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形式:
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入校前一年半,在文理基礎學院進行通識教育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之后進入專業學院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期間實行學分學績制管理,學生可根據本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學習年限,提前修滿學分和學績者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學績制充分調動了老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經過在文理基礎學院的學習,深入了解專業情況后,可于第一學期末、第二學期末根據專業學習情況調整專業。
考核方式:
在每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均需進行兩次考核,分為卷一和卷二。卷一由學校教務處統一根據題庫組織命題工作,命題突出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卷一考試即可取得該課程規定的相應學分;卷二由任課教師自主命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題目注重實踐性、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此外,卷二成績還包括學生日常表現、平時成績、單元測驗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實踐課程成績等組成,卷二成績決定學生的學績分數。這種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優勢課程上取得較高學績,來補充劣勢課程的不足,實現優劣勢互補,突出個性化培養。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熟練運用工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術的能力,在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規劃、設計、運作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應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管理系統開發與設計的初步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術; 3.具有機械工程的基礎理論與技能; 4.具有初步的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5.了解現代工業工程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7.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一般知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主干課程:
電工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現代制造技術、運籌學、應用統計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工業工程基礎、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流工程、人機工程學、工程經濟學、系統分析、可靠性工程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是國際上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專業之一,該專業是為滿足國家經濟發展和加入WTO對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創立的。工業工程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堅實的經濟、管理和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具備扎實的專業工程技術,懂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在跨國公司、國有大中型企業集團、高科技企業、銀行、咨詢公司、服務業、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等從事工業工程和管理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本專業培養出的畢業生應具備對復雜的生產、服務與管理系統的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以低消耗、高效率進行生產與運營的能力,以及從系統角度進行規劃、設計、分析、控制、改善和創新,實現系統優化的能力,該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就業前景好。
就業去向:
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業企業、金融銀行、咨詢服務或政府部門擔任工業工程師,系統分析員,生產工程師, 管理顧問,操作分析員以及類似的職位。其余30%在工業工程、管理、法律等專業讀研究生,他們畢業后多數做專職的工業工程師。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