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業堅持“全媒體”背景下應用型新聞傳播類人才的專業培養理念,秉承我校新聞傳播類專業“創意思維活躍、傳媒實踐技術熟練”的專業教育特色,充分利用院系的優勢資源,為教育教學引入新視角。目前在校生140人。畢業生專業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活躍于各大媒體機構如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區縣臺、烏魯木齊電視臺、華視傳媒(移動電視)、中國新聞社、五洲傳播中心(隸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中國建設報》、《錢江晚報》、《中國新聞周刊》、《成功營銷》、手機報、人民網、北青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從事新聞傳播相關的各門類工作。也有部分同學在北京市鐵路公安局、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新疆中石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等單位從事宣傳、企劃、文職等相關工作。
專業在傳統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綜合業務能力的提高。課程設置在傳統的新聞專業的新聞理論、新聞實務等課程的基礎上,兼顧平面、電視、網絡等各大媒體傳播領域的學習。堅定服務于城市發展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思路,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設置專業基礎平臺課,建構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扎實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拍攝、編輯與制作等專業基本功;重視學生策劃能力、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培養。
二、專業特色及優勢
專業特色
本專業堅持本科培養的高質量應用型標準,從“素質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三個方面入手,架構和完善教學體系。
設置縱向、橫向課程體系交融模式。在課程體系安排上,以傳統的《新聞概論》-《中外新聞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評論》-《新聞策劃學》-《新聞心理學》-《新聞道德與法規》等課程為縱向課程體系;以電視新聞傳播、報刊編輯學、網絡新聞傳播等不同媒體新聞學課程為橫向課程體系,實現對新聞學教學內容的較為全面的覆蓋,培養媒介融合背景下復合型的新聞傳媒人才。
專業優勢
建立階梯性、系列化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緊扣培養學生口頭、筆頭、手頭、念頭能力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拍攝制作能力和創新思考能力,為加強上述四項基本功的訓練,實踐教學環節設置課程實習、階段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等,四年學習期間分板塊、延展性進行層層深入的系列化學習和訓練。
搭建“三位一體”的校內外實踐教學體系。本專業擁有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臺等完善的校內媒體實訓平臺;擁有優質的校外專業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人民網、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等媒體交流、實習;擁有良好的競賽機制,通過本校組織或推薦學生參與如全國經濟新聞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大學生新聞節、大學生電視節等各類競賽,指導學生考取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資格證書等,鍛煉學生的專業應用實踐能力?!叭灰惑w”全方位鍛煉、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能力。
三、培養目標
培養政治素質過硬、人文底蘊扎實、創新意識強烈、業務技能嫻熟,系統掌握新聞傳播知識,熟練應用現代傳播技術,“口頭、筆頭、鏡頭”基本功過硬,訓練有素,能夠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勝任新聞相關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四、核心課程
新聞理論、傳播學理論、中外新聞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評論、新聞策劃學、新聞攝影、報刊編輯理論與實務、電視節目策劃、電視畫面編輯、出鏡報道與節目主持、紀錄片創作、網絡新聞傳播、新聞心理學、傳播學研究方法、新聞道德與法規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