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臨床專業中、高級專業技術評職稱資格
總 則
第一條 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中醫學臨床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與水平,鼓勵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中醫臨床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實現衛生工作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目標,特制定本評審條件。
第二條 中醫學臨床各專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名稱為主治醫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名稱為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第三條 按照本評審條件通過評審或考試獲得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者,表明其具有相應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任為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
第四條 本評審條件的適用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具有合法行醫權的中醫師。
第五條 中醫學臨床專業為:全科醫學、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眼科、皮膚、骨傷、針灸、肛腸、耳鼻咽喉、按摩推拿等專業。
第六條 申報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能正常從事醫療工作。
第七條 有下基層醫療機構工作任務的專業,申報人應當按有關規定完成下基層的醫療工作任務。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報:
醫療事故責任者在事故確定為一二級醫療事故三年內;
醫療事故責任者在事故確定為三級醫療事故兩年內;
受到行政處分者在處分期內。
第九條 申報人應當符合下列學歷和資歷的要求:
(一)主治醫師
1、中醫學大專畢業,從事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六年;
2、中醫學本科畢業,從事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五年;
3、中醫學本科畢業并取得與醫學有關的第二學士學位,從事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四年;
4、中醫學非臨床專業研究生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從事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三年;
5、中醫學臨床專業研究生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從事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二年。
6、不具備上述規定的學歷和資歷要求,從事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七年。
7、 符合下列有關條件,經考核合格,可認定主治醫師任職資格:
(1)取得臨床中醫學碩士學位后從事醫師工作不少于三年;
(2)取得臨床中醫學博士學位。
(二)副主任醫師
1、中醫學大專畢業,從事主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六年;
2、中醫學本科畢業或取得中醫學非臨床專業碩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五年;
3、取得中醫學臨床專業碩士或中醫學非臨床專業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四年;
4、取得中醫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三年;
5、已取得主治醫師任職資格的中醫學臨床專業博士后人員已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動站前。
6、不具備上述規定的學歷和資歷要求,從事主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七年。
(三)主任醫師
中醫學本科畢業或取得學士以上學位,從事副主任醫師工作時間不少于五年。
第十條 具有中醫學中專學歷或以師承方式學習的人員從事主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六年申報副主任醫師;具有中醫學大專學歷從事副主任醫師工作時間累計不少于五年申報主任醫師;具有中醫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比規定時間提前二年申報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符合下列有關條件之一,申報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任職資格者,上述學歷和任職年限的規定可適當放寬:
1、獲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主要完成人;
2、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及以上獎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一條 不具備上述規定的學歷和資歷要求,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經省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考核確具特長,并有確切臨床療效者,可酌情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第十二條 其它要求
(一)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應掌握醫古文或一門外語。醫古文應通過行業主管部門舉行的等級考試,取得相應級別的合格證書。外語應通過臨床醫學專業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取得相應級別的合格證書。
長期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人員,醫古文或外語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適當放寬。
(二)任職期間應完成國家規定的繼續教育學分。
分 則
第十三條 中醫全科醫學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4門中醫學經典著作(以下簡稱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全科臨床醫學理論。熟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社區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穴、術及轉歸、預后、預防、康復及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及“三因制宜”理論,并能運用于實際。掌握健康檔案、健康問題分類系統和生活質量評價量表的應用方法及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全科醫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及按摩推拿學必要知識。
② 熟悉工作需要的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預防醫學及社區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等知識。
③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相關學科基礎知識,熟悉各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熟悉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在社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期間,從事社區衛生工作不少于1年,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夠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對服務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建立家庭醫療健康檔案,指導服務人群進行養生保健和常見疾病預防。能夠運用中醫適宜技術,體現中醫簡、便、驗、廉的特點。遵守法定傳染病報告制度,掌握基本防治技術。做好計劃免疫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工作。能夠運用藥物或非藥物手段對常見疾病進行診療和康復治療。對急危重病證、疑難病證患者能現場處理并及時、正確做出會診、轉診決策,對不能康復的患者做好臨終關懷服務。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心肺復蘇術和心電圖機、除顫器等的操作方法。能掌握社區醫療常用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毒副作用及其防范措施。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合格。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社區保健、醫療管理。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感冒、咳嗽、哮病、喘證、頭痛、嘔吐、胃痛、腹痛、泄瀉、痢疾、便秘、心悸、心痛、中風、眩暈、癲狂、癇病、不寐、郁證、遺尿、消渴、落枕、漏肩風、腰痛、痹病、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絕經前后諸癥、帶下病、缺乳、驚風、積滯、風痧、痄腮、爛喉痧、麻疹、乳癰、脫肛、疝氣、扭傷、骨折、牛皮癬、蛇串瘡、斑禿、目赤腫痛、麥粒腫、近視、耳鳴耳聾、鼻淵、牙痛、咽喉腫痛、厥證、脫證、高熱、虛勞、肥胖、各種老年病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能及時、正確地做出會診、轉診決策。
