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寬基礎、高素質、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工程科學人才。本專業學生應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各研究方向上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實驗技能,并具有綜合運用光學科學理論和技術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光電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設計、開發、集成及應用光電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具備光電信息科學的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以及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或工程項目的施工、運行和維護能力。學生畢業時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
2.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
3.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能力,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5.具備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計算機相關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6.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光電信息系統研究、設計、開發以及系統運行和維護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
7.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
三、專業主干課程及主要教學實踐環節
1.專業主干課程
物理光學、應用光學、電工電子學、信號與系統、光學電磁理論、激光原理與技術、電工電子實驗、光電子技術、光電系統設計、光學實驗、量子光學、(導波光學、激光應用、激光光譜學、通信原理與技術)或(光電圖像處理、光電檢測技術、光電顯示技術、光學信息處理、信息論基礎及編碼)、(微光學、多媒體技術、薄膜光學)或(激光生物學導論、光學系統、太陽能發電原理與應用)。
2.主要教學實踐環節
光電子技能訓練、光電系統設計、光電圖像處理、光纖通信試驗等。到郵電或通信部門實習,到光伏產業見習/考察,到光學儀器廠家實習。
4、辦學條件
1.師資隊伍
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實驗師2人。這些教師中國家百千萬人才及博導1人、省百千萬人才1人、博士2人、碩士6人。
2.實驗室
幾何光學與波動光學實驗室、光纖與光信息實驗室、激光實驗室、光電探測綜合實驗室、光電子技能實驗、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等。
3.實驗儀器
光具座實驗裝置(12套)、光纖實驗裝置(6套)、激光實驗裝置(1套)、全息實驗裝置(1套)、光電探測綜合實驗儀(2套)、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實驗箱(24套)、CCD多道光強分布測量儀(2套)、電光效應實驗儀(2套)、光速測量實驗儀(4套)、信號與系統實驗儀(6套)、通信原理實驗儀(6套)、微機實驗儀(24套)等。
4.圖書資料
相關圖書資料約1萬冊。
5、辦學歷史
1.開辦時間
2007年開辦至今
2.畢業生屆數及人數
2011屆畢業生人數:30人;2012屆畢業生人數:37人;2013屆畢業生人數:39人。
3.在校學生屆數及人數
2011級在校人數:30人;2013級在校人數:38人。
6、辦學成效
1.升研情況
2011屆考取4人;2012屆考取5人;2013屆考取2人。
2.就業情況
到郵電或通信部門從事設備安裝與維護工作、到光伏產業從事科學研究或管理工作、到光學儀器廠家從事科學研究或管理工作、營銷工作,考國編教師、公務員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