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學院(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同建設,是我國唯一的培養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專門人才的學院,也是我國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和濕地保護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的科技咨詢和支撐的單位,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顯著。學院堅持“教學為本、科研為先、學科立院、人才強院”的辦學理念,以“本科生導師制”為育人特色,以培養國際型、創新型、管理型人才為育人宗旨,全面推進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學院現有教職工28人,其中專職教師24人,含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講師7人。學院還聘請了英國自然保護聯合委員會主席、原澳大利亞環境署署長Peter Bridgewater博士、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張希武司長等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為學院的客座教授。
北京林業大學自1999年開始招收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碩士生,自2006年開始招收“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本科生,該專業已被教育部列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學院已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農業推廣碩士、進修生、留學生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先后組織申報了國家級、省部級及校級教改項目三十余項,經費約100萬元,為學院教學發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院實施的“本科生導師制”于2012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院教師還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數十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在Science和PNAS等刊物上發表SCI論文80余篇,編寫專著8部,獲批專利7項,發布行業標準4項。此外學院還得到教育部“211”三期建設工程項目“全球變化背景下森林及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的專項資金和學校“985”優勢學科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
學院現有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實驗室、自然保護區規劃與設計實驗室、濕地保護與恢復實驗室、濕地生態過程實驗室和野生植物實驗室等,配有TOC分析儀、氣象色譜儀、連續流動分析儀等先進設備。掛靠有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和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碳匯計量與監測中心。學院還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包括河北灤河上游、福建武夷山、內蒙古達賚湖、安徽揚子鱷、牯牛降和甘肅安西極旱荒漠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學院已經與國外大學、聯合國相關機構、國際非政府環保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包括牛津大學和東京農工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世界雉類協會(WPA)、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保護國際(CI)、濕地國際(WI)、美國大自然協會(TNC)等。截至目前,學院已有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得到了與國外知名大學聯合培養、培訓以及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