在社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200例。為病人提供預防、保健、康復服務不少于800例次。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能主持社區醫療保健專題討論或講課。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及低年醫師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醫療服務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工作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全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全科醫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按摩推拿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全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預防、保健、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工作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開展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診療、康復等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熟練掌握主要慢性病的一、二、三級預防,能及時發現常見慢性病人,并對其進行長期管理。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能運用中醫辨病、辨證論治方法解決某一領域的疑難病證。對急危重病證患者能夠鑒別診斷、緊急救治并及時、正確地做出會診、轉診決策。具有中醫診療特色,在運用針灸、按摩推拿等中醫傳統技術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能熟練掌握社區醫療常用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毒副作用及其防范措施。能承擔門診咨詢及家庭病床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病人或為固定服務對象及家庭提供保健服務不少于300例。保健、診療技術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家庭病床病例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或社區衛生工作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全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理論知識。能結合醫療保健工作實踐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專科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全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書刊,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預防、保健、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工作中較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開展健康促進、疾病防治、診療、康復等方面有豐富經驗。能指導下級醫師對主要慢性病進行一、二、三級預防和治療、康復、管理。能對急危重病證患者進行診斷、鑒別診斷、緊急搶救和及時、正確的會診、轉診。能正確識別、評價、干預心理疾患,解決家庭、社區健康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社區內外會診。具有較強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病人或為固定服務對象及家庭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不少于200例。保健、診療技術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協助培養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十四條 中醫內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內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內科及內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內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內科學、傳染病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內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內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遵守法定傳染病報告制度,掌握基本防治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內科急危重病證(如:卒死、心悸重證、真心痛、眩暈重證、心衰、肺衰、哮病重證、鼓脹、腎衰、消渴重證、中風、血證、多臟衰等)患者。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穿刺術、引流術、止血術、心肺復蘇術及心電圖機、呼吸機等的操作方法與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感冒、咳嗽、高熱、哮病、喘證、痰飲、風溫病、肺癰、肺癆、肺脹、汗證、血證、心悸、胸痹心痛、不寐、癡呆、癇病、厥證、郁病、癲狂、胃痛、痞滿、呃逆、嘔吐、噎膈、泄瀉、痢疾、膽脹、腹痛、便秘、肥胖、脅痛、黃疸、積聚、鼓脹、頭痛、眩暈、中風、痙證、顫震、癭氣、水腫、淋證、癃閉、腰痛、關格、消渴、陽痿、痹病、痿病、內傷發熱、瘧疾、虛勞、癌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內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內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內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內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內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內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內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內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內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內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內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內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內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內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內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內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內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十五條 中醫外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外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外科及外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中醫外科基本手術方法及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外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外科學、人體解剖學、病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外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掌握普通外科術前準備、基本手術方法、術后處理、術后并發證的預防與治療等相關技術理論。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外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外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夠合理使用外治、內治藥物。能較熟練地救治外科急危重病證(如:燒傷重證、凍瘡重證、毒蛇咬傷、破傷風重證、疔瘡走黃、疽毒內陷、脫疽重證、瘤巖重證以及外科病證引起的神昏、脫證、多臟衰等)患者。掌握中醫外科基本手術方法(如:開窗術、墊棉法、針灸法、烙法、掛線法、結扎法等)。熟悉中醫外科其它療法(如:砭鐮法、藥筒拔法、熏法、熨法、熱烘療法、滾刺療法、洗滌法等)。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無菌術、換藥術、穿刺術、引流術、切開、縫合、結扎術、止血術、心肺復蘇術及心電圖機、呼吸機等的操作方法與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能獨立、正確地完成一般的門診小手術和普通手術(如:闌尾切除術、疝修補術、乳腺區段切除術、大隱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術及剝脫術等),能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完成有一定難度的手術(如:睪丸切除術、鞘膜翻轉術、膀胱穿刺造瘺術及膀胱切開取石術等)。