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及專業簡介
來源:重慶大學招生網 閱讀:1600 次 日期:2014-03-12 14:22:24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4年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及專業簡介”,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院長寄語

現代傳媒已成為推動政治民主、促進經濟發展、普及文化教育、改良社會秩序、反映民生甘苦、激發人類精神的社會公器。隨著傳播科技的進步,傳媒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日俱增,當代社會已逐漸成為媒介化社會。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秉承現代大學理念,弘揚人文與科學相濟的辦學傳統,積極探索科學而獨特的新聞傳播教育模式,研究新聞傳播學理,培養新聞傳播英才。熱誠歡迎以新聞傳播為志業的學子報考重慶大學新聞學院,來這里——追逐夢想,揚帆啟航!

學院介紹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誕生的專業學院。重慶大學辦學素以人文與科學相濟,1929年創校即設文學院,著名學者向楚、向宗魯、商承祚、楊明照、吳宓,作家艾蕪、詩人吳芳吉等曾在此任教或就讀,后在全國院系調整中停辦。1998年,重慶大學成立人文藝術學院,恢復漢語言文學專業,新設新聞學專業。2007年,組建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2012年,學校調整學科布局,更名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新聞學院現有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本科專業,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點,與法學院聯合招收新聞法規與政策方向博士研究生。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800余人,專任教師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新聞出版總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1人。近五年來獲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20項。

學院秉持“追逐夢想,服務社會,成就人生”的辦學理念,塑造“敬畏學術,創新教育,造就人才”的學院文化,憑借綜合大學的辦學優勢,培養具有神圣職業良知、寬廣國際視野、深厚文化修養、精湛專業技能、駕馭未來的創新人才。

學院注重國際交流合作,2009年與加拿大威爾弗里德•勞里埃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建立“2+2模式”雙學位合作辦學項目,2011年與美國雪城大學傳播學院(New house of Syracuse University,SA)簽署“3+1+1”本碩連讀項目合作協議,2012年與臺灣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簽署合作交流協議。

學院建有技術設備先進、綜合功能齊全的全媒體傳播實驗中心,并與新華社重慶分社、重慶廣電集團、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出版集團、華龍網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學生實習基地。

Ø 專業介紹

新聞學院2013年在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兩個專業招收本科生:

新聞學專業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本專業適應信息時代媒介社會和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注重文理滲透、媒介融合,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正義感,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個人情操,既具有國際化視野、良好的人文學科素養和新聞職業水準,又能廣泛運用新媒體傳播技術的新型新聞傳播、文化宣傳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新聞傳播歷史和基本理論,接受新聞傳播實踐的訓練,具備適應全媒體、融合新聞發展時代,利用多種傳播媒介從事新聞傳播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文情懷、道德品質、協作意識、文化修養以及健康的體魄;

2.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與綜合思維能力;了解新聞學、傳播學的理論前沿,具有新聞學、傳播學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的研究能力。

3.開闊的國際化視野,掌握新聞傳播學基本理論,熟悉中外新聞事業的歷史,了解中國國情及與新聞傳播相關的法律與政策,堅守職業倫理道德;采、寫、編、評的業務能力。

4.具備采訪、寫作、編輯、評論以及攝影攝像等專業技能;掌握視聽語言的基本原理,能運用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編播新聞、傳播信息。

5.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備媒介調查、節目策劃與制作、新聞傳播及輿論研究等所需的綜合專業素質。

主干學科:新聞傳播學。

核心課程: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中國新聞史、世界新聞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電視攝像與編輯、音視頻節目制作、新媒體導論、媒介經營與管理。

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可以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文化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畢業生可到新聞媒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實務、文化宣傳、創意產業等工作。

廣播電視學

本專業立足于新聞傳播學的內在規律,著眼于廣播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和未來前景,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廣博的文化知識、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嫻熟的專業技能,能夠在廣播電視機構以及其他傳媒、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采訪、報道、拍攝、編輯、主持、策劃、管理等工作的廣播電視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新聞學、傳播學以及廣播電視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廣播電視新聞采、寫、編、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廣播電視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新聞學、傳播學以及廣播電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熟悉與新聞傳播有關的方針、政策、法規與倫理知識。

