽訂了兩校“2+2”模式音樂本科聯合辦學協議,迄今已有14名教師、10名學生并分別赴德國埃森富特旺根藝術大學和德國威斯巴登音樂學院學習深造。學院建有設備先進的視聽中心和錄音系統及實訓中心。音樂學專業被列為四川省特色專業;目前建成省級精品課程一門、校級精品課程六門。近三年教師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00余篇;在中央、省市電臺、電視臺及音樂刊物上發表自創音樂作品60多首;承擔國家、省、市等各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國家教育部的科研課題1項;專業比賽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獎11項、省級獎13項近30個等級獎。

■□音樂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創新精神和一定音樂教育研究能力,有良好思想品格素質,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具備一定教師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鋼琴、聲樂、器樂、和聲學、民族民間音樂概論、音樂名著欣賞、中外音樂史、合唱與指揮、歌曲作法、曲式分析、復調基礎、電腦音樂、音樂教學法、形體與舞蹈、藝術概論、音樂美學等。

就業方向:在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基礎教育學校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音樂教學、研究、管理等工作。

■□音樂表演(音樂舞蹈)(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品德高尚、勤奮敬業、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術過硬,能從事音樂舞蹈教育和教學,音樂舞蹈表演、編導、策劃、組織演出的人員。

主干課程:舞蹈基訓、中國古典舞身韻步法、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現、當代舞蹈發展概論、舞蹈人體動態素描、現代舞基訓、中國古典舞、民間舞教學法、編舞法、舞蹈編導理論與表演創作心理學、基本功訓練教學法、中外舞蹈藝術經典作品賞析、外國性格舞、聲樂、鋼琴、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欣賞等音樂基礎理論。

就業方向:在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基礎教育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部隊從事音樂舞蹈設計、教學、研究、管理等工作。

■□音樂表演(含聲樂[美聲、民族唱法],民樂[二胡、竹笛、古箏],鋼琴、手風琴,管樂[薩克斯、圓號、小號],弦樂[小提琴])(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并具備系統扎實的藝術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該專業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備音樂表演方面能力的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表演學、視唱練耳、樂理、和聲、曲式、復調、中國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合唱與指揮、音樂欣賞、聲樂、鋼琴、器樂、作曲、藝術概論、合奏(唱)、重奏(唱)等。

就業方向: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等相關部門、機構從事音樂表演、教學、管理及研究工作。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是一個藝術與人文學科交融,培養教學型、應用型美術人才的特色院系?,F有教職工7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學校首屆“十佳”教師1人、碩士研究生30人、國家美協/四川省美協會員18人?!懊佬g學”為四川省特色專業,《素描》、《色彩》、《國畫》等多門課程為省、校級精品課程;承擔各級教研、科研課題50余項,其中主持或主研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18項、橫向課題2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60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主編教材12部,其中“十二五規劃教材”5部;師生作品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美術展覽170余次,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作品80件,其中國家級37件。

■□美術學(師范本科)

專業方向:中國畫、油畫、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美術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小學美術教師以及社會需求的美術宣傳、策劃、實用設計等方面高素質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學科教學法、素描、色彩、書法、透視與解剖、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油畫、版畫、雕塑、材料技法、電腦輔助設計、廣告、室內外設計、VI設計等。

就業方向:中小學及職業技校、政府部門、各類公司、企業。

■□產品設計(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具有審美能力又懂制造工藝,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組織、科研機構從事工業產品設計、家居用品設計、展示設計、包裝設計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設計概論、設計史、結構素描、工程圖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手繪、人機工程學、材料與加工工藝、產品改良設計、家具設計、燈具設計、產品模型制作、展示設計、包裝設計、攝影基礎、設計策劃等。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產品造型設計、產品展示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等方面的設計和教學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設計、CIS企業形象設計、品牌策劃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設計開發能力的高素質專業設計人才。

主干課程:設計素描、形態理解、圖形創意、文字設計、版式設計、包裝設計、CIS企業形象設計、攝影、插圖、網頁設計、廣告設計與創作、畢業設計及論文等。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廣告設計與策劃、包裝設計、紙質傳媒(書籍、報刊、雜志)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信息傳達設計、品牌策劃與營銷等方面的設計創作、教學工作。

■□環境設計(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和設計能力,具備室內設計與施工、管理、服務、園林景觀設計等領域專業技能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干課程:設計概論、建筑學基礎、人機工程學、工程制圖、裝飾材料與構造、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攝影基礎、陳設設計、環境設施設計、展示設計等。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環境設施設計、展示設計等方面的設計、教學工作。

■□服裝與服飾設計(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服裝設計與制作、服裝品牌策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設計基礎、服裝材料學、服飾文化理論、服裝結構與工藝、服裝立體裁剪與工藝、服裝設計學、時裝畫、服裝CAD、人體工學、服裝設計管理、服飾攝影、流行趨勢分析、服裝表演編導策劃、服裝市場營銷等。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服裝設計與制作、形象設計、服裝攝影、服裝企業制版、服裝賣場陳列設計、服裝品牌策劃及管理、服裝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工作。

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

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現有教師7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5人,講師25人。學院先后榮獲《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優秀學校》、《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團體優勝獎》、《全國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團體三等獎)》等稱號,學院在多所學校和單位建立實習及實訓基地,有利于學生增強專業技能和師范技能,增強了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體育教育(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能適應中、小學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所需的合格人才。

主干課程:籃球、排球、足球、田徑、體操、網球、羽毛球、武術、?。ㄉ恚┟啦?、解剖學、生理學、保健學、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體育教材教法等。

就業方向:學校體育教育、教育體育局、企事業單位工會、社會團體、部隊。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非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能適應中等保健康復學校、運動隊、保健院、健身場所和社區體育指導所需的合格人才。

主干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運動處方、按摩學、保健學、針灸學、營養學、運動創傷學、心理診斷與保健、食療學等。

就業方向:醫院、企事業單位、保健院、健身場所和社區體育健身指導部門、高級家政服務行業、中等保健康復學校。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