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癤、疔、癰、發、有頭疽、流注、發頤、丹毒、無頭疽、走黃與內陷、流痰、瘰疬、褥瘡、竇道、乳癰、乳發、粉刺性乳癰、乳癆、乳漏、乳癖、乳疬、乳核、乳衄、乳巖、氣癭、肉癭、癭癰、石癭、血瘤、肉瘤、繭唇、失榮、腎巖、子癰、囊癰、子痰、陰莖痰核、尿石癥、男性不育癥、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前列腺增生癥、股腫、血栓性淺靜脈炎、筋瘤、臁瘡、脫疽、凍瘡、燒傷、毒蛇咬傷、破傷風、腸癰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熟悉中醫皮膚科、肛腸科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辨證和治療方法。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外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其中作為術者或助手完成手術不少于120臺次并有規范的手術紀錄。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外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外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科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外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外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外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外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外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外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獨立完成或作為第一助手完成較大型手術或急診手術,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能承擔外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外科病人不少于300例,其中作為術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術至少80臺次或較大型手術不少于20臺次。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外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外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外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外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外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外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外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獨立完成及指導下級醫師進行較大型、復雜的外科手術,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外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作為術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術至少80臺次或較大型手術不少于40臺次。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十六條 中醫婦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婦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婦科及婦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工作需要的中醫婦科基本檢查方法及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婦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婦科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婦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了解西醫產科學、兒科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中醫防病與婦人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和婦科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婦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婦科急危重病證(如:痛經重證、崩漏、胎墮不全、異位妊娠、子暈、子癇及急性盆腔炎等)患者。在有相應檢查和手術條件的單位工作時,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婦科檢查、陰道涂片、宮頸刮片、宮頸黏液檢查、外陰活組織檢查、宮頸活組織檢查和診斷性刮宮術、不全流產及過期流產清宮術、陰道后穹隆穿刺、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心肺復蘇術及心電圖機、呼吸機等的操作方法、診斷技術及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崩漏、閉經、痛經、經行前后諸證、絕經前后諸證、經斷復來、帶下病、妊娠惡阻、妊娠腹痛、異位妊娠、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滑胎、胎萎不長、子滿、子腫、子暈、子癇、子嗽、產后血暈、產后痙癥、產后腹痛、產后惡露不絕、產后發熱、產后小便不通、產后小便淋痛、產后身痛、缺乳、產后抑郁、癥瘕、盆腔炎、不孕癥、陰癢、陰瘡、子宮脫垂、婦女臟躁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婦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婦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婦科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婦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中醫防病與婦人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婦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檢查、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婦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婦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婦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婦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婦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婦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專科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婦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婦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中醫防病與婦人養生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婦科常見病的預防、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婦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婦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婦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十七條 中醫兒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兒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兒科及兒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兒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皮膚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兒科學、傳染病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兒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中醫防病與小兒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兒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遵守法定傳染病報告制度,掌握基本防治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兒科急危重病證(如:小兒驚厥、驚風、肺炎咳嗽、心衰、疫毒痢、閉證、脫證等)患者。