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環境學科在現代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學院注重學科交叉融合,旨在建設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化學與環境學科,以加強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為學生培養導向,旨在培養化學和環境領域從事科研、技術開發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學科交叉背景的復合型人才。
學院下設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擁有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江雷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郭林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楊世和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流師資隊伍,目前共有教職員工6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2人,博士學位獲得者56人。近年來,學院共主持和承擔各類科研課題24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863”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多項。學院以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納米材料化學、能源材料與催化化學、表面化學與電化學、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環境生物技術、生態環境材料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在仿生智能界面材料、微納米技術、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具有很強優勢,其中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學院設置化學、應用化學和環境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按照化學類進行招生,環境工程按照環境科學與工程類進行招生。一二年級實行統一培養,三年級時,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等情況選擇化學或應用化學專業方向。
化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將掌握該專業所需的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系統地掌握化學專業,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文獻檢索和其它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知識面較廣,有較好的適應性。將成為具備寬厚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從事化學及相關領域的產品研制與開發的,適應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綜合型的應用化學技術人才和科學研究型人才。
應用化學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應用化學專業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實行三足鼎立的培養模式。一是強化數學、物理、外語等基礎教育,按北航理工科較高水平將高等數學A、大學物理A、線性代數、大學外語等設置為基礎核心課程;二是學生將系統掌握化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課程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主干課程,同時兼顧與未來需求相適應的納米技術、仿生技術等應用領域知識的培養;三是多角度分層次地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得到嚴格的訓練,包括200多學時的基礎和綜合實驗、18周的畢業設計鍛煉、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等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將具備環境工程的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掌握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設計、環境規劃與管理以及相關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工程能力。所學專業課程包括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電工學、工程力學、建筑工程制圖、流體力學、化學工程基礎、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泵站與管道工程設計、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噪聲控制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施工、環保設備設計等課程。
學院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及其他國民經濟重要領域企事業單位、政府管理部門及科研機構等就業?;瘜W、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材料、石油化工、生物醫學、能源等領域,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工、輕工、石油化工、特種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生產、開發、設計、管理和服務工作。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政府環境保護管理和規劃部門、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環境設計、施工管理、科研、環境規劃與管理等工作。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近年來一直保持100%。
學院每年都選拔部分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到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占65%以上。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