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學院2013年工藝美術(藝術本科)專業介紹
來源:北京城市學院網 閱讀:1366 次 日期:2014-05-19 18:29:1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北京城市學院2013年工藝美術(藝術本科)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內容主要包含工藝美術、民間美術、傳統戲劇等門類。工藝美術,簡言之就是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雙重功能的技能藝術,主要包括雕刻、漆藝、陶藝等門類,工藝美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比例最大的一個門類。當今,隨著人們對實用性與審美性需求的不斷轉變,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得到豐富與升華,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工藝文化精髓。然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和工藝美術教育都經受了現代化的巨大沖擊,經過了興旺和沖擊到再興起的起伏。教育部于2012年在學科專業目錄調整中恢復“工藝美術”專業,文化產業興起、工藝品收藏熱等社會現象充分說明工藝美術在當下社會的重要性以及傳承的危機性。中國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工藝繁多,需要大批的年輕人去傳承與保護。這同時也預示著工藝美術專業將成為一個朝陽專業。

我校設立工藝美術專業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雕刻、非物質文化遺產陶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三大專業方向。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雕刻專業方向

本專業方向以玉雕、石雕、木雕為專業切入點,意在為國家培養傳統雕刻技藝方向的傳承人與保護人,更好的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貢獻一己之力。

1、專業特色及優勢

本專業采用校內教師與校外工美大師、傳承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同步進行,并配有完善、先進的教學基地做支撐。該專業注重實踐教學和產校企合作,擁有與全國漆器行業規模最大的揚州工藝美術集團(下屬企業揚州漆器廠)合作的社會實踐基地,以“培養工藝美術學科應用型人才”為原則,深入開展主題教學、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以及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大展等對接教學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工藝美術“實用化”、“當代生活化”,進行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社會輸送應用型的優秀畢業生。

2、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工藝美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熟悉運用本專業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既能傳承傳統雕刻工藝又能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3、核心課程

玉雕、石雕、木雕、線描、泥塑、浮雕、中國傳統紋飾、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中外工藝美術史等課程。除學校課堂教學外,我校還跟全國相關產業基地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理論的基礎上,進入到第二課堂,跟隨技藝嫻熟的工藝美術師學習傳統雕刻技藝。

4、實習實踐

工藝美術專業以“傳承·創新·合理·實用”、“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原則,注重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與工藝美術產業相對接,擁有與全國漆器行業規模較大的北京工藝美術集團、揚州工藝美術集團等合作的社會實踐基地,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且注重培訓學生的團隊精神、職業素養,保證了本科生畢業后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企業的工作環節。

5、對外合作與交流

通過參加工藝美術較集中的韓國、日本、臺灣地區的學術會議、比賽,對國內外工藝美術專業市場、技術動向進行追蹤分析和研究,為專業發展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與北京工藝美術集團、揚州市工藝美術集團、揚州漆器廠等對接,積極交流工藝美術專業發展訊息,探討校企間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國內外考察與交流,加強與研究機構、企業、地方博物館的交流、合作與實踐。

6、職業前景

學生畢業后,可到相關專業領域,即文化企業、文化事業單位、政府文化部門或學校中保護、管理、傳承以及創作等工作。也可到工藝美術領域從事創作、制作等實際工作。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陶藝專業方向

1、專業概況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性符號之一。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人的審美受到現代化生活觀念的轉變,使得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面臨現代設計、現代造型藝術的的巨大沖擊?!皞鹘y”不屬于舊規范化的別稱,而是意味著一種工藝和藝術體系的特征。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瓷藝術上并產生獨特的民族風格,是需要我們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為使得傳統陶瓷藝術更好地傳承、發展和適應社會需求,我校開設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陶藝)專業方向,意在通過高校教育為傳統文化培養傳承人與保護人,以及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貢獻一己之力。

2、專業特色及優勢

本專業采用校內教師與校外工美大師、傳承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同步進行,并配有完善、先進的教學基地做支撐。該專業注重實踐教學和產校企合作,擁有與全國漆器行業規模最大的揚州工藝美術集團(下屬企業揚州漆器廠)和現代紫砂行業中規模一流的江蘇宜興市方圓集團第一分廠(經典陶坊)合作的社會實踐基地,以“培養工藝美術學科應用型人才”為原則,深入開展主題教學、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以及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大展等對接教學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工藝美術“實用化”、“當代生活化”,進行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社會輸送應用型的優秀畢業生。

