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與中共黨史研究
來源:易賢網 閱讀:1245 次 日期:2014-03-19 17:16:11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三個代表”與中共黨史研究”,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江澤民同志指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擁護,是因為我們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的論斷,對中共黨史研究工作,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一、“三個代表”為黨史研究指出了新方向

關于“三個代表”的思想,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不同時期的先進階級,都曾體現過、實踐過;但能始終堅持的,只有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凡是對社會發展起過推動作用的階級和政黨,在其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后的一段時間內,也都曾代表過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代表過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代表過廣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才。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并同它們進行斗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化為反動派,化為落后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被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注:毛澤東:《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一文的題注,《毛澤東選集》1—4卷合訂本,1968年版,第1087頁。)。以國共兩黨的合作史而論,國民黨的創始人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革命的象征。他的一批忠誠革命之信徒大都集中于國民黨內,他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依靠中國共產黨幫助,改組的國民黨在當時中國社會上是有威信的。其三民主義和中共在民主革命階段的奮斗綱領相一致,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曾經順應了“三個代表”的要求,所以兩黨合作,發動了中國國內第一次大革命。但不久,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背叛了孫中山的革命學說,和中共分裂。從此,這個黨完全背離了“三個代表”的要求,執行了一條“賣國、獨裁、內戰”三為一體的反動政策,直接阻礙了中國社會進步,最終為繼續堅持“三個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所推翻??v觀中國和外國的歷史,奴隸社會末期的封建地主階級,封建社會末期的資產階級,在一定的時期內雖然也曾是“三個代表”的積極倡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但其階級局限性決定他們不可能始終堅持“三個代表”,他們不過都是歷史上匆匆來去的過客而已。這就說明,不是任何階級和政黨都能始終堅持“三個代表”的。

再從蘇聯共產黨的發展來看,在列寧、斯大林時期,布爾什維克黨是“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所以開創了十月革命的勝利之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斯大林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未來社會的設想創立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雖然對科學社會主義有許多曲解,但從性質上還是社會主義的。這一模式從根本來說是基本符合“三個代表”思想的,它在蘇聯迅速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工業國以及打敗希特勒法西斯的斗爭中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前進,在改革過程中,蘇聯出現了現代修正主義,他們全盤否定斯大林,否定社會主義制度,背離了“三個代表”的要求,“在西方壓力下,頭腦不清醒,連自己正確的東西都否定了”(注:劉華秋:《指導新時期對外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鄧小平外交思想的體會》,2000年7月13日人民日報第9版。),把“改革”變成了“改向”,把“突破”舊模式變成了“徹底摧毀”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徹底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隨著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得手,便招致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這個教訓說明,即便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如果背離“三個代表”的要求,也是會走向反面的。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三個代表”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生命,是無產階級走向勝利的唯一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始終堅持“三個代表”而發展壯大的歷史。她在每個時期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它的每一步行動,都是為了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我們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史,包括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統一戰線史,以及自身建設史,包括思想史、組織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成功經驗和教訓,都是圍繞“三個代表”這個根本的。因此,我們研究中共黨史,也必須緊緊圍繞“三個代表”來研究。這樣,就能挖掘深度,具有高度,就能找到黨的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就能堅持黨的建設的正確方向,就能提高加強黨的建設的自覺性,使我們黨永葆革命青春,領導全國人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總之,“三個代表”是黨史研究的中心,黨史研究的靈魂。中國共產黨堅持“三個代表”的方向,走過了革命、建設、改革開放近80年的里程,其道路雖坎坷而曲折,但其方向是正確的,成就是偉大的,無愧于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我們如果偏離“三個代表”去研究黨史,用神來之筆任意涂抹,那給后人留下的將不是資政育人的傳信史書,而是一部真中有假虛實難分的演義。弄不好就會被人拿來否定黨的全部歷史,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二、“三個代表”為黨史資政育人功能提出了新要求

存史、資政、育人,是黨史研究的目的和任務。資政是指用歷史經驗來指導目前和今后的工作,以利于掌握革命和建設的客觀規律,“使工作做的更好,更有進步”。(注:《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400頁。)育人是用黨的光輝業績,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激勵當代,昭示后人,使我們的事業代代相傳,永不變色。

;所以我們要通過黨史研究和黨史教育,使廣大中青年干部知道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課書,懂得黨是適應“三個代表”的要求而誕生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又是以“三個代表”為根本而制定的,在貫徹實施中積累的經驗(含教訓),形成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又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生動體現。只要我們全體黨員和干部,特別是廣大中青年干部不忘記它,始終堅持它,就有了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有了保障,我們的四化大業就大有希望。

三、“三個代表”為檢驗黨史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標準

以往檢驗黨史研究成果的標準,一般是以是否客觀地反映了客觀歷史發展過程來衡量的。這一標準是必要的,正確的。因為如果歪曲歷史,離開歷史的真實而隨風改寫歷史,當然是極壞的作品,極惡劣的作風。但是僅僅考慮歷史發展過程的真實性還是很不夠的。因為史事的真實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度,并不能說明認識了黨的歷史本質和掌握了其規律。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則為評價黨史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個新標準,即是要看黨史著作是不是反映了“三個代表”的思想,是不是反映了黨史的本質和規律,是不是正確地、科學地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一本黨史著作出版,判定它是否寫得成功,只要用“三個代表”的標準去檢驗,便可知道。黨史著作中反映了黨在社會變革中的先進作用,即反映了黨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便能使人們讀后知道共產黨不可戰勝的根本原因,了解黨的歷史發展客觀規律和黨擔負的歷史任務,并從中吸取歷史經驗,增長知識和才干,提高領導水平,自覺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奉獻,而奮斗。這樣的史書,就可以起到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

相反如果我們的黨史研究成果只是文山會海的資料堆積,或只孤立地寫了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動,這就很不成功。因為這只反映了黨史一個側面,或只寫了一條線,還遠遠不是黨史的全部,沒有抓住本質性的東西,所以無法總結出符合“三個代表”的歷史經驗,看不出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什么,這樣的黨史著作不能發揮應有作用,不能稱之為優秀的黨史著作。黨的歷史應當是黨帶領全體黨員和人民,團結黨的朋友,共同奮斗的歷史,它表現在方方面面,是立體的,不只是一個面或一條線。

然而,要使大量優秀的黨史著作問世,還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標準。困難再大,問題再多,也不能離開“三個代表”的標準去敷衍。因此,我們在黨史研究中,必須下大功夫,花大力氣,潛心研究,精益求精,寫出更多更好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黨史著作。只有這樣的黨史著作,才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任何敵對勢力都無法推翻的經得起考驗的信史。它將成為傳世之作,無價之寶。我們應該為此而不懈地努力,把黨史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推向新的水平。

更多信息請查看哲學范文

更多信息請查看哲學范文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三個代表”與中共黨史研究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