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全國恢復高考后于1983年首批設置保險專業的四所高校之一,1997年成立國內普通高校中首家保險學院,是國內普通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同類學院,金融學科(含保險)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我校保險專業198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200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二十多年來,先后培養了保險、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各層次畢業生4000余人,培訓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國內各保險公司高層管理干部和業務骨干2萬余人。
多年來,保險學院始終秉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國際和定位培養”的辦學理念,以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人才為宗旨,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了“聚合國內外優質辦學資源,鑄造一流師資,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的辦學思路,與國內外知名保險企業及高校聯合辦學、建立學術交流、師生互訪、資料交流和培訓進修等合作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二十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知識扎實、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強、通曉國際慣例的保險和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
學院現有三系兩所,包括保險系、社會保障系、保險財務與精算系、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目前保險學院的保險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學兩個專業均有碩士點和博士點,形成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的辦學層次。保險學院目前有專職教師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3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的占教師人數的90%以上,70%以上的教師有在國外進修或留學經歷,有3人享受洪堡基金赴德國進行博士后研究。教師中有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副秘書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精算師協會正會員及國際社會保障學會、北美精算師協會、英國皇家保險學會和日本精算師協會等國際國內專業組織及職業團體會員多人。另外有國內外聘請的客座及兼職碩士及博士導師等20多人。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含企業年金方向)
本專業是國內新興專業,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1999年開始設立,我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2000年即開始招生。在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設立之前的10余年,我院就已經開始社會保障課程建設和師資建設,迄今已有20多年時間,使社會保障學科建設和師資有良好的基礎,本專業2008年獲批為四川省重點學科建設點,2009年成為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誠信品德,具有較為扎實的經濟和管理基礎知識,通曉中外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能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運作和管理的專門人才。
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與業務管理部門,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及其他公共經濟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管理學原理、經濟法律通論、財政學、貨幣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社會保險、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勞動經濟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國外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社會保障精算、社會醫療保險、風險管理與保險、社會調查方法、人壽與健康保險等。
企業年金方向將進一步強化員工福利計劃設計與管理、企業年金理論與實務、年金保險與年金市場等專業課程的教學。
保險學專業(含風險管理方向)
保險學專業是我院建設歷史較長的品牌專業。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實踐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極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保險學專業2006年成為四川省首批特色專業,2008年獲批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保險業是我國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保險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誠信品德,具有較為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和保險理論知識,具有熟練的專業業務技能,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學生畢業后可到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保險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企業集團、事業單位及相關經濟部門從事風險管理與保險工作。
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管理學原理、經濟法律通論、貨幣金融學、統計學、會計學、保險學原理、財產與責任保險、人壽與健康保險、壽險精算、風險管理、投資學、保險法、計量經濟學、社會保險、保險財務會計、保險經營管理、保險醫學、企業年金與員工福利、公司金融等。
風險管理方向課程模塊開設風險計量、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等特色課程。
保險雙語實驗班
保險雙語實驗班旨在培養中國加入WTO后對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融保險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需要。教師來自于歸國學者、外籍專家、校內外優秀教師。保險雙語實驗班注重外語能力與專業能力并重培養,核心專業課程采用國外大學同步原版英語教材,用中英文雙語教學。實驗班實行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為優秀學生提供出國深造的機會,并實現與我院研究生培養方向的對接。保險雙語實驗班含保險財務與會計方向和保險精算方向。
保險財務與會計方向
保險財務、保險會計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普通會計、財務管理有差別,不僅需要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管理學、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掌握保險學、精算學、人口學、金融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可以說“保險財務與會計”是跨會計、財務管理、保險、精算、金融、財政稅收、社會學等諸多領域的專業。該實驗班的培養定位是國際化、復合型的專業技術人才,符合要求的學生畢業后有出國深造的機會。
2008年西南財經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學生在大學三年級結束時若英語和其他課程的成績符合兩校協議要求,可以申請第四學年到格拉斯哥大學會計和金融系學習,西南財經大學認可學生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的學分。同時,格拉斯哥大學可以幫助學生在ACCA證書考試中獲得部分課程免考,并可以申請在格拉斯哥大學或其他國外大學完成碩士階段的學習。
畢業生適合到外資保險公司、外資金融機構、金融及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大型企業、外資企業的財務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工作。
主要課程:
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管理學原理(雙語)、貨幣金融學、會計學基礎(雙語)、計量經濟學、中級財務會計(雙語)、保險財務會計(雙語)、財務管理、風險管理與保險(雙語)、財產與責任保險(雙語)、人壽與健康保險(雙語)、壽險精算、投資學(英)等。
本實驗班學生在就讀期間實行嚴格的進出流動制度。
保險精算方向
精算師是保險經營與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數理專家,在保險公司運作中處于核心決策地位。隨著精算技術應用領域的拓展,精算師的從業范圍逐漸擴大,諸如在銀行、顧問咨詢公司、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政府機構等委以重任。開設精算轉業費方向,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保險、風險管理、精算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精算實務操作技能,具有從事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工作的專業人才。該實驗班的培養定位是國際化的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有出國深造的機會,并實現與我校研究生培養方向的對接。
2007年西南財經大學與英國赫瑞•瓦特大學簽署“保險精算與統計學士”合作項目的協議,雙方實現培養方案中的相關課程對接,互認學分。學生進入精算班學習兩年后,符合條件者可以申請去赫瑞•瓦特大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以取得兩個學校的學士學位證書,并可以申請在該大學或其他國外大學完成碩士階段的學習。
畢業生適合到外資保險公司、外資金融機構、金融及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養老金公司、政府部門、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風險咨詢評估機構、外資企業的相關部門從事工作。
主要課程:
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管理學原理(雙語)、貨幣金融學、計量經濟學、會計學基礎(雙語)、風險管理與保險(雙語)、財產與責任保險(雙語)、人壽與健康保險(雙語)、利息理論、壽險精算(雙語)、非壽險精算(雙語)、財務管理、投資學、保險財務會計、公司金融等。
本方向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學生入學后要進行數學選拔;學生在就讀期間實行嚴格的進出流動制度。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