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
1.培養目標
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環境科學專業致力于培養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世界各種環境問題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理論闡述,掌握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及應用能力,能進行環境污染控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監測、環境系統分析、生態環境恢復、清潔生產及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研究,能進行廢水、廢氣、廢渣治理工程的有關設計,具有從事環境管理工作、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的能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在政府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部門、科研設計單位、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從事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和研究開發的專門人才。
2.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系統的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掌握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從事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能力;
(3)熟悉環境管理、環境規劃、清潔生產及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知識和環境教育法規,具有從事環境管理、環境科學教學和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噪聲污染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5)了解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與開發能力。
3.專業特色
環境科學專業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接受系統的環境科學方面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環境評價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污染控制與生物治理的基本知識、環境監測與環境評價的方法、以及環境規劃或管理的基本技能。在培養過程中以就業市場為向導,注重學生基本知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主要課程
政治理論、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普通生物學、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基礎、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等。
三、實踐性教學環節
結合生態學、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管理與規劃等課程進行教學實習,到有關環境保護的生產、科研、監測部門進行現場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26周(包括軍訓、金工實習)。
四、主要就業領域
政府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科研設計單位、工礦企業、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和研究開發。
五、學制及學位
學制4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