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管理學院2014年招生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介紹
來源:上海大學網 閱讀:2719 次 日期:2014-05-09 18:19:55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上海大學管理學院2014年招生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在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具有較寬知識面,了解國際、國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訓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外語,能夠實施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運作或能夠進一步展開研究的面向社會各領域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或教學科研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應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三、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 具有較強的中文、外文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乙等以上;

3. 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

4. 熟悉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的方針、政策及法規,具有一定的人力資源政策分析能力;

5. 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從事工作分析、人才招聘與開發、素質測評、薪酬福利和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能力;

6. 了解本學科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

7. 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8.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等。

四、主干學科

經濟學、工商管理

五、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組織理論與組織設計、勞動經濟學、績效管理、領導科學與藝術、薪酬管理、管理溝通、員工招聘與培訓、人力資源管理案例分析、勞動法等。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與環節

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綜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本專業的發展宗旨。因此,本專業的教育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將全方位體現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注重啟發式教學,在實踐性教學方面主要設計如下主要模塊:社會調查、專業模擬訓練、專業實習、專題研究、畢業設計等。

七、主要專業實驗

本專業的主要專業實驗是課程案例教學和專業模擬訓練,其內容主要包括:員工招聘、員工素質測評、薪酬設計、企業培訓方案設計、溝通訓練和專題研究、專業實習等。

八、畢業生就業方向

跨國公司、中資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教學科研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等。

九、修業年限

四年

十、授予學位

本專業學生修業合格,并符合《學位授予條例》所規定的條件,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主修課程

1. 人力資源管理(3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培訓開發、職業生涯規劃、勞動法,績效管理到薪酬管理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

課程內容:

該課程以人力資源理論為基石,使學生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發展以及現實地位,加深對人力資源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通過系統闡述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基本方法,使學生掌握從人力資源規劃、員工聘用、員工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勞動法與勞動關系、績效管理到薪酬管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全過程的基礎知識及實踐操作。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張昊民等編著,人力資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先修課程:管理學、組織行為學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本科生

2. 管理學(5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掌握企業組織作為開放系統的特性以及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熟知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進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差異,掌握管理學中的“權變”觀點;掌握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管理職能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能夠運用管理原理對既有案例進行有效分析與診斷,并提出對策建議。

課程內容:

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管理的內涵;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歷程;管理環境;管理決策及定量方法;計劃工作與計劃方法;組織文化與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及其管理;領導、激勵與溝通;控制及危機管理;創新及其實現;跨文化管理等。

教材:孫元欣主編. 管理學原理、方法與案例,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參考書目:

斯蒂芬·P·羅賓斯. 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里基·W·格里芬. 管理學,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年版

芮明杰. 管理學---現代的觀點,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先修課程: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管理類所有專業

備注:部分教師開設雙語課

3. 管理溝通A(3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建立管理溝通意識,掌握基本的個人溝通技巧,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掌握有效管理溝通的理念,了解和掌握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的管理溝通知識和能力,提高商務溝通技能。

課程內容:

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傾聽、面試與面談、演講、談判、書面溝通、非語言溝通、自我溝通、組織溝通、非常態情境下的管理溝通、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溝通。

教材:張昊民 編著. 管理溝通,致格出版社,2008年版

參考書目:

張昊民,馬君.管理溝通,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奧羅克. 管理溝通(英文版·第4版)(工商管理經典教材·核心課系列;雙語教學推薦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魏江,嚴進.管理溝通: 成功管理的基石.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

先修課程: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管理類所有專業

4. 市場營銷(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系統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靈活地加以應用,為將來從事市場營銷及相關管理活動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

根據本課程教學目的和要求,本課程主要講授市場營銷原理,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營銷系統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緝热轂槭袌鰻I銷的基本涵義和發展,營銷戰略規劃過程,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市場行為分析,市場細分原理與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策略、促銷策略、市場營銷的新領域與新概念以及企業營銷案例分析。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唐豪主編:《現代營銷管理--原理方法與案例》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2版;

馬進軍主編:《市場營銷學》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年1月 第1版;

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 9月第12版

先修課程: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等

建議選課對象: 經濟、管理門類的本科學生、雙學科及西南片學生等

備注:雙語教學(部分教師)

5. 課程名稱:勞動經濟學(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掌握勞動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對象,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結構和運行規律、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勞動力資源配置、勞動力流動、失業及收入分配等勞動經濟學的主要原理和研究方法等。

課程內容: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科學。該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的勞動力供需與工資的形成;勞動力市場中的歧視;人力資本投資與生命周期;勞動決策;就業與勞動力流動;失業與貧困;政府管制、社會組織與勞動力市場。

教材和主要參考書:

楊河清,勞動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版.

