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金融系統工程方向)、數學、計算機應用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能應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術,以及定量化模型,對社會經濟管理系統中的有關人力、設備、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綜合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能力,能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或其他各類經濟管理部門,以及非金融類公司、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決策、理財、投融資、風險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以數學為基礎,以軟件應用和行業應用為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管理學、經濟學、數學、金融系統工程和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熟悉經濟法規和國家有關經濟管理的方針、政策;了解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決策工具和數量分析方法解決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實務問題。
三、畢業學生應獲得和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1.掌握現代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管理科學與工程(金融系統工程方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以及分析和解決實務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國管理、金融、經濟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以及有關國際慣例;
5.了解國內外有關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中外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乙等以上。
四、主干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
五、主要課程
本專業課程體系包含五個模塊,即通識課、基礎課、專業選修課、任意選修課及實踐教學環節。主要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英語、計算機、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等公共基礎課;運籌學、統計學、基礎會計、金融系統工程學、行為金融學、公司理財、金融風險管理、項目管理、金融工程建模與分析、金融投資學、運營管理、壽險與非壽險精算、公司購并、投資組合理論、金融數學、技術經濟學、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預測與決策技術等學科基礎必修課或專業選修課。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與環節
包括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踐、畢業論文等。
七、修業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主修課程
1. 隨機運籌學(4學分)
課程目標:
了解隨機運籌學的數學模型,能夠運用隨機模型分析和解決一些較簡單的實際管理與金融問題,以便能夠滿足將來適應從事實際工作的需要。
課程內容:
主要介紹在管理問題中應用較強的隨機運籌學主要模型,包括馬爾科夫模型、排隊論模型、隨機動態規劃模型、最優控制模型和最優設計模型等,以及在金融期權定價和投資組合風險等方面應用的內容,涉及到基本理論與實際應用兩個層面,以大量實例作為對理論與應用理解的手段。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V.G.Kulkarni.OPERATIONS RESEARCH :Applied Stochastic Models.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4
Wayne L.Winston.OPERATIONS RESEARCH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Models.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
先修課程:運籌學
建議選課對象:大學三年級管理科學、工程管理等專業
2. 知識管理(3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知識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應用,對知識管理有個較全面的認識。
課程內容:
知識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由此知識管理應運而生。本課程從知識經濟的理論源流出發,分析知識經濟的發展脈搏和含義特征,知識經濟的未來前景、機遇和挑戰;分析信息、知識與知識經濟的關系;介紹企業知識管理的概念與框架,企業知識資本的構成,企業知識管理戰略;企業知識管理的各環節,包括知識生產、加工、儲存、訪問、共享過程的管理;企業知識管理的技術;企業知識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等等,輔以國內外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案例分析。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廖開際,知識管理原理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先修課程:管理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類高年級本科生
3. 績效評價與激勵(3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敘述績效評估的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成功的組織、團隊和個人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并且進一步激發和滿足他們對信息反饋的渴望,同時,對那些近期運作不佳而又急于獲得成功的組織、團隊和個人,也將能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課程內容:
