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的"內傷":一腔熱血奔農村權益誰來保障?
《中國報道》記者 何晶
2000年底,22歲的邢曼麗正式上崗成為了遼寧省新民市的一名大學生村官。
1999年,遼寧省開始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2000年4月7日,中共新民市委組織部、新民市人事局下發《關于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意見》。同年10月,通過公開考試、考核的方式面向社會招錄了141名大學生派到農村工作。而在遼寧省其它一些市鎮,其大學生村官是從已有的事業編制人員中直接抽調。
新民市這一批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141名大學生村官,都是新民市及各鄉鎮的大專以上畢業生。他們是新民市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大學生村官。邢曼麗是這其中的一百四十一分之一。
一腔熱血奔向農村
“當時對‘村官’這個概念特別模糊,就是沖著是政府招聘的,覺得是政府招的就肯定有保障?!毙下惍敃r剛剛從遼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出于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的目的,她報考了大學生村官?!爱敃r的文件說的是,村官工作三年之后,可以根據個人的表現和工作能力,擇優錄取為公務員或事業編制人員?!钡靶下悅儭币步^對都抱著年輕的一腔熱血奔向村官,“當時剛畢業,我們都有一種奔向農村、心潮澎湃的感覺。剛開始對于農村的工作環境并沒有太多的設想。但是覺得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只要給我發展的空間,只要我自己努力,就肯定能干好!”之后,這一批村官被派到新民市鎮下轄的各個村子。邢曼麗當時被分到新民市興隆鎮新立屯村擔任
村主任助理。下派的大學生村官,如果是黨員,擔任的職務都是村黨支部副書記;如果還沒有入黨,擔任的就都是村主任助理。
村主任助理的主要任務,說白了,“就是村里有什么工作和安排都要下去,并沒有專門負責的任務。”當時邢曼麗年底正式上崗后,剛過完年,就趕上了村里的干部換屆選舉,所以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參與村干部的換屆選舉。前前后后的工作,“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打雜?!?/P>
“當時下去,與村里的干部和村民相處倒沒有什么矛盾。村里老百姓看來了個大學生村官,他們認為只要對村里有貢獻就好了,覺得大學生知識面更廣一些,能帶來更多的知識?!?/P>
現實與理想的反差有多大?
沒下村子之前,邢曼麗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能夠通過與村領導的溝通去實現自己的想法。但是實際上,“與村領導根本就無法溝通。你跟村主任溝通,他就會說:‘這事我不管’;跟書記溝通,他會說‘這得跟鄉里、市里打招呼’。你想要干的就跟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施展不開自己的拳腳。”
村官們下去村里工作,不是每天都有具體的事情可做?!按謇镛r閑的時候你就沒有事情可干了,但是又不能老在村部呆著。想去和農戶交流,現在農戶在農閑的時候,基本的活動就是打麻將。所以你想我們能干什么?”
最初邢曼麗設想“只要領導給了項目,就努力干唄,肯定能做出成績來”。但實際上,不是每一個村官下到村子里去,就都能夠帶領一個村子“引進項目、科技致富”的?!拔夷檬裁慈ьI?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人家一個村黨委書記都沒能夠引進一個項目呢,何況我們一個小小的大學生村官???”以前的那些想法,如今在邢曼麗看來“都是天方夜譚,真是有點傻。”
但即便這樣,邢曼麗也還是想要調試好自己的心態?!拔耶敃r想,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是干點力所能及自己能干的事情?!?/P>
邢曼麗所在的當地小學當時的師資力量還非常薄弱、很不完備,缺少老師和教材?!按骞傧氯サ臅r候,都有一個由鄉里的領導干部組成的工作組帶著。我當時就跟他們說,每天閑著也是閑著,現在村上的小學缺老師,我能不能兼職去那里教小孩?當時工作組的領導就說:‘干那個干啥?沒用?!缓笪揖蜎]話了,也就不跟他說了。”
此后,邢曼麗的工作積極性逐漸被消磨了。“后來我的態度就是,讓我閑著就閑著?!?/P>
八年漫長的借調
邢曼麗在新立屯村呆了一年之后,就被借調到興隆鎮政府計衛股任統計,主要負責計劃生育工作這一塊。“鎮政府里全是干部,干活的人沒有。我們去了之后就是干活,拼命的干活?!毙旅袷衅渌拇髮W生村官幾乎也都被陸陸續續借調到各鄉鎮和各市局里工作。而邢曼麗這一被借調,就干了8年。
剛進入鎮政府時候的工作,“也就是打雜”?!班l里來客人了,食堂人手不夠,你還得去幫忙擺桌、擇菜、洗盤子;機關里來人集體會餐的時候,你還要在一旁站立服務”?!吧踔吝B自尊都沒有了?!?/P>
但是,邢曼麗那時還是認為,“只要我努力工作就能夠贏得別人的好評”。這8年的努力工作也的確給邢曼麗帶來了一些榮譽,評優、證書是對她工作的一個肯定,也得到了一些領導的表揚。
但這些東西在今天邢曼麗看來,“都只是表面的東西,甚至是虛偽的”。當年表揚她的領導,在她上訪之后,態度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拉下臉就不認人了?!耙幌戮妥屛业男臎隽恕薄?/P>
大學生村官的權益由誰來保障?