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穿刺術、引流術、止血術、心肺復蘇術及心電圖機、呼吸機等的操作方法與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鵝口瘡、口瘡、嘔吐、瀉泄、腹痛、厭食、積滯、疳證、癇證、小兒水腫、麻疹、奶麻、風疹、水痘、丹痧、痄腮、頓咳、小兒麻痹、疫毒痢、小兒暑溫、夏季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手足口綜合征、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貧血、夜啼、注意力缺陷多動癥、抽動-穢語綜合征、紫癜、五遲、五軟、解顱、汗證、佝僂病、痿證、痹證、小兒遺尿、尿頻、尿血、性早熟、蛔蟲病、蟯蟲病、絳蟲病、便秘、驚風、閉證、厥證、胎黃、赤游丹、硬腫癥、臍部疾患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兒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兒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的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兒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皮膚科學、中醫婦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兒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中醫防病與小兒養生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兒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兒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兒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兒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兒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兒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兒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兒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兒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中醫防病與小兒養生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兒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兒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兒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兒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十八條 中醫眼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眼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眼科及眼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工作需要的中醫眼科基本手術方法及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眼科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眼科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眼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眼科疾病的各種常用檢查方法及與本專業相關的臨床檢驗學、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眼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眼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眼科急危重病證(如:凝脂翳、瞳神緊小、綠風內障、絡阻暴盲、絡損暴盲、目系暴盲、眼外傷等)患者。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視功能檢查、復視和檢影驗光檢查技術。掌握裂隙燈、直接及間接眼底鏡、房角鏡、三面鏡、眼壓計及眼球突出計等的檢查方法。了解一般眼科常用檢測圖象的臨床意義。熟練掌握各種常見的外眼手術及治療操作,包括淚道沖洗探通、球結膜下及球后注射、角膜異物取除、瞼內翻矯正、翼狀胬肉切除、淚囊摘除及淚囊鼻腔吻合、眼外傷縫合等手術。在有相應手術條件的單位工作時,掌握抗青光眼手術、白內障摘除手術的適應證、禁忌證、手術方法和并發證的預防及處理原則,掌握共同性內外斜視手術矯正的原則和手術方法并有相應的手術經驗及應變能力。了解眼科手術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在有此設備的單位工作時能正確使用。了解激光在眼科臨床中的應用。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針眼、胞生痰核、風赤瘡痍、瞼弦赤爛、上胞下垂、椒瘡、粟瘡、流淚證、漏睛、漏睛瘡、暴風客熱、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時復目癢、金疳、火疳、胬肉攀睛、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濕翳、宿翳、疳積上目、瞳神緊小、綠風內障、青風內障、圓翳內障、云霧移睛、絡阻暴盲、絡損暴盲、目系暴盲、消渴目病、視瞻有色、視衣脫離、視瞻昏渺、高風內障、青盲、風牽偏視、突起睛高、眼外傷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眼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眼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眼科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眼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眼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眼科常見病的預防、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眼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眼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眼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眼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眼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眼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眼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眼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眼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眼科常見病的預防、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眼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眼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眼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十九條 中醫皮膚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皮膚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皮膚科及皮膚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皮膚病的內治與外治臨床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皮膚科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皮膚病與性病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皮膚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熟悉遺傳學、病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臨床檢驗學、病理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皮膚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皮膚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遵守法定傳染病報告制度,掌握基本防治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皮膚科急危重病證(如:藥毒、皰病、白疕、紅皮病、貓眼瘡重證、紅蝴蝶瘡重證、肌衄、丹毒重證、皮肌炎、硬皮病等)患者。掌握常用的中醫外治法如:清創換藥、濕敷、熏洗、熱烘、針灸、冷凍、擠(刮)疣等。