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創建于1958年,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現已發展成為我校集自動化、電氣、電子及信息類專業于一體,專業面最寬,就業率最高,學生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 。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隊伍結構合理?,F有教職工16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6人,正、副教授74人,高級工程師8人。設有信息與控制工程系、電氣工程系、電子工程系和電工電子及電路教學實驗中心等四個系級教學單位。
學院目前設有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學和物聯網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名牌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通信工程為“省級特色專業”,自動化專業2010年入選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1個。學院與世界500強企業分別建立了西安理工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西安理工大學-TI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西安理工大學-飛思卡爾嵌入式應用實驗室和西理工-英飛凌-裕能達微控制器實驗室。學院現設有電氣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0個二級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3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17個二級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每年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進站人員近300名,本科生600余名。
學院科研實力雄厚,碩果累累。現設有晶體生長設備與系統集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晶體生長設備及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工業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新型半導體功能材料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晶體生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軍民兩用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信息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和電力電子技術與特種電源裝備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機構,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等科研項目,年度科研經費超過4000萬元。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先后與美、日、英、德等國近十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學院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治學嚴謹,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學院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努力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平臺、創造條件。近五年來,學院獲國家級、省級和校級教學成果獎12項,分別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7項、省級獎項20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項、省級獎項23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21人次、省級獎項103人次;先后連獲“英飛凌杯”全國嵌入式處理器設計應用大獎賽第三屆和第四屆全國一等獎、第五屆全國二等獎,獲“飛思卡爾杯”全國智能車大賽國家獎1項、省級10項,全國創業計劃大賽銅獎等獎項。學院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連年獲得學校“科技杯”、“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學院在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及志愿者服務等方面,累計獲得校級和校級以上表彰獎勵百余項,其中一等獎23項,優秀組織獎80項; 2010年和2011年,我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后獲得“省級優秀社會實踐服務團隊”榮譽稱號;2011年學院開展志愿者服務工作23次, 50名同學被遴選為“西安世園會志愿者”,其中2人被評為“世園會工作先進個人”,20人被評為“西安世園會優秀志愿者”。學院團委2011年被評為“西安理工大學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
學院目前除校級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獎學金外,還有合作企業、校友捐贈設立的“東方電氣獎學金”、“劉嵩俊獎學金”、“唐仲英獎學金”、“艾默生獎學金”、“羅克韋爾獎學金”、“啟源獎學金”、“蘇文成教授獎學助學金”、“禾望電氣獎學金”、“應用物理材料獎學金”等獎學金,覆蓋了全部本科專業。
由于我院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工程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青睞,中國東方電氣集團、艾默生公司、華為、中興、特變電工、東方電氣集團、永濟電機、許繼集團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連續多年與我院優秀畢業生簽約,2011屆本科畢業生考研率27.1%,就業率97.2%。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