麥克南等著、劉文等譯,當代勞動經濟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曾湘泉主編:勞動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陸銘著:勞動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許偉紅主編:勞動經濟學案例,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先修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人力資源管理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管理門類專業本科生

6. 戰略管理(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系統掌握戰略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具有戰略思維及戰略分析、戰略規劃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系統講授戰略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主要介紹戰略管理的概念、類型、特征、過程及理論發展;闡述戰略分析包括內外部環境分析的內容與方法;探討各種公司戰略、業務單位戰略的特征、動因、條件、風險等以及戰略制定;分析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各種職能戰略包括研發戰略、財務戰略、組織戰略、人力資源戰略等以及戰略變革。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1. 希特 (Michael A.Hitt) 等:《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第8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格里·約翰遜,凱萬·斯科爾斯:《戰略管理》,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版

3.邁克爾·波特等:《未來的戰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明茨伯格等:《戰略歷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

5.肖納·L.布朗等:《邊緣競爭》,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

6.Arthur A. Thompson, “Strategy: winning in the marketplace : core concepts, analytical tools, cases”,Boston, Mass. : McGraw-Hill/Irwin, c2004

7.Fred R. Dvaid,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Case”,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先修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本科生

7. 組織行為學A(3學分)

課程目標:

識別個體心理和行為特點,提高對組織員工行為的預測、引導和控制的能力;較為系統地掌握組織中的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組織系統行為的相關理論;應用所學理論對案例進行有效分析;掌握權變思想,應用權變觀點解決問題。

課程內容:

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組織行為學概述;個體間的差異;價值觀、態度與工作滿意度;知覺與歸因;激勵理論及其應用;群體行為基礎;溝通、沖突與談判;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等。

教材: 張昊民等主編. 組織行為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參考書目:

[美]斯蒂芬羅·P·賓斯. 組織行為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版

[美]黑格里格爾. 組織行為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先修課程: 管理學、社會心理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類所有專業

8. 物流管理學(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物流學的淵源、物流的含義及物流的功能等物流管理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圍繞物流的諸問題以及國際物流的最新動態,為學生深入學習其他物流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內容:

本課程系統地介紹物流的全貌,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流通直至消費的供應鏈全過程中物的時間和空間轉移的規律,即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物流導論、物流功能及物流作業流程等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懂得進行物流戰略管理、成本管理、服務管理等的原理,為更好開展物流管理活動提供理論方法與依據。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1]夏春玉,《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先修課程:管理學

建議選課對象:工商管理類(包括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等專業)

9. 商業倫理(3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倫理學和商業倫理學的基本概念,明確商業行為中利益與道德的關系,培養學生道德思維能力,樹立應有的商業倫理觀,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明確商業道德的價值,正確處理利、義的關系,培養良好的個人修養、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自覺、理性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課程內容:

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商業倫理原理、商業倫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商業倫理與商業文化、商業道德以及商業倫理的發展趨勢,商業行為的倫理分析、商業倫理建設等。

教材:紀良綱、王小平,商業倫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參考書目:

(美)戴維﹒J.弗里切,商業倫理學(英文版),機械出版社2005年版;

童建軍,商業倫理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出版;

(美)阿爾·吉尼,商業倫理學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美)史蒂文·盧坡爾,倫理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先修課程: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學院各專業本科

10. 基礎會計A(1-2)(6學分)

課程目標:

理解和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并為以后學習和理解專業會計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程內容:

作為會計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著重論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本課程對于會計基本理論的闡述,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介紹會計核算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對象等基本理論的同時,主要以工業企業的基本經濟業務為例,闡述了包括填制審核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對會計基本理論、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程序,具備會計學的基礎知識。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任永平、張佳春、陶瓊、曹雅姝等編著,基礎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現代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備注:雙語教學(部分教師)

11. 公司理財(4學分)

課程目標:

掌握籌資、投資、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公司理財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

課程內容:

闡述現代理財的目標,內容,環境及方法;樹立現代企業理財的新的觀念。如效益觀念,風險觀念,邊際觀念,競爭觀念,機會成本觀念,資金時間價值觀念等。掌握企業籌資決策技巧,能正確運用負債經營,提高財務杠桿效應,降低投資風險,掌握企業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以提高企業的價值。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張佳春、戴書松、李遠勤編著,財務管理,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12. 管理信息系統(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把握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原理、實現技術以及MIS技術發展的智能化趨勢,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統一整套規劃與開發方法。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內容是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和以系統工程理論基礎的開發過程,包括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和維護等。其他相關內容還包括現代管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信息與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統在現代企業的重要地位、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及發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黃梯云. 管理信息系統/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薛華成. 管理信息系統/第五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姜旭平.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N.J. : Pearson/Prentice Hall, c2009.