本課程系統介紹績效管理的全過程,從績效管理基本原理、原則和方法入手,詳細闡述績效的概念和績效管理系統的職責劃分,明確績效計劃制定的基本程序以及如何確定績效標準和目標;在績效實施與管理中強調溝通和指導對員工績效改善的重要性;在績效考核過程中,論述考核主體與考核頻率的確定以及考核難點和誤差;從控制導向、行為導向、特質導向的基本思路;闡述績效反饋與績效改進、績效考核結果應用等內容的規律性及實施要點;最后闡述了績效管理制度的基本結構。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績效與獎勵管理》[美]佛洛倫斯.斯通 著,甘泉譯,華夏出版社 2004.01
《績效管理》陳芳等,海天出版社,2002.02
先修課程:管理學,組織行為學。
建議選課對象:工程管理專業、管理科學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4. 運營管理(6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講授制造業和服務業運作管理的基本活動、相關的工具和方法。除了讓學生掌握一些與企業運作活動相關的決策支持、決策制定的必備技能外, 我們會通過一些案例的講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1.講授運作管理行業的基本從業知識;
2.培養學生在生產運作過程設計、改進、管理方面的能力;
3.使學生了解企業運作管理者所要面對的一系列關鍵問題(成本、質量、交付、靈活性等)和挑戰;
4.討論一些在商業運作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和模型:從80年以前的庫存管理模型、質量控制圖到過去20年里世界級制造業和服務業中流行的先進管理理念諸如全面質量管理、精益制造、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
5.通過一些案例的講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運作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生產與運作管理》 張群編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
先修課程:管理學、運籌學、經濟學、概率統計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專業高年級學生
5. 投資組合理論(4學分)
課程目的:本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如何根據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將不同的財產類別納入投資組合中,以便達到優化的投資風險/回報。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投資組合的關鍵性概念和原則,為其未來從事研究或實務工作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課程內容:主要內容包括投資和證券分析; 有效市場假說; 投資工具和估價方法; 投資組合理論; 資產定價模型; 套利定價模型,債券組合管理; 投資組合績效的測量。
先修課程:公司理財;金融投資學;統計學
多媒體教學
6. 行為金融學(3學分)
課程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金融實踐中的非理性現象,運用所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技能,解決相關問題。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介紹行為金融學理論及其在個人投資、機構投資以及公司金融中的應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1)對金融泡沫、股市的季節效應等傳統金融學難以解釋的金融市場異常現象的介紹。2)對套利有限性理論、關于信念與偏好的心理學理論、前景理論和羊群行為等行為金融學理論的介紹。3)運用上述行為金融學理論對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以及公司領導者在金融市場中的決策行為的解釋。
先修課程:無
多媒體教學
7. 公司購并(3學分)
課程目的: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公司購并的基本理論,理解和掌握公司購并的系統結構、概念和管理方法,形成公司購并的思維框架,并能創造性地運用于公司購并的實踐中去,使企業的購并的決策、計劃與組織、控制與整合等管理活動,建立在科學、實效的基礎上,從而保證購并活動的成功,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課程內容:
公司購并的一般理論,重點介紹購并的概念與分類;購并的動因和效益,主要在于動因的內在分析以及對于企業經營績效和市場收益的影響;購并目標的選擇與甄選,基于行業分析與戰略目標的分析方法;交易結構設計(并購方式);購并目標的定價與支付方式;購并中的會計與法律問題;購并案例分析。
先修課程:管理學、公司理財
多媒體教學
8. 壽險和非壽險精算(4學分)
課程目的:
掌握壽險精算和非壽險精算的理論基礎和數理基礎,了解壽險和非壽險精算在實務中應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學會如何運用統計學知識處理和研究保險業務中的問題。
課程內容:
壽險和非壽險精算是一門集精算學基本原理、風險分析基本技能和保險實務為一體的保險專業課程。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壽險精算理論、非壽險精算理論和精算實務。壽險精算部分主要介紹生命函數和利息理論等保險精算學的基礎知識;非壽險精算部分主要介紹根據保險事故發生的頻率和損失幅度去確定保險費率和風險責任準備金的問題;精算實務部分主要結合具體實例介紹保險負債評估及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多媒體教學
9. 金融風險管理(4學分)
課程目標:
掌握金融風險管理的一般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尤其應掌握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以為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介紹金融風險管理的一般過程,了解分析和識別金融風險的基本方法;學會金融風險度量的主要技術方法,了解衍生證券靈敏度測量方法,掌握金融風險管理策略的基本類型及其涵義,明確認識衍生性金融工具與金融風險管理的關系。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張金清,《金融風險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二選教材:溫紅梅,《金融風險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參考書目:宋清華,金融風險管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先修課程:金融系統工程學
