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會計、財務知識和技能、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開拓精神,能在工業、商業、金融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及財務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二、培養要求
通過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培養學生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獨立或借助相關學科知識,組織企業的賬務處理、成本核算、編制財務報告等工作,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財務管理等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信息獲取能力,能夠適應經濟環境的變遷,并且具有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組織管理領導能力和極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畢業生應掌握的能力
1.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熟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以及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
2.掌握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等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財務管理、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內外與財務管理、會計學等相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國際慣例等;
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較為熟練的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應用技能。
8.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乙等以上。
四、主干學科
工商管理、經濟學
五、主要課程
本專業培養體系包含五個模塊,即通識課、基礎課、專業選修課、任意選修課及實踐教學環節。主要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及大學英語、計算機;大類基礎課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基礎課的運籌學、統計學、基礎會計、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原理、國際金融、經濟法、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的成本會計、銀行會計、外匯會計、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稅法與稅務會計、會計信息系統、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企業價值評估、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與環節
從適應能力培養要求和取得直接效果的目標考慮,采用理論訓練、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專業授課中以案例教學為主要輔助手段。采用二段制的社會調查、認識實習及畢業論文期的企業實習等實踐性教學。
社會調查、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
七、畢業生適應就職的部門和行業
本專業畢業生可適應各類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政府機關等單位財務管理、會計、審計等方面工作,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特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培養急需合格人才。
八、修業年限
四年
九、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專業主修課程
1. 基礎會計A(1-2)(6學分)
課程目標:
理解和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并為以后學習和理解專業會計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程內容:
作為會計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著重論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本課程對于會計基本理論的闡述,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介紹會計核算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對象等基本理論的同時,主要以工業企業的基本經濟業務為例,闡述了包括填制審核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對會計基本理論、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程序,具備會計學的基礎知識。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任永平、張佳春、陶瓊、曹雅姝等編著,基礎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現代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備注:雙語教學(部分教師)
2. 財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財務會計學》(上)的內容,主要掌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中基本和常見內容的會計處理和基本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
課程內容:
闡述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內容;掌握資產要素中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的內容及會計處理;掌握負債要素中流動負債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所有者權益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收入、費用、利潤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會計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內容和編制方法,為進一步學習《財務會計通論》、《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公司理財》、《審計》、《會計理論專題》等課程打下基礎。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徐宗宇主編,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3. 公司理財(4學分)
課程目標:
掌握籌資、投資、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公司理財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
課程內容:
闡述現代理財的目標,內容,環境及方法;樹立現代企業理財的新的觀念。如效益觀念,風險觀念,邊際觀念,競爭觀念,機會成本觀念,資金時間價值觀念等。掌握企業籌資決策技巧,能正確運用負債經營,提高財務杠桿效應,降低投資風險,掌握企業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以提高企業的價值。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戴書松、李遠勤、方宗、陳可喜、李建華編著,財務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4. 基礎會計B(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
作為會計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主要內容是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在介紹會計基本理論如會計核算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對象等的基礎上,結合工業企業基本經濟業務著重介紹設置賬戶、復式記賬法、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基本核算方法,使學生了解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程序,學習和了解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能初步掌握閱讀主要會計報表所必備的基礎會計知識。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任永平、張佳春、陶瓊、曹雅姝等編著,基礎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年
先修課程:現代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備注:雙語教學(部分教師)
5. 管理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系統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
管理會計是把管理與會計這兩個主題巧妙地結合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現代會計科學的新發展。它主要是為強化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尚未形成體系。故本課程重點介紹西方現代管理會計學中可以借鑒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F代管理會計的主體基本上可以區分為“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兩個組成部分。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許金葉編著,管理會計,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
先修課程: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6. 審計學(6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審計標準和審計法律責任,學會根據審計目標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審計程序,采集審計證據,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經濟活動及資金收支情況發表審計意見,出具不同類型的審計報告。
課程內容:
本課程教學主要分為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兩部分。在審計理論部分,主要闡述審計的產生與發展,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的聯系與區別,審計職業組織與結構。并以民間審計為主重點介紹審計標準和審計法律責任,如何根據審計目標制訂審計計劃,評估審計風險,并通過對內部控制的評估,選擇適當的審計策略,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在審計實務部分,主要介紹如何應用審計理論與方法進行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產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等具體業務審計以及驗資等活動。并熟悉標準無保留、保留、否定和無法表示意見等各種審計報告的出具條件和出具方式。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筱風、李壽喜主編,現代審計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經濟法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法律類等專業本科生
