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形式:
交通運輸專業學生入校前一年半,在文理基礎學院進行通識教育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之后進入專業學院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期間實行學分學績制管理,學生可根據本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學習年限,提前修滿學分和學績者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學績制充分調動了老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經過在文理基礎學院的學習,深入了解專業情況后,可于第一學期末、第二學期末根據專業學習情況調整專業。
考核方式:
在每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均需進行兩次考核,分為卷一和卷二。卷一由學校教務處統一根據題庫組織命題工作,命題突出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卷一考試即可取得該課程規定的相應學分;卷二由任課教師自主命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題目注重實踐性、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此外,卷二成績還包括學生日常表現、平時成績、單元測驗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實踐課程成績等組成,卷二成績決定學生的學績分數。這種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優勢課程上取得較高學績,來補充劣勢課程的不足,實現優劣勢互補,突出個性化培養。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掌握交通運輸基本理論、汽車運用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領域從事交通運輸組織、協調調度、運輸工具的檢測診斷、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汽車運用技術、交通運輸組織、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接受運輸設備診斷與維護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掌握汽車運用、運輸控制與管理、客貨運調度等系統的知識,并具有較強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素養; 2.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3.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管理學、運輸經濟學、汽車構造、汽車機械基礎等,了解交通運輸的發展歷史及趨勢; 4.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術,包括運輸生產與物流管理、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故障與檢測技術等,能夠從事運輸生產工作及運輸工具的技術診斷檢測; 5.掌握汽車營銷服務的基本知識,具有從事汽車銷售服務方面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運輸組織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環境適應、團隊合作和技術創新能力; 7.了解國內外關于交通運輸領域的技術標準、政策和法規; 8.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主干課程:
運籌學、交通運輸組織學、現代物流學、汽車構造、汽車運用工程、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汽車電子技術、汽車營銷學、運輸經濟學、液壓與氣壓傳動、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等。
專業特色:
交通運輸專業是車輛工程、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等專業的交叉學科。重點培養具備運籌學、管理學、交通運輸組織、現代物流學、汽車運用工程、汽車構造、汽車故障診斷、汽車服務與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具有交通運輸企業組織生產與經營管理、汽車診斷與維修、汽車銷售及技術服務、汽車設計與制造等方面的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交通運輸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的基礎性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經濟、政策等多種因素支持,交通運輸行業整體發展持續向好,社會對于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是越來越大的。2002年以來隨著汽車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已初步顯現。我國汽車市場以良好的成長性和巨大的潛力,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亮點。蓬勃發展的汽車市場以及汽車工業,造成汽車技術、汽車服務人才的相對短缺,交通運輸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車輛相關制造、設計、服務的基本知識,能夠滿足社會對該方向畢業生的需求。同時交通運輸專業的人才將來就業還可以涉足到物流方面(包括倉儲,倉庫管理),因此對于專門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
就業去向:
國家及省、市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汽車設計與制造企業、汽車檢測部門、汽車維修企業、汽車服務與營銷企業。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