選課對象: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
10. 金融系統工程學(3學分)
課程目標:
明確掌握現代金融理論,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掌握并熟悉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和技巧來減少和避免各種金融風險。培養學生的金融工程思維,初步學會運用工程技術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問題。
課程內容: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以下三個方面的知識與相關技能:
1、金融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論,主要包括金融工程的概念、特點與功能、金融工程方法論、風險及其管理、金融工程理論基礎等有關內容;
2、主要基礎金融資產的特性、定價及其應用,包括固定收益證券及其定價、非固定收益證券及其定價、資產證券化等有關內容;
3、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定價及其應用,包括互換、遠期、期貨、期權等有關內容。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金融工程學(第二版)》周洛華著 上海財大出版社 2008.7
《金融工程(第二版)》鄭振龍 陳蓉 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金融工程學》許承明編著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6年
先修課程:《管理學》、《現代經濟學》、《會計學》、《高等數學》等
多媒體教學:是
選課對象: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
11. 金融數學(4學分)
課程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金融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背景,初步掌握金融數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具備應用金融數學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金融系統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金融數學描述了應用金融中的定量模型,借助于高等數學和概率論的方法,使金融概念與測度定量化,注重訓練學生的定量分析和計算能力。主要介紹內容:利息基本計算、年金、投資收益分析、本金利息分離技術、固定收益證券、利率風險分析、隨機模型。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多媒體教學
12. 隨機過程基礎(4學分)
課程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隨機過程在實踐中的應用背景,初步掌握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具備應用隨機過程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金融系統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隨機過程描述了一簇隨機變量的統計規律性,主要借助于概率論的方法,學生應具備高等數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主要介紹內容: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分布與數字特征、均方極限、均方連續性、均方微分與積分、泊松過程、平穩過程和馬爾可夫過程。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多媒體教學
13. 金融投資學(3學分)
課程目標:
金融投資學是研究金融投資的基本原理即金融資產投資運動及其經濟關系的規律性、金融投資的決策方法,以及金融投資調控與管理的一門應用理論科學。它既要研究金融資產投資運動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又要研究金融資產投資的決策方法、操作方法等應用技巧,而且還應研究金融投資的管理體制、管理方式、調控機制等問題。
課程內容:
1. 講授金融投資行業的基本從業知識;
2.幫助學生了解投資環境、投資機會及投資過程;
3.掌握現代金融投資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現代金融投資決策和金融投資管理的基本原理
4.培養學生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分析金融投資實踐中的一些現實問題的能力。
教材:《金融投資學》 胡金焱、李維林編著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4
選課對象:管理科學專業高年級學生
先修課程:現代經濟學、管理學、概率統計
多媒體教學
14. 金融工程建模與分析(4學分)
課程目的:
了解相關的金融理論、模型和建模思想,學會使用金融工程建模技術和相關統計軟件來處理經濟金融研究和實際中的定量分析、計算、設計、定價和風險管理等問題。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介紹經濟金融學中的資金的時間價值模型,包括現值與終值、年金、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攤銷、按揭貸款的分期付款、投資項目評估等;債券、股票的價值評估模型;債券的久期和凸性理論及其免疫策略;證券組合投資有效前沿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期權及其交易策略、期權定價理論;套期保值策略等現代金融模型和理論及其軟件實現過程。
先修課程:金融工程、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多媒體教學
15. 經濟控制論(3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經濟控制理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初步具備應用這些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經濟與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經濟控制理論是研究動態經濟與管理系統的一種理論與方法。該課程主要介紹動態經濟系統的狀態空間建模方法,經濟系統的穩定性、能控性與能觀測性的判識,經濟系統的反饋控制以及離散時間系統的最優控制等理論。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王晶等. 經濟控制論. 科學出版社. 2008.
