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形式:
本專業學生入校第一年,在大專基礎文科學院進行通識教育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之后進入專業學院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學習期間實行學分學績制管理,學生可根據本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學習年限,提前修滿學分和學績者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學績制充分調動了老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入校后經過專業教育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對專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半年后可向本學院提出申請,學校給予每個新生轉專業的機會。
考核方式:
一般課程在每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均需進行兩次考核,分為卷一和卷二。卷一由學校教務處根據題庫組織命題工作,命題突出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卷一考試即可取得該課程規定的相應學分;卷二由任課教師自主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題目注重實踐性、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此外,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考核方式可靈活多樣。如采用實訓實踐、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優勢課程上取得較高學績,來補充劣勢課程的不足,實現優劣勢互補,突出個性化培養。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備會計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應用能力,熟悉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及國際慣例,能在外商企業、外貿企業及政府、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人才培養強調“以用為本”,重視實踐。除會計及與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外, 以就業為導向,重點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外語等能力,具有扎實的會計基礎理論和較強的會計業務操作能力、財務軟件運用能力,熟悉企業會計準則及國際通用規則等會計核算制度,能勝任國際結算、涉外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崗位的基本業務。 培養學生將來成為會計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學會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能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融知識、技能與綜合能力培養為一體,增強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培養要求:
會計類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熱愛祖國、道德高尚、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創新進取、合作實干的優良品行。并達到如下基本業務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的基礎理論與操作方法,能夠熟練處理外商企業、外貿企業及各類企業的會計事項及財務關系,勝任企業、事業等單位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2.較系統的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實務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手工操作和電腦操作)能順利完成各行業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對內、對外報告等會計工作; 3.具備成本核算和進行財務分析的能力 ; 4.具有較熟練的英語聽、說能力,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能力接受新工作的挑戰,適應性強,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6.具有一定的協調能力,當好主要領導的參謀和助手。
主干課程:
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學、會計電算化、涉外企業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會計英語、審計學、稅收會計實務、國際貿易概論、國際結算、英語口語訓練等。
專業特色:
涉外會計專業主要為外向型經濟培養會計核算及經濟管理人才。在具備普通會計核算及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外貿及外貿核算業務,強化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增加外向型經濟管理知識及國際貿易知識,為區域經濟及我國對外經濟業務培養會計專門人才。
就業去向:
畢業后可從事的工作: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的會計、出納等工作;各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和各級政府國家審計機構的相關工作;各類會計師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所的助理審計和代理記帳等工作,近年來本專業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