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學院始建于1978年,現設土木工程、建筑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管理四個本科專業。目前在校學生1000余人。學院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結構工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學院現有教學與科研實驗室面積6000余平方米,設備總值1000余萬元,生均設備值超過萬元。學院形成了以教學為基礎、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為兩翼的“大土木”學科格局以及“注重工程性實訓,建設雙師型隊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F有教職工8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雙聘院士1人,博士以上學歷人員35人。國務院政府緊貼獲得者1人,大連市政府緊貼獲得者2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人,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兼職與客座教授10人。學院下設建筑工程綜合實驗室、工程力學實驗室以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等機構10個;遼寧省優秀創新團隊一個。其中,“巖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遼寧省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復雜結構系統災害預測與防治實驗室”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億達建筑設計院為甲級資質設計院。結構工程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優勢特色學科。土木工程專業為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逐漸形成了以土木工程和礦業工程為重點研究領域、以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研究為核心的教學與科學研究模式,特別在結構抗震工程、巖土工程、礦山災害預測與防治工程、核電基礎與地震工程、隧道與橋梁工程、建筑設計、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設備安裝等工程方面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人才與技術支持。近年來,學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共承擔各類課題8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日本文部省國際合作科學基金2項,973、863課題子項目各1項,科技部重點項目2項,省部委科學研究項目20余項,企業委托橫向課題30余項,在研科研項目總經費20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出版教材18部。近年來,學院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周培源杯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基礎力學實驗競賽、全國大學生土木工程材料競賽、全國“人環獎”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競賽、全國大學生建筑作業競賽、遼寧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遼寧省大學生測繪技能競賽等10多項賽事,共獲得全國獎15項、省級獎40多項。學院與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瑞典、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單位開展了學術交流、合作研究、人員互訪、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活動,收效良好。
土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扎實的土木工程學科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一定實踐和創新精神,能在土木工程設計、施工與管理、咨詢、開發等領域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將按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寬口徑培養,在前四個學期同一專業平臺課程的基礎上,自第五學期起向“建筑結構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三個專業方向分流。本專業多種培養模式并存,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注重工程實訓,加強工程師素質訓練,培養應用型人才。加強職業資格(注冊結構師、注冊建造師等)考試的基礎教育。注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設計、實驗、實習與畢業設計環節,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競賽活動。通過專業學習與實踐,學生具有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能力,具有解決建筑工程、巖土和地下工程、道橋工程施工技術和項目管理的能力,掌握工程監測、工程質量鑒定與評價以及工程監理的初步能力。畢業生經考核可獲得社會承認的見習三級造價員資格證書,參加工作一年后,可轉為三級造價員。
主要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土木工程施工、巖體力學、巖土工程勘察及測試技術、基礎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勘測設計等。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基本理論與知識,具有初步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能在室內環境設備系統、建筑公共設施系統和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安裝、運行、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按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寬口徑培養,為保證畢業生從事供熱、通風與空調設計等領域內的施工組織與管理、相關工程的質量監測與鑒定、相關工程熱力系統的運行、管理、分析與診斷等方面的工作,本專業將拓寬相關的知識面,包括室內外給排水、建筑概論與構造、建筑節能、建筑電氣等。本專業注重工程實訓,加強工程師素質訓練,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設計、實驗、實習與畢業實設計環節。通過專業學習與實踐,學生掌握建筑室內環境與建筑設備工程的設計方法,具有進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統的設計、測試、安裝調試、組織施工與經濟分析和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應用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畢業生經考核可獲得社會承認的見習三級造價員資格證書,參加工作一年后,可轉為三級造價員。
主要課程: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建筑環境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暖通空調系統、建筑環境測試技術、建筑設備自動化等。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建筑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建筑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綜合素質高、有創新精神,具備職業建筑師的素質與能力,能夠從事城市與建筑領域內的設計、規劃、管理、科研、開發、咨詢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采用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采用“4+1”專業培養模式,即4年的校內專業學習與設計實踐,1年的設計院實踐和畢業設計環節。本專業注重建筑設計實踐環節,加強工程師素質訓練,培養應用型人才。以建筑設計為主線,相關知識為主干課,配以適量的選修課,注重綜合素質、強化建筑技術、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適應注冊建筑師制度的施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競賽活動。通過專業學習與實踐,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建筑施工圖繪制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師業務實踐的相關知識,具備考取注冊建筑師的基本業務能力,在項目策劃、建筑方案設計方面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對相近的城市規劃、室內設計、建筑管理等領域較強的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原理、中國建筑史、外國建筑史、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建筑結構、建筑設備、建筑美術、建筑師業務、建筑施工圖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三維表現等。
基本學制:五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注:該專業的考生應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忌叫:蠹釉嚸佬g,若美術基礎不符合專業要求,調到本院其它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及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能在工程建設及相關領域中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采用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以工程技術為依托,培養工程綜合能力。以經濟、管理為發展方向,著重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加強職業資格考試的基礎教育。本專業注重工程實訓,強化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設計、實習與畢業實踐環節,對學生實行“多元化”培養。通過專業學習與實踐,學生具有從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及評估的基本能力,具有進行施工項目管理的能力,具有編制工程造價相關經濟文件的基本能力,具有從事工程項目招標、投標、合同擬定的基本能力,具有從事建設監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經考核可獲得社會承認的見習三級造價員資格證書,參加工作一年后,可轉為三級造價員。
主干課程:工程制圖、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工程結構、運籌學、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法規、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價、財務管理、組織行為學、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土木工程施工組織、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工程測量等。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