3.具有較強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掌握廣播電視傳播的方法,具備采訪、寫作、攝錄、編輯、評論、現場報道與主持、節目策劃等專業能力,熟練的廣播電視節目采制技術能力。

4.具有良好的新聞敏感和視聽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語表達、鏡前表現、聲畫組合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外語應用和使用傳播新技術的能力,熟悉新媒體傳播業務,了解世界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動態,具有國際視野和前瞻意識。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熟悉文獻檢索、數據庫應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礎的調查統計方法。

主干學科:新聞傳播學。

核心課程: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中外新聞傳播史、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報道、廣播電視寫作、電視攝像、廣播電視編輯、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廣播電視經營管理。

就業方向:本專業適應性強,主要培養理論素養深厚、知識基礎扎實,具有良好的新聞傳播專業精神和業務能力的專門新聞人才。畢業生可到廣播電視臺、音像出版、影視制作等新聞傳媒和各種文化傳播產業,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從事新聞采編及文化宣傳工作。

培養特色

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近年涌現出一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如獲得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的2010級學生張文軍,2012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重慶賽區銀獎獲得者辛曉彤,以及西南地區高校首位入選國家五人制足球隊的2009級學生李遠翔等。2010年12月我校自編自導的話劇《重慶往事:紅色戀人》獲得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獎,片中主角為我院2008級學生高蕾,我院20余名學生擔任了主要演員。

就業去向

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連續三年來都有畢業生成功申請或考取倫敦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澳大利亞默爾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學校的研究生。每年考取研究生的畢業生占總人數的25%左右。畢業生就業去向:一是到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等事業單位工作,約占總就業人數的20%;二是到國有大中型企業從事宣傳、行政管理工作,約占總就業人數的40%;三是考取公務員等國家機關,約占總就業人數的5%;四是到外資等私企從事宣傳、行政管理工作,約占總就業人數的10%。

年級專業 畢業總數 深造 就業(根據專業情況分類)
本校 國內其他高?;虺鰢?/TD> 事業單位 國有企業 機關 外資等私企 主要就業單位
2008級新聞學專業 57 9 4 8 10 0 26 媒體、銀行、事業單位、私企、考取公務員
2008級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56 4 6 5 6 2 33 媒體、私企、銀行、事業單位
2008級漢語言文學專業 30 5 1 9 3 0 12 事業單位、私企、銀行、中小學

專家推薦

馬勝榮(第11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特聘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是我國西南一所新型的新聞學院,學院正在努力改革和創新,為在新的傳播環境中不斷發展的新聞媒體和信息傳播機構培養和輸送人才。

學院在專業教育和實踐中,注重突出特色尤其是及時研究在傳播技術發生革命性變化之后培養新聞專業人才的模式和途徑。

學院不斷加強同新聞業界的聯系與合作。已經同一些中央媒體、區域性媒體和當地媒體建立起專業實踐基地,還邀請眾多政界、新聞界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到學院為學生授課,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海霞和新華社知名記者黃文等擔任了學院的兼職教授。

學院積極開展與國內和海外新聞院校的合作,已經同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建立起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生的機制。

有志于投身新聞工作的學子可以選擇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學院將為你們提供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的環境和機會,為你們未來的成功提供動力。

鄭保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重慶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國家985大學,年輕的新聞學院廣攬人才、銳意改革,致力創新,已形成一支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初步形成本科-碩士-博士的人才培養格局。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教授先后出任院長、名譽院長,現任院長董天策教授是我國新聞傳播學界近年來卓有成就的中年學者。相信在他們兩位和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重慶大學新聞學院一定能夠后來居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學長寄語

崔然,2010級新聞專業本科生,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爸骱希跬?,鐘塔聲里,黃桷樹下,重大授我知識,予我智慧,樹我信念,我的夢想從這里起航?!?/P>

張軒,2006級碩士研究生,北京新華總社記者?!霸谌瞬艥鷿男氯A社與眾多優秀的新聞人同臺競技,我從來沒有膽怯和退縮過,扎實的新聞寫作功底和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為我贏得了領導的贊賞和同事的尊敬,開辟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感謝重大新聞學院給予我的這份自信和實力?!?/P>

網址:http://slj.cqu.edu.cn/

電話:023-65678271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