3、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工藝美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熟悉運用本專業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既能傳承傳統陶瓷工藝又能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4、核心課程

傳統陶藝技法、傳統陶藝材料、傳統陶藝修復與復原、傳統陶藝造型、中國陶藝產地研究、中國傳統紋飾、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中外工藝美術史等課程。除學校課堂教學外,我校還跟全國相關產業基地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的基礎上,進入到第二課堂,跟隨技藝嫻熟的工藝美術師學習技藝。

5、實習實踐

陶藝專業以江蘇宜興市方圓集團第一分廠(經典陶坊)和江西景德鎮雕塑瓷廠(民間工作室)作為實習實踐基地。

6、對外合作與交流

我校陶藝專業可帶領學生參與一年一度的“國際陶瓷教育年會”,了解目前國際上陶瓷藝術發展的前沿信息,來拓展對專業學習的眼界。同時,學生在將有機會到美國哈佛大學陶藝系、美國城市大學進行學術參觀。

7、職業前景

學生畢業后,可到相關專業領域,即文化企業、文化事業單位、政府文化部門或學校中保護、管理、傳承以及創作等工作。也可到工藝美術領域從事創作、制作等實際工作。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專業方向

1、專業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國家,距今有8千多年的歷史,從跨浮橋文化的漆弓到河姆渡的朱漆碗,從漆繪的陶器發展到春秋戰國,漆藝有了很大的發展,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漢代的漆工藝已經有了較為科學、較有組織的生產管理辦法。魏晉南北朝時期,漆器受繪畫的影響,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現了暈色新技法。唐代發展了金銀平脫漆器,并出現了雕漆。宋元兩代,由于戧金雕漆等技藝的發展,漆器更加繁榮。明清兩代,中國漆器發展到了全盛時期,隨著現代涂料工業的高速發展,傳統漆藝行業受到巨大沖擊,隨著現代人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對傳統漆藝又有了重新的認識和需求。為使得傳統漆藝更好的傳承、發展和適應新時期社會需求,我校開設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專業方向,意在通過高校教育培養出掌握傳統漆藝文化和髹飾技藝的傳承人和保護人,更好的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貢獻一己之力。

2、專業特色及優勢

本專業采用校內教師與校外工美大師、傳承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同步進行,并配有完善、先進的教學基地做支撐。該專業注重實踐教學和產校企合作,擁有與全國漆器行業規模最大的揚州工藝美術集團(下屬企業揚州漆器廠)合作的社會實踐基地,以“培養工藝美術學科應用型人才”為原則,深入開展主題教學、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以及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大展等對接教學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工藝美術“實用化”、“當代生活化”,進行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社會輸送應用型的優秀畢業生。

3、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工藝美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熟悉運用本專業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既能傳承傳統漆藝工藝又能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4、核心課程

傳統漆器研究、漆藝技法研究、漆藝平面造型(漆畫)、漆立體造型、漆器復原與修復、中國傳統紋飾、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中外工藝美術史等課程。除學校課堂教學外,我校還跟全國相關產業基地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的基礎上,進入到第二課堂,跟隨技藝嫻熟的工藝美術師學習技藝。

5、實習實踐

工藝美術專業以“傳承·創新·合理·實用”、“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原則,注重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與工藝美術產業相對接,擁有與全國漆器行業規模較大的北京工藝美術集團、揚州工藝美術集團等合作的社會實踐基地,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且注重培訓學生的團隊精神、職業素養,保證了本科生畢業后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企業的工作環節。

6、對外合作與交流

通過參加工藝美術較集中的韓國、日本、臺灣地區的學術會議、比賽,對國內外工藝美術專業市場、技術動向進行追蹤分析和研究,為專業發展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與北京工藝美術集團、揚州市工藝美術集團、揚州漆器廠等對接,積極交流工藝美術專業發展訊息,探討校企間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國內外考察與交流,加強與研究機構、企業、地方博物館的交流、合作與實踐。

7、職業前景

學生畢業后,可到相關專業領域,即文化企業、文化事業單位、政府文化部門或學校中保護、管理、傳承以及創作等工作。也可到工藝美術領域從事創作、制作等實際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