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形式: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入校前一年半,在文理基礎學院進行通識教育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之后進入專業學院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期間實行學分學績制管理,學生可根據本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學習年限,提前修滿學分和學績者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學績制充分調動了老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經過在文理基礎學院的學習,深入了解專業情況后,可于第一學期末、第二學期末根據專業學習情況調整專業。
考核方式:
在每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均需進行兩次考核,分為卷一和卷二。卷一由學校教務處統一根據題庫組織命題工作,命題突出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卷一考試即可取得該課程規定的相應學分;卷二由任課教師自主命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題目注重實踐性、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此外,卷二成績還包括學生日常表現、平時成績、單元測驗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實踐課程成績等組成,卷二成績決定學生的學績分數。這種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優勢課程上取得較高學績,來補充劣勢課程的不足,實現優劣勢互補,突出個性化培養。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機械和自動化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較好的職業素養,能在機械領域內從事產品設計與開發、生產制造、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具有較扎實的數理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電工電子學、工程材料、機械基礎、自動化基礎等; 3.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4. 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方向所必須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前沿內容及發展趨勢; 5. 具有初步的應用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 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7. 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開拓、勤奮、坦誠、務實的工作作風。
主干課程:
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Auto CAD、Pro/E、三維參數化造型及設計、CAD/CAM技術、機械創新設計、數控加工技術、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模具設計與制造、自動控制原理、機電傳動與控制、微機原理與接口、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制造工藝學、電工電子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與技術測量、機械工程材料、電氣控制與PLC技術、產品造型設計。
專業特色:
就業去向:
在各類制造企業運用先進制造技術手段從事產品的反求、產品創新設計、三維造型、計算機輔助分析與制造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數控機床的編程與操作、數控加工工藝的制定及CAD/CAM的應用等工作,能從事數控機床的安裝、調試、維修、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的工作;能從事機械、電子、電器、輕工、塑料等行業的制造、維修以及相關設備的操作、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從事模具產品質量檢驗及市場經營銷售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高等職業教學工作。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