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皮膚病理取材法、真菌鏡檢、冷凍等的操作方法、診斷技術及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熱瘡、蛇串瘡、疣、風熱瘡、黃水瘡、癬、蟲咬皮炎、疥瘡、濕疹、接觸性皮炎、藥毒、風瘙癢、癮疹、牛皮癬、貓眼瘡、白疕、紫癜風、白駁風、黧黑斑、粉刺、面游風、酒糟鼻、油風、瓜藤纏、紅蝴蝶瘡、淋病、梅毒、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癤、疔、丹毒、痱子、雞眼、胼胝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皮膚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皮膚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皮膚科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皮膚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皮膚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皮膚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皮膚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皮膚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皮膚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皮膚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皮膚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有關皮膚病和性病的中醫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皮膚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皮膚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皮膚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皮膚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皮膚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二十條 中醫骨傷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礎理論知識
基本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上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骨傷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骨傷科及骨傷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掌握骨傷科檢查法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內治法、外治法、手法、固定、練功等)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工作需要的中醫骨傷科基本手術方法與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骨傷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按摩推拿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骨科學相關理論知識。熟悉人體骨骼、關節、肌肉、肌腱、神經、血管的局部解剖學有關理論知識。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尤其是骨與關節損傷的X線診斷技術知識。熟悉創傷與急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骨傷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骨傷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初步掌握急性損傷及常見創傷并發證的應急處理(如:外傷性血氣胸、肢體開放性骨折、血管神經損傷、創傷性休克、筋膜間隔室綜合征、擠壓綜合征等)。掌握開放性損傷的清創縫合技術、外固定技術、靜脈切開技術、胸腔穿刺引流技術、心肺復蘇術等的操作方法及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能較熟練地掌握中醫骨傷科常用內治法(如:攻下逐瘀法、行氣消瘀法、清熱涼血法、開竅活血法、和營止痛法、接骨續筋法、補氣養血法、補益肝腎法、補養脾胃法、舒筋活絡法等)和外治法(如:外用藥物、正骨理筋手法、外固定治療、牽引等)。 在有相應手術條件的單位工作時,掌握常用的四肢長骨內固定技術。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常見骨折(上肢、下肢、軀干骨折,骨骺損傷)、脫位(上肢、下肢脫位)、筋傷(頸、肩、肘、腕、手指、髖、膝、踝、腰部筋傷)、胸部內傷、骨病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骨傷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在有相應手術條件的單位工作時,作為術者或助手完成手術不少于100臺次并有規范的手術紀錄。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骨傷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骨傷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按摩推拿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骨傷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骨傷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骨傷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骨傷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骨傷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骨傷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骨傷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骨傷科病人不少于300例。在有相應手術條件的單位工作時,作為術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術至少60臺次。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骨傷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骨傷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的工作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骨傷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的救治骨傷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骨傷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骨傷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在有相應手術條件的單位工作時,作為術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術至少60臺次或較復雜手術不少于30臺次。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二十一條 針灸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針灸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針灸科及針灸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穴、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針灸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針灸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皮膚科學、中醫肛腸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醫骨傷科學及按摩推拿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針灸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中醫預防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針灸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人體經脈循行、腧穴定位、主治及配穴規律。掌握各種針、灸、罐、刮痧等治療方法的操作及其適應證。掌握中風、暈厥、虛脫、高熱、抽搐、內臟絞痛、針刺意外、高血壓危象、心衰等急危重病證的處理方法。熟悉所從事工作必要的心肺復蘇術及心電圖機、呼吸機等的操作方法與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頭痛、面痛、落枕、漏肩風、肘勞、腰痛、痹證、中風、眩暈、面癱、痿證、癇病、癲狂、不寐、郁證、癡呆、心悸、感冒、咳嗽、哮病、喘證、嘔吐、瘧疾、胃痛、腹痛、泄瀉、痢疾、便秘、癃閉、陽痿、遺精、消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絕經前后諸證、帶下病、不孕癥、胎位不正、滯產、缺乳、陰挺、遺尿、驚風、疳證、積滯、小兒腦性癱瘓、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癮疹、蛇串瘡、痄腮、乳癰、乳癖、脫肛、疝氣、扭傷、腱鞘囊腫、神經性皮炎、斑禿、目赤腫痛、麥粒腫、近視、耳鳴耳聾、鼻淵、牙痛、咽喉腫痛、慢性疲勞綜合征、戒斷綜合征、肥胖、衰老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針灸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針灸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針灸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皮膚科學、中醫肛腸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醫骨傷科學、按摩推拿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針灸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針灸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針灸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針灸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針灸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針灸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針灸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針灸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針灸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針灸學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針灸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針灸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針灸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針灸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二十二條 