邢曼麗們上訪,爭取的就是兩個字——“編制”。編制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身份的象征,這也關系到他們的將來。
其實在2004年滿第一個三年之后,邢曼麗們幾乎年年都要去找當地人事部門。當時新民市人事局的一個干部對他們說:“你們回去等吧,這才剛滿三年,你們慢慢等,你們現在不還有活干么,慢慢干。”就把他們打發走了。以后每次去找也都是搪塞。一拖再拖,拖到現在已經10年了。
他們要編制,就有人說:“你們村官要什么編制啊,你們就是臨時工?!薄霸诖謇?、在鄉鎮上工作沒有編制,就相當于是‘后媽帶來的孩子’,永遠沒有人管。沒有發言權,什么權力都沒有。用我們領導的話說就是:‘干好干壞都一樣?!?邢曼麗們“一腔熱血全都沒有了”。
矛盾沖突的激化在于,2008年新民市各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每人都補發了1萬多元的臨時性津貼,但是壓根沒有村官們的份兒。他們本身的工資待遇與當地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沒套上,事業單位工資年年看漲,但是他們的工資始終在原地踏步。之前他們通過找人事部門,加過一次100多元的績效工資,所以邢曼麗們只好再一次去找,但是這一次行不通了?!爱敃r領導就是說‘發100多的績效工資是因為錢少,現在錢多就不給發了。’”但是更名正言順的理由是他們沒有“身份”。
當年的文件明確規定,所有大學生村官滿三年之后就可以直接進入事業編制,或有限競爭公務員。但是人事局的干部就跟他們玩文字游戲,“這不是寫的是‘可以’么,又不是‘必須’,就是說也就能夠‘不可以’啊”。
之后,邢曼麗們便開始了漫長的上訪,為的就是要一個“身份”。
但是將近1年的上訪最終都無疾而終,并且讓村官們成了新民當地“又臭又硬的石頭”。新民市即在2009年11月下發了一個關于“從此結束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安排一個考試對全部100多名村官只錄取40人“頂崗待編”。其實新民市本身就已經超編4000人,“還讓我們頂誰的‘崗’待誰的‘編’?這明顯就是又挖了一個坑讓我們往里跳?!?/P>
在上訪后的第2年,邢曼麗們都被所在的鄉鎮政府的領導“談了話”。“我的領導口氣還很強硬,就是說:你想干就干,反正工資就是這些錢,也沒有‘三險’。但是你在這里干一天,就不許上訪,你要上訪,你就回家。”
邢曼麗帶著一肚子憋屈和憤怒回了家。
“國家搞這個村官計劃的初衷是好的,也能夠鍛煉一些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人,去農村看看具體是個什么樣子?!毙下惾缃窕叵肫饋碚f,“但是在政策制定了之后,就再也沒有人去關注這些大學生村官的具體情況怎么樣。”對于他們來說,國家政策“開口這么大,但是出口卻那么小,甚至沒有出口”。大學生村官的權益到底由誰來保障?
在農村工作的10年讓邢曼麗更成熟了,也更懂得待人接物。但在鄉鎮工作的這些年,看慣了鄉鎮機關里的烏煙瘴氣、人心叵測,更多地讓她有了防備心理。
邢曼麗現在就是想另外再找份工作,但還沒有從此前憋屈和憤怒的情緒糾葛中抽離出來,“干什么都完全坐不住,很難平靜下來做別的事情”,所以現在“這幾個月主要就是在調整心態,下幾個月再接著去找工作。”
提案摘要:持續關注大學生村官問題
大學生村官上訪事情頻出,當年曾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部分大學生村官,正成為令他們越來越頭疼的集體上訪戶。
1.國家相關部門應對大學生村官的狀態持續關注。大學生任村官的生活狀態、村官任滿之后的出路等問題,都應該制定相應的對策。
2.應該規范和限制大學生村官被鄉鎮借調工作。
3.鼓勵大學生村官從鄉村實際情況出發,為農村工作獻策獻力。并不一味地提倡和鼓勵所謂“引進項目、科技致富”,大學生村官最寶貴的就是獲得農村的基層工作經驗,無論事大事小都值得去做。(來源:《中國報道》雜志供人民網專用)
(責任編輯: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