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水污染
來源:易賢網 閱讀:8086 次 日期:2009-12-26 09:26:20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水污染”,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一)我國水環境現狀

我國的水環境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水資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三是用水的極大浪費。經過長期的努力,全國水環境狀況正在由環境質量總體惡化、局部好轉,向環境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區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轉變。但是,水污染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處于較高水平,水污染地發展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許多水域水質仍在下降。我國的水環境安全已經受到威脅,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和區域已經顯現。水環境出現的問題已經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1)水環境形勢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水環境自凈能力。2000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415億噸(其中工業廢水194億噸,生活污水221億噸),廢水中C0D排放量1445萬噸。據專家預測,按10大水系多年平均徑流量計算,我國地表水全部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時的C0D容量為800萬噸。由于排放總量大且相對集中,已對地表水體產生了普遍影響,對地下水水質產生了巨大威脅。

(2)水污染嚴重。2001年全國七大江河水系752個監測斷面中,僅29.5%的斷面能滿足三類以上水質標準,劣五類水質占44%,遼河、海河、淮河污染嚴重,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全國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為重。近岸海域以二類和超四類海水為主,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氮和磷,赤潮發生次數和面積明顯增加。

氮、磷等營養類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加劇了地表水的污染程度,是湖泊富營養化和海洋赤潮產生的主要物質來源。

(3)飲水安全受到威脅。2001年,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質月報的46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中,僅28.3%的城市飲用水源的水質良好,26.1%的城市水質較好,45.6%的城市水質較差。經全國布點監測(不含西藏),2000年農村地區飲用水衛生合格率為62.1%,全國尚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

(4)水生態失衡。以江河斷流、湖泊濕地萎縮、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為主要特征的水生態失衡問題仍未解決,部分地區愈演愈烈。河流斷流不僅發生在小河小溪,而且發生在大江大河;不僅發生在西北干旱區,而且發生在降雨量比較充沛的西南地區,斷流范圍在擴大。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黃河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持續20多年出現斷流,從1999年開始緩解,但工農業用水仍在增加,引水、調水及攔水工程有增無減,潛在的問題依然存在。湖泊退化是水環境惡化的重要表現。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我國自然湖泊總數減少19%,總面積縮小11%。我國約有2/3的城市供水和大量的農業灌溉依靠地下水,超強度利用導致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陷日益嚴重,漏斗范圍不斷擴大,部分地區還在加速發展。

水體污染、水資源短缺、嚴重缺乏生態用水和水生態失衡,對環境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大半個中國都處在水危機中。據報道,缺水導致華北平原生態急劇惡化,許多地方出現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現象。西部開發更是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制約。一些地區無限制地抽取地下水,將進一步加劇土地的退化,形成惡性循環。

(二)我國水污染的原因

我國水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類主觀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工業發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僅單位產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萬元產值用水量各省區間差距懸殊。1998年全國平均萬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上海300m3。但是,黑龍江、內蒙古、江西、廣西、貴州、青海、甘肅等省區大多在1000m3以上。寧夏、新疆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產2kg糧食,而寧夏才生產不到1kg。同時,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企業生產經營缺乏節能降耗的動力。企業技術改造往往以擴大再生產為目的,生產工藝落后,更新換代速度慢。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增長方式的日趨轉變,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將逐步走上科學化管理軌道。但是,這種轉變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水環境問題嚴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政策導向的偏差。長期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注重經濟增長速度、主要產品產量、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等指標,沒有把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納入經濟核算體系。迄今為止,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作為“非生產性福利事業”。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由政府包攬,使政府不堪重負,以至于拿不出錢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甚至建成污染處理設施也因經費來源問題沒解決而難以正常運轉。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一些經濟發展政策有悖于環境保護。我國一度“遍地開花”的“十五”小企業,布局分散、規模不經濟、生產工藝落后,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環境容量不相適應,也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確定地區產業發展方向、地區生產力布局時,往往忽視區域環境容量。我國主要江河出現的嚴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與流域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關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開始利用當地資源,大力發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紙、制革、火電、食品等小型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超過了淮河的承載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質急劇惡化;由于缺乏科學認證和科學管理,一些缺水地區盲目發展高耗水型工業,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單一的資源型產業,不發展與之相配套的加工業,產業結構雷同,形成嚴重的結構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環境問題的惡化,加大水污染防治的難度。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引起全球溫度、濕度、降水量的分布變化,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災害頻發。我國北方地區氣候也明顯變暖,華北地區冬季平均氣溫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氣溫上升,地表徑流減少,蒸發量增大,發生旱災的機會增多。1997年我國北方地區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降水量異常偏少,溫度偏高,海河水資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黃河水資源量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徑流減少,水體自凈能力下降,加劇了水環境惡化。1998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長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導致特大洪水災害的發生。

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懸殊,水資源分布與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布局極不協調。北方黃河、淮河、海河、松遼河,以及內陸河5個流域,總人口占全國的47%左右,耕地面積占65%以上,GDP占全國的45%以上,而水資源卻只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人均占有量僅為南方地區的1/3。這些因素也是導致水環境問題突出的重要方面。

最后,由于我國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夠健全,執法不夠有力,干部群眾環保和守法意識不高等因素的存在,也是導致水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

更多信息請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