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結構,根據《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實施辦法》(渝人發﹝2006)44號)和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關于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通知》(渝人社發〔2011〕326號)等有關規定,經學校研究、市教委審核、市人力社保局核準,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一、學校概況
重慶文理學院是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其前身重慶師范高等??茖W校和渝州教育學院分別創辦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兩校合并組建為渝西學院;2005年4月,學校更名為重慶文理學院。
學?,F有紅河、星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921畝,校舍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館藏圖書159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電子閱覽室設施齊備,校園網設備先進,教學、科研及生活設施完善;現有教職員工120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級職稱人員100余人、副高級職稱人員200余人,博士近100人、碩士500余人,外籍教師15人,外聘專家教授100余人。
學校開設了45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農學、法學八大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國20多個省(區、市);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開展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和國際合作教育,現有來自美國、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留學生20余名,成人高等教育學生2000余人;與市內外9所高校合作開展研究生教育,兼職碩士生導師37人,聯合培養研究生50余名。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應用技能過硬、社會適應能力強,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肯定和歡迎。學校畢業生遍及全國20多個?。▍^、市)的各個行業領域,大多已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干?!?/P>
近4年,科研項目持續增長,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及各部委項目46項,重慶市級科研項目183項,科研經費累計突破2600余萬元;出版教材、專著5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3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錄32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勵5項。學校大力開展應用型研究,先后成立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重慶新材料實驗室、重慶市特色植物種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高校園林花卉研究中心、重慶品牌學會等特色科研機構20余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材料、園林花卉、品牌學等研究領域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并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力推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辦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等省級學術刊物。
學校堅持管理創新,實施“三標一體”管理并獲得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重認證;進行了“大部制”、“學院制”改革,現設有10個大部,14個二級學院。學校領導班子連續四年在重慶市管領導班子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并獲得先進稱號。
學校堅持特色發展,進行了一系列以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爸腥A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體系在當代高校的構建與實踐”獲得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高校三標一體教育質量模型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園林專業被立項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獲得市級教學成果獎11余項、市級質量工程項目31項、市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73項。學校還先后獲得首批“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國教育網絡示范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狀、重慶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國內交流合作。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友好學校關系,在交流學生、交流訪問學者、合作辦學、留學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公派俄羅斯留學、與美國西北理工大學、馬來西亞2+2聯合培養本科生、美國和新加坡帶薪實習、留學菲律賓等項目;與永川、大足、彭水、墊江等區縣建立了“校地合作”伙伴關系;與瑞士酒店管理旅游學院集團、成都馬瑞卡酒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寶利陽集團、富士康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創新合作辦學模式。
學校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的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原教育部部長周濟、教育部陳小婭副部長、李衛紅副部長及有關司局領導、時任重慶市委書記黃鎮東、時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王鴻舉、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黃奇帆,重慶市政協主席邢元敏等領導來校視察和調研,對學校的辦學思路、發展模式、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學校全方位改革、多角度創新、超常規發展的模式被新華社及《當代黨員》等媒體譽為“渝西現象”。
如今,重慶文理學院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教育即服務、學生即顧客、質量即生命”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頂天立地”發展戰略,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區域性、多科性的特色應用型大學。
二、招聘原則
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標準,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三、招聘計劃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43名。
四、招聘范圍及對象
本次公開招聘面向社會,凡符合招聘條件的人員均可報名應聘。
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或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刑事處罰期限未滿或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做出結論的人員;尚未解除黨紀、政紀處分或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被單位辭退或解聘未滿五年的原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違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錄(聘)紀律而處于禁考期的人員;試用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未滿服務期也未解除選派協議的選派大學生;現役軍人;在讀的非2013年應屆全日制畢業生;具有法律法規規定不得聘為事業單位人員的其他情形的人員,不屬于招聘范圍。
五、招聘基本條件
1、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4、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原則上應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相應學位,且第一學歷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本科學習專業和研究生學習方向相同或相近;緊缺專業或特殊崗位須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學歷且具有相關專業的中級職稱,或國家級健將等資格;工勤崗位應具有國民教育大專及以上學歷。
5.年齡:碩士研究生35周歲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和高級職稱人員45周歲及以下,省部級學術帶頭人55周歲及以下。年齡計算截止時間為2013年6月24日。
6.身心健康,符合應聘崗位的具體要求。
7、具備應聘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詳見《重慶文理學院2013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表》附件1)。
六、招聘工作程序
(一)報名
(1)報名時間:2013年6月25日至2013年7月5日止。
(2)報名方式:符合相應條件的人員可以通過進入學校網上報名系統報名、郵寄簡歷材料、發送電子郵件、現場報名等形式向我校人事處或有關學院提出申請。其中碩士研究生必須通過網上報名提交報名信息。
(3)報名要求:應聘人員每人限報一個崗位并填寫《重慶文理學院公開招聘報名登記表》(附件2)。
(二)資格審查
學校人事處及各學院對報名應聘人員按照崗位逐一審查報名者的資格條件,應聘人員應提供下列材料:
(1)學歷證、學位證(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協議書),研究生還須提供本科學歷的畢業證、學位證。
(2)應屆畢業生提供在校學習成績,學習成績應由所屬學校主管部門蓋章。
(3)相關科研成果證明。
(4)相關獲獎證書證明。