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是一個年輕且富有競爭力的二級學院,根據教育部評估公告,我校法學學科總體水平為全國72名,位居省內高校法學院和國內財經類高校法學院前列。法學現為學校“城市公用事業政府監管博士人才項目”的支撐學科之一。
1998年經濟法專業經浙江省教委批準開始招生,1999年成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學院,2005年獲得經濟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0年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學院堅持以“夯實法學基礎,發揮財經優勢,培養實務能力,突出專業特色”為辦學宗旨,為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且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基礎與較強的實務處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和社會工作管理人才。
學院現有法學和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專業為校級重點專業,社會工作專業為院級重點建設專業;有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四個碩士學位點;先后有法學理論、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等五個校級重點學科;有法理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和社會政策研究所等4個校級研究所,法律史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刑事法律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訴訟法研究所、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研究所、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研究所、文化心理學研究所等8個院級研究所。建有案例分析室、模擬法庭等用于實踐教學的實驗室。學院設有專業資料室,擁有法學、社會學領域的各種中外專業期刊120余種,重要報刊20種,圖書資料3000余冊。學院建設了高質量的課程體系,有《經濟法》等1門省級精品課程,有《民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國際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債權法》等6門校級精品課程,有《稅法學》、《刑法學》、《法理學》、、《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憲法學》、《社會學概論》、《社區工作》、《中國社會》、《競爭法學》和《中國法制史》等10門校級一類課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共有專業教師4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7人,有博士學位(含在讀)的教師35人?,F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8人,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師10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能確保法學專業與社會工作專業的高質量教學需要。目前已建立了以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訴訟法、刑法、民商法、經濟法、國際法為主干的適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需要的二級學科體系和以社會工作專業為主的應用社會學二級學科方向。近年來,我院科研成果顯著,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教育部基金項目11項、其他省部級社科規劃項目30余項。在《法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管理世界》、《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上發表和轉載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了系列專著和各類教材40余部,獲得省部級等各類科研成果獎30余項。
學院先后與美國、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定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內知名的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的法學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學院與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舟山市民政局等建立了共建“浙江社會管理法治化協同創新中心”協議,與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勞動仲裁院、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流浪兒童收容中心、西湖區人民法院、富陽市人民檢察院、上城區清波街道、浙江海浩律師事務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等20個單位建立了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實習基地或協作關系。學院現有“法務培訓中心”和“社會工作培訓中心”兩個培訓中心。
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研究生706名。成立有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法學會、海星社會工作協會、螢火心理協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創辦了《法林法語》、《透析》等學生刊物,具有濃烈的學術氛圍。學生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共獲校級課題立項50多項,發表論文近100多篇,獲學??蒲歇剟?0余項。學生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已經形成了 “法律文化節”、“就業峰會”、“社團風采節”、“新生訓練營”、“學習型公寓建設特色項目”等多個學生活動品牌,參與各類學?;顒映煽儍炐?,多次獲新生辯論賽冠軍、乒乓球賽團體冠軍、校運會前三甲及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分別就業于各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監察、工商、稅務、海關、民政、街道辦事處等國家機關及銀行、律師事務所、社區等其他企事業單位,表現突出,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建院以來,已有大批學生先后考取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近兩年來多數在校生在國家司法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通過率超過40%。
法學專業
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高素質”的培養要求,首先,法學專業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法學專業知識,具備必要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通識人才。其次,法學專業充分發揮我校財經類學科的優勢,通過在經濟法、民商法、國際經濟法等方向上的嚴格訓練,將學生培養成能夠熟練地在法院、檢察院、政府機關、律師事務所、企業等實務部門從事法律或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最后,通過學術訓練,將有志于從事學術工作的學生培養成可以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的高層次學術人才。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學、民法學、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學等十四門核心課程和立法學、侵權法、財政法、稅法、金融法、證券法、保險法、預算法、合同法、公司法、企業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金融法、證據學、法律實務、法律邏輯、司法文書寫作、法律英語、法律診所等專業方向課程。
本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招
社會工作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高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夠在民政、衛生、勞動、社會保障、司法部門、工會、共青團、婦女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以及其他社會福利和公益機構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等市場機構從事社會管理與服務、社會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事業與公益慈善、心理咨詢與團體輔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將充分利用財經類院校和法學院的學科優勢,注重對學生經濟管理和法學知識的培養,力求實現辦學特色,使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和法制社會條件下社會工作的需要。
主要專業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政策、現代社會福利、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非營利組織管理、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等。
本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招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