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目標】
1.明確學科、專業之間的關系,識記其相關概念。
2.知道專業形成的一般歷程,掌握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原則,以及制定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原則。
3.了解我國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歷程及市場經濟對專業設置與調整的要求;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第一節 專業設置與專業調整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以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為目的的專業教育。按專業組織教學,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是現代高等學校的主要特點之一。
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分工不斷深化,相應的對各類專門人才需求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左右著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種類的變化。
2.專業的出現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不斷分化與綜合的趨勢密切相關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不斷分化與綜合使新的學科不斷產生,構成了新專業的學科基礎,從而使專業不斷地推陳出新,專業所包含的學科知識內容也不斷豐富。
3.專業的緣起與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有密切聯系
高等教育經歷了一個從單一性到多樣性,從普通教育向專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專業為基本單位實施教育過程是現代高等學校的主要特點之一。
(三)專業設置和調整的原則與指導思想
專業的劃分以一定的社會分工為前提,又與一定的學科基礎相對應。專業設置與調整既要遵循現代科技發展的特點,又要依據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專業設置的原則與指導思想包括:
1.遵循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培養的規律
專業設置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數量、類型、質量、規格上的變化,又要遵循教育的內部規律,符合學科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規律,注意人才培養的超前性,注重專業設置與調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適應學科、專業本身發展變化的需要
學科是專業設置的基礎,專業的內容和發展方向要與學科的形成、發展、變化相適應。致力于培養寬知識面的人才是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必然趨勢。
3.從實際出發,隨時調整專業結構
根據經濟結構的變化和專業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知識結構,淡化專業界限;并利用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更新專業內容,及時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和經濟、科技進展的水平。
4.專業范圍覆蓋面較寬廣
拓寬專業口徑,增強人才適應性是當前專業改造的主要方向。
5.專業設置布局的合理性
人才培養的長周期性和遲效性要求專業設置的布局應在人才預測的基礎上作出整體規劃,注意在全國范圍內合理、統一地布局。
6.適合學校的辦學條件
高校在專業設置上,要力求穩定,避免頻繁變動,影響專業的建設,同時又要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根據本校辦學的實際條件進行合理的專業調整、充實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