7. 中級財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財務會計學》(下)的內容,主要掌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中有關專題經濟業務的帳務處理及報表的編制。
課程內容:
闡明企業財務會計有關專題的基礎理論;掌握資產要素中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的內容及會計處理;掌握負債要素中非流動負債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費用中所得稅會計的理論和會計處理;掌握外幣業務的理論和會計處理;掌握會計報表中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會計報表附注的內容和編制方法,為進一步學習《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公司理財》、《審計》、等課程打下基礎。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徐宗宇主編,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8. 成本會計(6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產品制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種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及編制成本報表和分析成本報表的各種方法。
課程內容:
闡述成本的經濟內涵,成本會計的職能和任務及成本會計對于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掌握產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產品制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種要素費用的分配方法;掌握產品成本計算的各種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和編制成本報表及成本分析的方法:如因素分析法,差異分析法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許金葉、孫晶主編,成本會計—基于價值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9. 會計信息系統(6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原理,并具備相應的熟練作會計電算化軟件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財經類大學會計專業、財務管理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學習使用計算機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標志會計工作的現代化,即使原有的會計信息系統發生了變化形成一個新的會計信息系統——電算會計信息系統。本課程主要內容有:一是學習如何研究開發、設計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的理論知識,如:企業管理及其財務信息需求的編寫等。二是如何應用財務信息系統,如應用金蝶ERP財務軟件、用友ERP財務軟件。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歐陽電平編著,會計信息系統,科學出版社,2009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計算機應用基礎
先修課程: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會計專業本科生、及其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10. 會計專業英語(4學分)
課程目標:
幫助學生熟悉專業英語,提高閱讀英文會計文獻和用英語理解和處理會計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技能課。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外語常用及文章的語言結構,使學生能較熟練地閱讀專業書刊及提高口語能力。本課程以英語介紹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介紹資產,負債,權益,收益,費用,理論的會計處理方法;介紹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以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學完該課程,可以流利閱讀英語財會文章。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約翰.J懷爾德等著,崔學剛改編,會計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及相關專業學生
11. 銀行會計(3學分)
課程目標:
掌握中央銀行的基本業務以及商業銀行基本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業務核算手續,了解中央銀行會計和商業銀行會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理解銀行會計業務核算的基本程序。
課程內容:
闡述銀行會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銀行會計基本核算方法和業務核算手續以及財務分析的技巧。具體講述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業務,國庫業務,商業銀行繳存存款準備金業務,貸款業務和公開市場業務的核算;講述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貸款業務,結算和貼現業務,現金出納業務,聯行往來業務,金融企業往來業務,外匯業務的會計核算以及商業銀行本身的資產,收入,成本費用,權益核算業務。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王允平 李曉梅主編,商業銀行會計, 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7月第二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財務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
12. 外匯會計(3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外匯業務原理,外幣業務會計基本核算方法和外幣報表換算業務等知識。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記帳本位幣和匯兌損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出發點,主要闡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日??赡苡龅降耐鈳艠I務所常用的核算方法,由此進一步講述外幣投入資本和清算業務,對外投資和負債業務,外幣營業收入和利潤分配以及外幣風險及會計處理。二是講述外幣資金報表的編制和外幣資金報表換算的知識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編,涉外企業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13. 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3學分)
課程目標:
了解預算會計的概念、特點和基本內容;掌握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及核算特點、預算會計的課目設置及賬務處理辦法以及預算會計和報表種類格式及編制方法。
課程內容:
預算會計是各級政府財務部門,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活動、單位預算資金的運動過程和結果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一門專業會計。
本課程主要闡述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及核算特點;闡述預算會計的課目設置及賬務處理辦法;闡述預算會計和報表種類格式及編制方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趙建勇主編,預算會計(第四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學,財政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財務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
14. 高級財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折算、物價變動、租賃、所得稅、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有關概念和會計處理。
課程內容:
本課程運用國際通用的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闡述獨資與合伙、公司、總分店經營不同組織形式所有者權益的會計處理,介紹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折算、物價變動、租賃業務、所得稅、非貨幣性交易、關聯方及其交易、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會計差錯更正,以及公司整頓與破產清算等特殊業務專題的會計處理。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著,高級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4月;
徐文麗主編,高級財務會計 習題與解答,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財務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
15. 稅法與稅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有關稅法與稅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及程序。
課程內容:
本課程闡述我國稅收法規的基本原理、現行規定,以及各種稅收的征收對象,課稅計算和會計處理,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和所得稅的征收計算,以及會計核算。并了解各種稅收的現行優惠政策和稅收籌劃的基本方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蓋地主編,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五版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信息管理類等專業
16. 國際財務管理(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跨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課程內容:
本課程闡述國際財務管理的基本特點及國際籌資管理、國際企業投資、外匯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跨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夏樂書、李琳主編,國際財務管理,東北財經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公司理財
建議選課對象:財務管理、會計學及相關專業學生
17. 高級管理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管理會計學科發展的動態及趨勢,了解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所遇到的理論及實際問題。
課程內容: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企業內部的有效資源配置、充分利用的信息機制――管理會計也發生變化。本課程講述的內容,是有關管理會計學科發展的動態及趨勢及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所遇到的理論及實際問題,如:資本會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成本管理,企業績效評價系統等。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及專業知識面,為學生培養成為企業首席財務官服務。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許金葉編著,管理會計,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
先修課程:管理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會計專業本科生、及其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