中醫肛腸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肛腸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肛腸科及肛腸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中醫肛腸科基本手術方法及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肛腸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內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肛腸科學、外科學、人體解剖學、病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掌握肛腸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掌握肛腸科術前準備、基本手術方法、術后處理、術后并發證的預防與治療等相關技術理論。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肛腸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肛腸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肛腸科急危重病證(如:便血重證、神昏、脫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患者。掌握中醫外科基本手術方法(如:開窗術、墊棉法、針灸法、烙法、掛線法、結扎法、藥物注射等)。掌握中醫肛腸科常用內治法(如:清熱涼血、清熱利濕、清熱解毒、清熱通腑、活血化淤、養氣補血、生津潤燥、補中升陷等)和外治法(如:熏洗法、敷藥法、塞藥法等)。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無菌術、換藥術、穿刺術、引流術、切開、縫合、結扎術、止血術、心肺復蘇術及心電圖機、呼吸機等的操作方法與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痔(內痔、外痔、混合痔)、息肉痔、肛裂、肛隱窩炎、肛癰、肛漏、脫肛、肛周皮膚病、鎖肛痔、大腸癌、炎癥性腸病、便秘、便血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肛腸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其中作為術者或助手完成手術不少于120臺次并有規范的手術記錄。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肛腸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肛腸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肛腸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肛腸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肛腸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肛腸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肛腸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肛腸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肛腸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肛腸科病人不少于300例,其中作為術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術至少80臺次。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肛腸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肛腸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有關肛腸病的中醫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肛腸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肛腸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肛腸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肛腸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肛腸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作為術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術至少80臺次,其中較復雜手術不少于30臺次。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二十三條 中醫耳鼻咽喉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中醫耳鼻咽喉科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耳鼻咽喉科及耳鼻咽喉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中醫耳鼻咽喉科常用檢查、治療操作技能及相關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眼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耳鼻咽喉科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耳鼻咽喉科疾病各種常用檢查方法及臨床檢驗學、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及耳鼻咽喉??茩z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掌握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能較熟練地救治耳鼻咽喉科常見急危重病證(如:骨鯁、鼻異物、外耳道異物、耳損傷、鼻損傷、咽喉損傷、鼻衄重證、急喉風等)患者。掌握所從事工作必要的穿刺術、引流術、止血術、心臟復蘇術、鼻骨骨折復位術、膿腫切開術、咽鼓管吹張術等的操作方法及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耳瘺、耳廓痰包、斷耳瘡、旋耳瘡、耳癤、耳瘡、耵耳、外耳道異物、耳帶狀皰疹、大皰性鼓膜炎、耳脹耳閉、膿耳、膿耳變證、耳鳴耳聾、耳眩暈、耳面癱、耳損傷、耳菌、鼻疔、鼻疳、傷風鼻塞、鼻窒、鼻槁、鼻鼽、鼻淵、鼻息肉、鼻衄、鼻異物、鼻損傷、鼻痰包、鼻菌、喉痹、乳蛾、喉癰、喉喑、急喉風、梅核氣、白喉、喉癬、骨鯁、咽喉損傷、咽喉瘤、鼻咽纖維血管瘤、咽喉菌、鼻咽癌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耳鼻咽喉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4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有關的中醫急診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眼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并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耳鼻咽喉科常見病的預防、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耳鼻咽喉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耳鼻咽喉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耳鼻咽喉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耳鼻咽喉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频幕A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中醫耳鼻咽喉科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中醫預防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耳鼻咽喉科常見病的預防、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耳鼻咽喉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耳鼻咽喉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第二十四條 按摩推拿科專業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掌握并能在臨床中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300味中藥)、方劑學(200個方劑)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應用4門經典及中醫各家學說的理論知識。