二選教材:龔德恩. 經濟控制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管理學、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科學專業三年級及以上本科生
16. 運籌學A(6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定量化決策和模型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養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為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提供理論與工具支撐。
課程內容:
運籌學是一門結構化決策理論,是經濟管理各學科的基礎課程,用以培養管理決策人員決策科學化的思想和方法,它包含如下內容:線性規劃、運輸問題、目標規劃、整數規劃、網絡優化、動態規劃、動態規劃、決策論、排隊論的基本概念、理論、方法和模型。內容上盡量結合經濟管理專業實際舉一些實例,重視解決實際問題時所需要的建立模型的概念與解題的技巧。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運籌學教程(第三版),胡運權(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二選教材:管理科學,于英川(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
參考書目:運籌學(第三版),《運籌學》教材編寫組,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本科生
17. 投資銀行學(3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有關投資銀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了解其在實務操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實務性較強的課程,主要以國外投資銀行的發展歷史為背景,以國外投資銀行的機構及運作實踐為主要素材,結合中國投資銀行的實際情況,對投資銀行的實質、主要業務及其功能,進行論述和介紹,著重反映投資銀行的創新作用,力求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索現代投資銀行業的內涵和投資銀行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該課程重點介紹投資銀行的承銷和經紀、并購重組與出售置換、風險資本投資及資本資產證券化等業務。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投資銀行學》夏紅芳 主編, 2010年09月, 浙江大學出版社
《投資銀行學》(第二版)周莉 主編,2007 年8 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課程:金融投資學、公司理財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科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學、金融學、工商管理等經管類本科專業學生
18. 證券投資學(4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證券投資分析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理解證券價格的變動原因及變動狀況,并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狀況及證券價格的波動情況及證券投資的狀況具有感性認識。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講授證券投資分析的一般理論,證券投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證券組合投資和資本資產定價的有關理論和實際運用技巧,并結合我國證券市場上證券投資者的操作理念和行為以及證券價格的變動狀況進行實證分析。本課程闡述和分析證券市場上證券價值及價格波動的內在原因和一般規律、證券投資的基本分析包括K線圖分析、形態分析、均線分析、技術指標分析等各種分析原理和方法、證券投資組合和資本資產定價的有關理論模型及其在實際投資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證券投資學》(第三版),吳曉求 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2
《證券投資學》樸明根,鄒立明,王春紅 主編/2009年03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先修課程:統計學、公司理財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科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學、金融學、工商管理等經管類本科專業學生。
19. 博弈論(3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博弈論的應用領域與分析問題的思路,掌握博弈論的模型和方法,能夠運用博弈論的理論與方法分析現實系統中相互制約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培養學生對經濟管理決策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將理論聯系實際地介紹: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合作博弈。其中,課程將重點介紹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的納什均衡的求解與應用、完全且完美信息動態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的求解與應用、重復博弈的理論與結論、有限理性和進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動態博弈的完美貝葉斯納什均衡的應用。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謝識予編著,《經濟博弈論》(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二選教材:張維迎著,《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參考書目:董保民,王運通,郭桂霞著,《合作博弈論》,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
(美)沃森著,費方域等譯,《策略:博弈論導論》,格致出版社 ,2010.11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運籌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類、經濟類專業本科生
20. 管理數據分析與軟件應用(4學分)
課程目的:
該課程將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科、項目管理決策的基本原理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上機使用應用軟件,加深對實際管理科學更進一步的認識,提高學生應用統計分析和處理常見經濟金融數據資料的能力。
課程內容:
該課程主要介紹SAS的特點與功能、SAS數據集的創建、定量資料的SAS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的SAS統計分析、以及一些主要統計分析類型(參數和非參數檢驗、相關、回歸、方差、聚類)的SAS分析。
先修課程:計算機、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學
多媒體教學
21. 項目管理(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體系和技能。,并能夠在實際中會簡單的應用。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闡述項目及項目管理的基本概念,項目的組織類型,項目進度控制和資源分配,項目的生命期管理和控制,項目經理的角色和職責、權力、應具備的品質,項目交流溝通,項目采購和分包、合同管理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項目管理 池仁勇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二選教材:項目管理 戚安邦 科學出版社 2007
