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介紹
經濟學(體育經濟)(專業代碼020101)本科專業創辦于2002年,是我國體育院校最早開辦的經濟學(體育經濟)專業之一。該專業于2001年申報并獲批,并于2002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在學校和院系的大力支持下,經濟學(體育經濟)本科專業于2003年獲得全國體育院校中第一個產業經濟學碩士點,并以經濟學(體育經濟)本科專業為平臺,申報并獲批了全國體育院校中唯一的一個省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體育產業研究中心”?,F有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精神面貌和敬業精神良好,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科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需要。目前,本專業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基礎條件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均呈現出優良的發展態勢,有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和切實可行培養方案,具備較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
二、培養目標與具體要求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系統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能夠將經濟學理論與體育產業實踐相聯系,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應用實踐能力,遵守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能在相關體育部門從事投資管理工作、在各類體育企業以及一般性企業從事投資管理和市場營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具體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能夠較好地運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分析方法對現實體育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3.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情,熟悉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以及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經濟學的理論前沿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尤其是體育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能初步從事經濟學(體育經濟)理論研究的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培養特色
(一)目標特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貫徹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既重視學生經濟學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又緊緊把握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脈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經濟學知識、企業經營管理知識、經濟政策與法規知識、相應的體育知識的有機結合”;注重“經濟分析與預測能力、企業經營決策能力、市場開發能力、經濟政策的解讀與決斷能力的綜合培養”;注重“把握體育產業的發展變化規律,合理運用一般經濟學的原理、方法與手段,有效解決體育產業領域實踐問題的專業特長的形成”;
(二)課程特色:為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我們以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方法為基礎,以經濟學學科的主干課程為核心,并結合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設置課程,從而保證了“培養應用型體育經濟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體現體育產業專門人才的共性要求,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既注重理論基礎的夯實,又注重能力的拓展;
(三)實踐特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設計了課程實踐、專業實驗以及專業實習三大實踐環節。擬通過“湖北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等實踐平臺,以課內實踐為基礎,以實踐崗位見習為抓手,以學生實習基地為依托,通過實踐與實驗課程,構建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長效機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主干學科與主要課程
(一)主干學科:經濟學、管理學、體育學;
(二)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財政學、投資學、金融學、會計學、經濟思想史、當代中國經濟、體育經濟學。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和主要專業實驗
(一)軍事訓練:2周,共2學分。其考核要求:按學校統一要求完成;
(二)課程實驗:有9門課程,其中學科基礎課程1門,專業基礎課程共5門,專業課3門,共8學分。具體安排見表4;
(三)畢業實習與論文:畢業實習12學分。畢業論文6個學分。其考核要求:按學校統一要求完成;
(四)專業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考察、市場調研、專業理論研究以及創業大賽、營銷大賽等專業競賽。
六、修業年限、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經濟學(體育經濟)專業本科學生正常修業年限為4年(根據學籍管理條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遲1-2年),須修滿172學分方能畢業。其中必修課(含實踐教學環節)134學分,選修課38學分。達到畢業要求,發給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條件的畢業生,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