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2013年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來源:南昌大學 閱讀:1790 次 日期:2014-02-26 11:08:00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南昌大學2013年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機電工程學院是南昌大學最早建立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學院?,F擁有二個博士后流動站(其中有江西省第一個博士后流動站)、二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五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有江西省第一個博士點)、九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五個本科專業(其中三個江西省品牌專業、一個國家特色專業)。承擔了教育部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制造業信息化"建設,擁有材料加工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和機械設計及理論等三個江西省重點學科。

學院下設機械工程系、動力工程系、材料加工系、工程訓練中心。面向現代制造業,學院建立了融教學、科研、學科為一體的研究所/中心,構建了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共享的制造科學與工程平臺,其中包括江西省機器人與焊接自動化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車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學院擁有先進的制造裝備和測試儀器,包括數控加工中心、三坐標測量機、工業焊接機器人、快速成型機、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機、數控電火花加工、NI虛擬儀器等,購置了UGII、Ansys、Pro/E等工程軟件,為現代制造技術與管理的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與條件。

學院擁有一支院士指導下的年齡、學歷、職稱、學科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全院教職工144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導師29人,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教師56名。中科院院士、我校名譽校長潘際鑾教授為學院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我院名譽院長溫詩鑄教授為學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博士生導師,并聘任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學院兼職或客座教授。學院同時還擁有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者,包括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3名,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江西省主要學科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8人,省教學名師4人。

學院科研在全校處于前列,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前期、省級等項目100多項,獲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100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80多篇),出版教材、專著33部,獲得專利20余項。學院加強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合作,多次承辦全國性學術會議。學院強調科研為教學服務,吸收本科生參加教師科研活動,在“挑戰者”杯等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中獲得多項獎牌。學院在教學研究方面,近年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0多項。

機電工程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科教結合、學科支撐、理實交融”的辦學理念,學院全體教職工發揚嚴謹、務實的“機械”精神,虔誠地為培養新型大學生而努力工作。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本專業為江西省本科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該專業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機電產品與系統研究、設計、制造及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著夯實基礎、促進就業,“多能”與“一專”均衡發展的精神,加強基礎教育、分模塊突出專業特色,使學生既能夠全面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能在一定的專業方向上形成知識密集點。

本專業學生主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工程制圖、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與技術測量、電工電子學、微機原理、測試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等,選修的專業課程包括機械制造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不同的模塊課程以及制造業信息化、精密儀器及機械、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等任選課程,工程實踐包括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以及創新設計大賽、創業大賽等課外活動。

本專業與普通班平行開設卓越工程師班,二者前六學期按照相同培養計劃同步學習,而后者第七、八學期將深入合作企業頂崗學習,按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計劃完成專修課程、實踐環節等學習任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本專業依托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材料加工工程"(1993年江西省第一個博士點,2000年江西省第一個博士后流動站)和省部共建“先進成形與模具實驗室”,為國家高等學?!暗诙愄厣珜I建設點”(我校第一個)、具有碩士和博士點的省級品牌專業。專業基本涵蓋了機械制造領域熱加工技術所有領域,分為鑄造、鍛壓、焊接、塑料成型、熱處理五個專業方向。本專業培養具備有較強材料加工和模具設計能力,能夠從事材料加工工程領域及計算機應用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制造、試驗研究、企業管理和經營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專業基礎課程有:工程制圖、工程力學、公差與技術測量、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學、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檢測技術與控制工程基礎、材料成形原理、材料科學基礎等;專業特色課程有模具設計CAD/CAM技術、材料成型計算機模擬、模具制造工藝、鑄造工藝及模具設計、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汽車機器人焊接工程、鋼的熱處理原理及工藝設計等;工程實踐包括工程訓練、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課外實踐活動有模具設計與制作大賽、創新設計大賽、創新實驗大賽等。

本專業與普通班平行開設卓越工程師班,二者前六學期按照相同培養計劃同步學習,而后者第七、八學期將深入合作企業頂崗學習,按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計劃完成專修課程、實踐環節等學習任務。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本專業為江西省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是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計劃”首批試點專業之一;是國家未來20年就業面最寬的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從事汽車動力工程、制冷與低溫技術、暖通空調,能源與環境工程、電廠熱能動力、燃氣工程、船舶、流體機械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同時本專業還擁有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主要專業課程有: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裝置基礎、能源概論、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熱工測試技術、汽車構造、發動機原理、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制冷與低溫原理、空氣調節、供熱工程、鍋爐原理、發電廠熱力設備及系統、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術等。

學生畢業后可在汽車制造、制冷空調設備、建筑環境與設備、熱力發電、能源管理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從事產品研發、設計、制造與營銷、教學等工作。本專業設有“昌大空調助學獎學金”,獎勵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在校統招本科生和當年第一志愿填報該專業的新生;設有“袁氏助學金”支助學習成績優秀的本專業貧困生。

本專業還與國內知名汽車制造廠合作開設了卓越工程師班,該班前六學期與普通班按照相同培養計劃同步學習,而第七、八學期將深入合作企業頂崗學習,按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計劃完成專修課程、實踐環節等學習任務。

車輛工程專業

車輛工程專業培養具有現代汽車設計、制造、研究及服務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開拓性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目前設有汽車設計、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等主要專業方向,要求學生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在打好寬廣的學科基礎之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好汽車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受到汽車工程師的專門訓練。同時本專業還擁有江西省汽車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車輛工程碩士點。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學科基礎課有:工程力學、工程制圖、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等。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汽車構造、汽車發動機原理、汽車理論、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汽車設計、汽車制造工藝、汽車檢測技術、汽車車身結構與設計、有限元分析方法、汽車振動分析、汽車營銷等。

本專業與普通班平行開設卓越工程師班,二者前六學期按照相同培養計劃同步學習,而后者第七、八學期將深入合作企業頂崗學習,按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計劃完成專修課程、實踐環節等學習任務。

工業工程專業(與經濟與管理學院聯合培養)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各類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等從事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工業與制造系統工程方向以制造業為背景,面向制造業信息化領域,著力培養該領域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本專業主要課程有:機械制圖、機械制造基礎、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與管理應用軟件、運籌學與系統分析、管理學原理、現代工業工程基礎、管理信息系統、生產與計劃控制、人因工程、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質量管理、生產與運營管理、組織行為學等。工業與制造系統工程方向的特色課程有: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機械可靠性優化設計、先進制造系統、產品造型設計、現代優化技術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