臨床理論:掌握按摩推拿學臨床醫學理論。掌握按摩推拿科及按摩推拿科急診常見病證的理、法、方、藥、穴、術及轉歸、預后、調護的有關理論,具有整體觀念,形成中醫臨床思維。
臨床技術理論:掌握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技術及辨證論治臨床技能與相關技術理論。掌握按摩推拿手法學,了解按摩推拿功法學技術理論。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熟悉與按摩推拿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及針灸學必要知識。
② 掌握工作需要的西醫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按摩推拿科常見疾病的西醫診斷學理論。掌握骨傷科常用檢查法及臨床檢驗學、常見心電圖、影像診斷學等有關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經常閱讀專業書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進展。
② 熟悉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意識。
③ 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及其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從事門、急診工作不少于1年,擔任住院總醫師或相應工作至少6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4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正確采集、書寫、分析病史,正確進行體格檢查,規范地進行辨病辨證分析和治療,甲級病案率不低于90%。掌握各種按摩推拿科常見病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能較熟練地救治按摩推拿科急危重病證(如:脫位、手法意外反應等)患者。熟練掌握按摩推拿科常用手法(如:滾法、一指禪推法、揉法、推法、拿法、捏法、按法、摩法、擦法、點法、抹法、背法、拍法、振法、抖法、搖法、拔伸法、扳法等)的操作方法及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并發證的處理技能。
能協助科主任及上級醫師進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掌握脊柱病變(如: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退行性脊柱炎等)、脊柱周圍軟組織病變(如:落枕、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梨狀肌綜合征等)、四肢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踝關節扭傷等)、內科疾?。ㄈ纾焊忻啊㈩^痛、眩暈、中風、面癱、胃脘痛、泄瀉、便秘、眩暈、心悸、不寐、哮病、喘證等)、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等)、五官科疾?。ㄈ纾航暤龋嚎萍膊。ㄈ纾杭⌒孕鳖i、疳積、發熱、咳嗽、驚風、遺尿、厭食、腹痛、嘔吐、鵝口瘡、腹瀉、便秘、脫肛等)等常見、多發病證的診斷、鑒別診斷、辨證和藥物及手法治療。
擔任住院醫師工作期間,系統診治各種按摩推拿科病證包括疑難病證不少于300例。
(2)教學
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低年住院醫師或鄉村醫生至少1年的經歷。
(3)科研
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專業學術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熟練掌握按摩推拿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熟讀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熟悉并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至少1部專業名著的相關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
① 掌握與按摩推拿學有關的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針灸學等臨床學科基礎理論知識。
② 在按摩推拿科主治醫師應掌握的西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上,了解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專業書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② 熟悉并繼承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正確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③ 深入了解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并會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按摩推拿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按摩推拿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按摩推拿科一般疑難病證的診斷與治療問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熟練地掌握與按摩推拿科有關的專業技術。能承擔按摩推拿科二線值班和門診咨詢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按摩推拿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的確診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下級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2篇第一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上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
在按摩推拿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讀并能在臨床中熟練地應用4門經典的理論知識。能結合臨床為下級醫師講解至少1部中醫經典著作或1部專業名著。系統掌握本專業某專科的基礎理論、臨床理論和臨床技術知識并在該領域里具有專長。
(2)相關理論知識
在按摩推拿科副主任醫師應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熟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學識水平
①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及與按摩推拿專業有關的古今書籍,熟悉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② 繼承并能為下級醫師傳授古今至少各1位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能在臨床中較熟練地應用其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技術且具有創新能力。
③ 熟悉中醫防病與養生理論并能靈活應用。
2、工作經歷與能力
(1)醫療
①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不少于35周。
② 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按摩推拿科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正確地救治按摩推拿科急危重病證患者。能獨立解決按摩推拿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難題。有嫻熟的中醫診療技能,具有明顯的中醫診療特色。能承擔院內外會診。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 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系統診治按摩推拿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人不少于20%。初診確診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診療指標達到本專業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含師帶徒)或研究生的經歷。
(3)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理論、技術新進展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有比較穩定的中醫研究方向。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1部第一作者的專業著作正式出版或有3篇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報告。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本條件中的醫學職業道德、學歷、專業理論知識、工作經歷與能力為申報和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基本要求條件。
第二十六條 本條件中的基礎理論知識、相關理論知識及學識水平應通過考試或答辯進行考查。
第二十七條 本條件中的從事專業的能力應通過考試或適當形式的考核及答辯進行考查。
第二十八條 各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中醫藥管理局可根據本條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并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備案后,組織實施。
第二十九條 本條件的解釋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第三十條 本條件自×年×月×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