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教育部、衛生部首批“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醫科教育現由1個醫學院、4個臨床醫學院和3家國家三級甲等附屬醫院組成。
醫學院現有專任教師近10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70人。有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1人和“長大學者”特聘教授1人。
醫學院現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技術、中西醫臨床醫學4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是一級碩士點和湖北省“十二五”重點(培育)學科。學院擁有1個省級臨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科研平臺——“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實驗室使用面積8600余平方米,有1500個實驗臺位,具有優良的實驗教學設備,能充分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需要。
醫學院堅持狠抓教學質量,將培養高素質醫學專門人才作為首要任務,近年來在教學上突飛猛進。《免疫學》課程是省級精品課程,《中醫學》、《急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人體解剖學》等4門課程是校級精品課程,目前還有《醫學影像學》、《生理學》和《推拿學》3門校級在建精品課程。近幾年來,醫學院科研工作快速發展,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科研到賬經費逐年大幅度增長。學院教師公開出版學術專著13部,編寫教材7部,發表的論文被SCI、EI、ISIP三大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的有近20篇。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教育,現有臨床醫學本科(MBBS)外國留學生500余人,外國研究生30余人。醫學院與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項目,為師生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
專業介紹
臨床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醫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臨床醫療、社區衛生與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醫療衛生單位、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護理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科學和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基本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教學和護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結構與形態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醫療衛生單位、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醫學影像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成像技術與影像診斷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系統解剖學、影像電子學基礎、計算機接口技術、醫學影像設備學、人體斷面解剖學、影像解剖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內科學、外科學、X線診斷學、CT與MR診斷學、超聲影像學、介入放射學。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中西醫臨床醫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中西醫臨床醫學基本理論、醫療與預防基本技能,能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臨床醫療、社區衛生服務與預防、醫學科研等工作的中西醫結合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針灸學、預防醫學。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醫療衛生單位、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單位工作。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護理專業(??疲?/P>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基本知識及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實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理、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社區護理。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醫學教育及婦幼保健院等醫療衛生單位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