先修課程:管理學、計算機文化與應用、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等

建議選課對象:

信息系統與信息系統、管理科學與工程、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企業管理、旅游管理等經管類本科專業學生。

備注:含雙語教學

13. 心理學基礎(4學分)

課程目標:

心理學基礎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與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屬于心理學基礎理論和入門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目的是使學習者掌握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理論,同時培養他們對本專業的興趣,增強對心理現象的分析、判斷和解釋能力,并適當地應用心理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課程內容:

該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主要是普通心理學中的部分內容,包括了基本理論、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三個部分?;纠碚摲矫姘ɑ靖拍睢W科簡史、研究方法等;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決策、情緒、情感等內容;個性心理包括個性概述、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等內容。本課程力求在闡明普通心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實際,著重分析人的心理特征,培養途徑和方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葉亦乾等

先修課程:無

建議選課對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

14. 勞動法原理(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要求全面系統地掌握勞動法的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較為深入的了解勞動法學的全部內容。熟悉勞動法的體系結構及重要的勞動法律規范。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勞動法基礎理論、勞動權、勞動合同法、勞動基準法、勞動關系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處理法,全球化與中國勞動法制改革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運用勞動法的專業知識分析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及各項勞動制度。 能夠正確分析相關疑難案例。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周長征著, 勞動法原理,科學出版社, 2004

先修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本科生

15. 薪酬管理(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了解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論、主要策略和薪酬設計的原則和具體方法;了解高層管理人員長期激勵的原理與方法等,為學生將來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介紹薪酬管理的一些基礎知識,具體內容包括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薪酬的主要結構和作用;職位評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工資結構的設計方法;績效工資結構的設計方法以及基本工資與績效工資的組合方法;薪酬總額預算的原理與方法;薪酬福利制度;員工工資總額管理;薪酬制度的設計程序以及工作崗位評價、薪酬調查的操作步驟、激勵性的薪資設計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康士勇主編,薪酬設計與薪酬管理,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先修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

建議選課對象:人力資源管理本科生

16. 培訓管理(3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三方面:

態度層面:在個人層面、組織及HR層面建立對培訓的正確認識,使得作為個人愿意接受培訓,組織、HR愿意投資資金于培訓工作上。

知識層面:掌握學習、培訓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掌握課程項目的整體流程及注意事項;掌握對培訓流程實施和控制(評估)的相關知識。

技能層面:培養需求調查、培訓課程實施、控制等相關技能。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課程。課程將系統介紹學習與培訓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培訓項目計劃、組織、控制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職業開發與組織發展(變革)的理論知識等,以充分掌握企業成功推動培訓工作、提升培訓成效的要點。此外,本課程將結合理論部分,每周安排對一家公司(如通用電氣、海爾等)在培訓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進行剖析,以加深同學對理論的掌握,并且起到對標的作用。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員工培訓管理》,陳麗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二選教材:《培訓與開發理論與技術》徐芳.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

參考書目:《培訓與開發》顏世富.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先修課程: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或人力資源管理

建議選課對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經管大類及其他大類本科學生

17. 人才招聘與測評(3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人才測驗的基本原理和人才選拔的方法、技術,并能運用相關原理、方法于人才招聘與選拔過程,幫助企業吸引并甄別有用人才。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理論,更要掌握具體的人才招聘與測評的方法,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

課程內容:

該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人才招聘和人才測評兩大部分,其中人才招聘部分包括人才招聘概論、人才招聘的方法,人才招聘的常見問題分析;人才測評部分包括人才測評概述、人才測評原理、人才測評中的心理測驗法、評價中心等內容。要求學生在了解人才心理素質、能力素質評價依據以及方法、手段、技術原理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方法技術的使用和課堂演練,掌握人才測評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運用于企業人才招聘、選拔過程。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人才測評》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馬欣川

先修課程: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管理

建議選課對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

18.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3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三方面:

態度層面:樹立起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愿意為個人的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建立組織、HR愿意幫助、輔導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工作。

