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培養目標:經濟學專業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廣適應”,培養理論功底扎實、知識面廣、適應性強的開放型、創新型、復合型經濟理論研究和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現代西方經濟理論,掌握我國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熟練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運行,并且有一定的決策、協調和組織能力。
B.培養要求:經濟學系在鼓勵學生選修各種組合的副修專業和跨專業跨學科的選修課程的基礎上,注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經濟學的有機結合;注重基礎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較高經濟理論水平,同時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經濟理論研究和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
C.培養對象:以培養學制四年、具有學士學位的本科生為主。畢業生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適應性,并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和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普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D.師資力量:經濟學系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5人,其中教授8名,博士導師5名,副教授5名,講師2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具有老中青相結合的特點半數在40歲以下,形成了良好的教學與科研梯隊。該隊伍具有教學科研嚴謹、團結奮斗、凝聚力強的優良作風。
E.主干學科:經濟學系的學科發展目標為一級理論經濟學。現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三個重點學科,并全部獲得中山大學優秀課程的評估。其中政治經濟學曾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教學成果二等獎。西方經濟學曾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勵。
F.主要課程:經濟學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外國經濟學說史、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財政學、高等數學、現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資本論》選讀、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比較經濟體制、發展經濟學、經濟學名著導讀、中國經濟研究、產業組織、國際金融市場、區域經濟學、經濟法、房地產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企業理論、投資經濟學、公司理財、證券與期貨實務、跨國公司理論與運營、企業管理、前沿專題講座等。并通過實行開放式教學和各種組合的副修制,鼓勵和擴大學生們跨專業跨學科的選修課程。
G.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理論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環節,注重和開展互動式教學;在應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加模擬教學的環節與內容。此外還通過 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和參加導師開展的學術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與實踐能力,縮短書本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距離。
H.主要專業實踐:在培養學生熟練掌握經濟學專業基礎理論的基礎上,注重經濟學專業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經濟研究和經濟管理才能的培養、訓練與提高。并設立了《社會調查與實踐》課程,安排學生在第三學年開展為期二個月的社會調查與實踐課程,并要求學生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完成一篇有一定學術探討意義的學年論文。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