參考書目:項目管理教程 [美]克利福德.格雷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6 先修課程:管理學、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專業本科生
22. 技術經濟學(4學分)
課程目標:
了解掌握技術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經濟活動的技術經濟分析和論證的程序、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對投資項目和經濟活動等進行經濟分析和技術經濟論證的能力和投資決策能力。
課程內容:
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依托,側重于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方法。介紹工程項目管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對技術經濟的基本內容,包括戰略選擇、市場預測、投資估算、財務評價、國民經濟評價、社會評價、環境影響評價、不確定分析與風險分析等作詳細介紹。
本課程授課過程,力求“從原理到方法,注重能力提高”。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首選教材:技術經濟學(第2版),劉秋華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二選教材:工程經濟(修訂版),宋國防編,中國科學出版社,2005
參考書目:技術經濟學,趙國杰著,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工業技術經濟學(第三版),傅家驥等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國家計委、建設部發布,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先修課程:專業基礎課
建議選課對象:工科、管理和經濟學科各專業的本科生、??粕?/P>
23. 系統工程導論(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系統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決相關領域問題。
課程內容:
系統工程是一門跨學科的交叉科學,其研究對象是系統,它強調研究方法上的整體化,技術應用上的綜合化以及管理上的科學化。本課程從最優化和系統化觀點出發,介紹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結合案例講述系統評價方法及系統分析的操作過程。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教材:汪應洛主編《系統工程》(第四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6月
參考書:王眾托編《系統工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先修課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
24. 預測與決策技術(3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進行預測與決策的設計、預測方法的選擇、預測結論的判斷和分析應用。
課程內容:
主要介紹預測與決策的基本模型與方法,包括專家預測法、趨勢外推法、時間序列預測法、馬爾科夫預測法和灰色預測法等預測內容,以及單目標風險型決策、多目標決策分析等決策內容,研究如何根據既定目標,依據資料和信息,選擇預測手段和方法,實現科學決策。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李華,胡奇英.《預測與決策》,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朱建平.《經濟預測與決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本科生
25. 跨國公司經營(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業務知識和相關技能,為未來在相關領域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課程內容:
跨國經營管理課程主要分析探討本國企業如何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以及走向國際市場后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問題。因此,本課程實際上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企業國際化問題,二是國際經營管理問題。關于企業如何國際化問題,本課程主要分析討論國際市場競爭特點,企業國際化動力,國際市場的選擇等問題。企業一旦走向市場,就要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因此,如何有效管理企業國際業務就是核心問題。企業國際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國際戰略管理、國際營銷管理、國際運營管理、國際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1.(美)克里斯托弗·巴特里特著.范黎波譯.《跨國管理》(第四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
2.(美)約翰·庫倫著.趙樹峰譯.《跨國管理——戰略要徑》(第二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
先修課程:經濟學、管理學
建議選課對象:全校大三年級以上學生
26. 營銷工程學(4學分)
課程目標:
很多因素正在促使營銷經理工作的結構和內容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希望在信息密集環境中,提高商學院學生和營銷經理的營銷決策水平,目的在于幫助和培訓新一代的營銷經理。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切實掌握營銷的具體操作方法。
課程內容:
營銷與工程設計類似,不僅需要有正確的理念,還需要有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制定營銷計劃也需要收集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并用計算機模擬。
本課程著重從營銷方案的策劃,營銷后動的設計組織角度出發,應用科學的數理方法建立方案模型,并對方案的選擇,優化及其評價,作詳細的介紹,力求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切實掌握營銷的具體操作方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Gary L. Lilien,Arvind Rangaswamy:“Marketing Engineering”,Second Edition, Qinghua University Publication,2003.12
[美]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紹明,陳振忠著:《市場營銷管理》,梅清豪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
王方華編著:《營銷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5
市場營銷管理,王方華,黃沛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9
先修課程:管理學、預測決策技術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專業本科生
27. 技術管理與創新(3學分)
課程目標:
在該課程結束時,學生對技術管理與創新的原理、方法和應用具備全面、客觀的理解和掌握。
課程內容:
主要介紹技術創新的基本概念,創新來源,創新類型和模式,標準戰和主導設計,進入時機,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基本方向和制定依據,創新項目的選擇,合作戰略,創新保護與知識產權等。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Melissa Schilling編著,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
先修課程:管理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學院及理工院系高年級本科生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