知識層面:了解個人職業發展的階段特點;較為清晰地認識個體的特性、職業的特性的關系;掌握組織職業生涯系統、職業生涯階段的特點及個人、組織的因應對策。

技能層面: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掌握輔導員工進行職業測評、職業規劃與管理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課程將系統介紹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特點、個人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組織及HR如何協助和輔導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同時本課程也將深入探討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中將面臨的任務與難題,并且提供個人與組織的因應之道。此外,本課程將結合理論部分,每周安排對一個典型人物(如杜拉拉、李開復、杰克.威爾奇等),或一家公司(如微軟等)在職業生涯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進行剖析,以加深同學對理論的掌握,并且起到榜樣的激勵與導引作用。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職業生涯管理》,袁慶宏 付美云 陳文春編著,科學出版社,2009

二選教材:《職業生涯管理》,格林豪斯等,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參考書目:《職業生涯管理》,周文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先修課程: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或人力資源管理

建議選課對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經管大類及其他大類本科學生

19. 勞動關系管理(3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三方面:

態度層面:建立對勞動關系的正確認識,并且能從個人、組織和HR、政府等層面考慮以建立良性勞動關系。

知識層面:了解國內勞動關系的演變和特點;掌握勞動關系建立、維持環節的相關知識與理論;掌握勞動爭議的知識與理論。

技能層面: 培養運用相關法規(主要是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提升學生在勞動關系建立、維持與爭議處理等環節的協調、溝通、談判等技能。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課程。課程將系統介紹國內勞動關系的沿革與特點,并且從勞動關系的不同階段,如建立、維持、調和、爭議和結束,分別深入探討各階段的勞動關系特點與相關理論。在課程中,教師將結合許多的案例來說明相關理論,并運用相關法規對案例進行分析,以提出解決之道。此外,本課程為加深同學對法規、理論等課程內容的理解,并且起到榜樣及對標的作用,每周將安排對一家最佳雇主(如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等)或特定議題進行深入剖析,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員工關系管理》程延園.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二選教材:《勞動關系管理》陳維政.科學出版社. 2010.

參考書目:《勞動關系管理》左祥琦.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7.

《勞動法小全書》(注釋版).法律出版社. 2009.

先修課程: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或人力資源管理

建議選課對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經管大類及其他大類本科學生

20. 工作分析與組織設計(3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掌握工作分析與崗位評估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了解并掌握常用的工作分析和崗位評估方法和流程;并從對現實社會中各類組織的觀察和分析入手,以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方式,通過對組織的結構設計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生動有趣和富有邏輯性的介紹和闡述,使學生對西方組織理論的概貌、組織模式的歷史演變與最新發展,以及組織設計的實務和方法等獲得框架性認識。

課程內容:

該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關于工作分析和組織設計兩部分。工作分析方面包括工作分析的原理、方法、實施、結果、應用,崗位評估與薪酬體系的關系、崗位評估方法、難點等內容。組織設計方面包括西方組織理論的概貌、組織模式的歷史演變與最新發展,組織目標與組織設計,組織結構基礎,組織設計的開放系統要素、內部設計要素以及組織設計的新趨勢等內容。

教材和主要參考書:

陳慶著,崗位分析與崗位評價,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版;

理查德·L達夫特著,組織理論與設計精要,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

理查德·L達夫特著,組織理論與設計(第七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陳慶著;

鄭曉明,吳志明,工作分析實務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版

先修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學

建議選課對象:三年級,全管理學院本科生

21. 創業管理(3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創業所需的各種相關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對創業支持體系的講解,讓學生創業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獎金和管理支持。學生學習本課程后不僅對如何創業、如何爭取創業支持有了明確的認識,而且對未成熟企業的管理也有了全面的了解。這不僅對學生直接創業有指導作用,而且可以為學生到創業企業、未成熟企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相關單位就業提供良好的背景知識和一定的實踐經驗。

本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新精神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于不準備創業學生,可以讓他們“以創業的精神打工”,從而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課程內容:

以管理學、經濟學等跨學科理論為支撐,結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從學生個人發展的實際出發,系統地講授創業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巧。

主要內容包括:創業管理概述、創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創業之前的選擇和準備、風險投資、創業板市場、創業支持體系、未成熟企業管理、實踐與情景模擬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劉平主編《創業管理——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

先修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本科生

22. 商務談判(3學分)

課程目標:

商務談判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相應的商務談判原理,在此基礎上,掌握一定的商務談判要素、應用條件和各種方法與技巧,以求達到了解、熟知、運用的教學目的。

課程內容:

商務談判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它主要分析和研究商務談判的理論和方法,內容主要包括:商務談判的基本含義、類型、模式;商務談判的基本理論;商務談判的準備;商務談判的過程;商務談判的策略技巧;商務價格談判;風險規避以及不同國家商務談判的風格等。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認識商務談判在現代商務活動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和手段,商務談判的成功與否成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現代商務談判》 吳顯英等著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先修課程: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本科學生。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